??? 春節眼看就到了,很多市場主體都已“罷市”回鄉過年。這些天滄州的年味也越來越濃了。作為棉花業者,大家仍很關心春節之后的行情變化。 不斷有人問我,您認為春節之后的行情怎么樣呢?怎么操作才有把握?其實本年度以來,對于行情的分析我一直不愿置喙。為啥?棉花直補政策**年,對政策尚未 吃透,對三年收儲的“欠賬”也沒深入研究,冒然判斷市場,總覺欠些火候。但是總禁不住同行的問詢,眼見著到年底了,那就“冒著被拍磚的風險”,“戴頭盔” 說說個人的見解。個人理解現在的棉價已經到底了。有三點理由:
???? **,鄭棉期貨基本穩定在了152 0173 3840元/噸一線。昨日(2日),鄭棉主力1505合約收盤13085元/噸,跌65元/噸。遠月1509收盤13490元/噸,跌50元/噸。這些天,鄭棉圍繞152 0173 3840元/噸區間波動,表明業界對今年底部的底線日趨一致。
????第二,截至2日,新疆棉站臺提貨價3128級在13500-13600元/噸一線,內地倉庫提貨價在14200-14300元/噸,已基 本穩定下來。據新疆軋花廠反映,3128級成本在14000元/噸,也就是說,現在的銷售價與成本倒掛400-500元/噸。據說,一些新疆兵團3128 級手摘棉出廠價仍定在14400-14500元/噸,較市場價高出1000元/噸左右,給市場形成了強大支撐。
????第三,從內地紡企的經營情況來看,自2014年11月份以來,多數企業紡紗利潤已實現由負轉正。山東、江蘇的一些企業利潤在1000元/噸以上,有些紗支超過了2000元/噸。繼續壓低原料價格以降低成本的壓力減弱。
????所以我認為,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春節之后棉花幾無大幅下跌的可能。那么,會大漲嗎?我的看法是也是難于“上青天”。主要是利多、利空因素勢均力敵,短期難分軒輊。
????一、利多因素:
????1、2014年中國棉花大幅減產。統計局數據是616.1萬噸,同比減產2.2%。但是若從中棉協的數據,2013年全國產量742萬噸,2014年卻在650萬噸左右,減幅12.4%。
????2、需求略增。近期在某棉花行情交流會上,一些專家給出的2014/15年度棉花消費數量約750萬噸,較上一年度略增。甚至少數業者認為,本年度消費量在840萬噸一線,雖然多數業者有所否定,但市場對棉花消費好轉的認識卻是一致的。
????3、2015年中國除89.4萬噸1%關稅內配額之外,原則不再發放其它配額。配額不夠用的企業,只能40%完全關稅通關外棉,其價差優勢已然不在。
????4、1月27日印度CCI開始競賣,29日推出了兩批Shankar-6棉花,*低競拍價31500盧比/candy,約折合65-66 美分。Shankar-6是中國企業*為關注的品種,這一價格相比Shankar-6國內價格63美分/磅略高,相比出口到港價格66-69美分/磅操作 空間不大。因此,印度棉對國產棉來說也不存在價差優勢。
????二、利空因素:
????1、1100萬噸的國儲棉庫存,既使中國兩年內不產一兩棉花,國儲庫存也足可支撐。這讓市場炒家望而卻步。另外國儲棉何時拋、何價拋也是市場*大不確實因素.
????2、2014年以來,國內不少紡織服裝企業老板跑路,老板跑路、欠薪不還,農民工堵政府門口討薪的消息不少。據國家統計局和中國海關數 據,2014年,全國3.8萬戶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全年主營業務收入為67220.1億元,同比增長6.8%,增速低于上年同期4.7個百分點;利潤總額為 3662.7億元,同比增長6.1%,低于上年同期9.7個百分點。預計2015年紡企的日子仍然不好過。
????3、本年度大多數紡企“隨用隨買”,這造成上游軋花廠現貨銷售緩慢,不排除春節之后為還貸“低價”拋貨的可能。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