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5 來源:互聯網
張先生,河北滄州人,50余歲,是一位老棉花,不僅種棉花,還經營棉花加工、貿易等生意,因此,他對棉市的了解比其他人更深一些。他認為,2014/15年度對于企業和棉農來說都是艱難的。新疆直補雖然規模大、力度強,但仍難抵價格下跌所造成的棉農減收。據新疆棉農計算,直補后新疆
2014/15年度,中國棉花產業是“大洗牌”階段,一些三心二意的棉農,經營不善、效益低下的企業將被清理出去,能夠存活下來的都是行業精英。張先生說,在他們當地,一些種棉經驗豐富的棉農打算2015年繼續種棉,而且將擴大種植規模。比如,滄縣一位劉姓棉農已在聯系黃驊、海興、鹽山等地,租賃500-600畝鹽堿地種棉。“打算成立幾個重點種棉基地,探索機采棉種植。”老劉認為,中國是棉花大國,紡織品服裝更是國家重要的支柱產業,“大棉農”、“大棉花基地”將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作為一名在業內“打滾”幾十年的棉花人,張先生認為他有三大理由看好中國棉市。一是2015年中國棉花種植面積大幅減少。據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在全國范圍展開的棉花種植意向調查結果顯示,2015年度全國植棉意向面積5408.9萬畝,同比減少915.1萬畝,降幅14.5%。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4年中國棉花產量616.1萬噸,預計2015年或不足500萬噸。二是經過近幾年的市場洗牌,預計2015年國內400型企業數量仍將大減。以滄州為例,2013年參與收購加工的400型企業約80家,2014年就僅剩30余家了。根據目前了解的情況,預計2015年將縮減至10家以內,產能過剩問題將得到解決。三是紡織企業經營狀況有所好轉。在直補政策下,棉花價格回歸市場,隨著棉價大幅下跌,山東、河北及江浙一帶紡企反映,目前紡紗贏利已由負轉正,部分廠家紡紗純利潤在2000元/噸以上。
“春潮涌動。”張先生表示,正是在大家都悲觀失望紛紛退出的時候,棉花市場已悄悄“脫胎換骨”。他作為一名老棉花,堅定地堅持著,不只是對棉花的一份感情,更多地是出于冷靜地思考,他等待著2015年的棉花行情。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