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新疆其他棉花主產地一樣,從10月初開始,庫爾勒市普惠農場的10多萬畝棉花就陸續進入采摘期,作為新疆機采棉示范基地,該農場從兩年前開始陸續用上了采棉機。近兩年,隨著我區農業機械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在國家農機補貼政策的鼓勵下,新疆不少產棉地州市通過土地整合和流轉等方式,開始大面積推廣機采棉,與全國相比,我區在棉花機械化采摘方面發展得如何呢?
全區正在加速推廣機采棉20世紀90年代末,以棉花種植為主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開始引進、推廣機采棉,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目前,兵團系統已經擁有152 0173 3840多臺采棉機,機采棉面積也已達到棉花播種面積的70%。2011年,新疆地方不少產棉區開始大面積推廣機采棉。然而跟“兵團速度”相比,其發展還比較緩慢。自治區農機局總工程師裴新民說,機采棉種植模式是一項增產模式,與非機采種植模式相比,每畝可增產20%左右。它涉及棉花種植、軋花和棉紡織加工等領域,如果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的話,每畝至少可節約包括種子、人工等在內的各項生產成本260元以上,同時能夠降低勞動強度,提高作業效率,更重要的是,能夠讓農民增收。但由于我區機采棉種植面積分布比較廣,農民生產方式、生產規模小等因素,加上采棉機械設備一次性投資過大,投資回收期較長,很多農民只能望而卻步,這在無形中,使機采棉發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據了解,近年來我區棉花種植面積每年基本上在152 0173 3840萬畝左右,盡管棉花產區的整體機械化水平處于全國**水平,但機械化采收面積僅有8%,其中,北疆棉區機采面積122萬畝,機采水平達27%,全程機械化率達75.4%;南疆棉區機采面積8萬畝,機采水平僅有0.7%,全程機械化程度達67.5%。“不過,隨著機采棉種植模式在新疆的持續發展,加上國家各項惠民補貼政策,用不了多久,這一現狀就會被改變。”裴新民說。目前,全疆各地正在通過規范機采棉種植和栽培技術,引進國內外采棉機,加強采棉機駕駛操作人員培訓等舉措來加速推廣機采棉,甚至從國家農機購置補貼資金中切出專項資金來鼓勵農民購買國產采棉機,進而推動我區采棉機械化的發展。
機采棉配套措施需要完善
這兩年,就我區現狀而言,機械化采收棉花才剛剛起步,盡管有不少規模化實施技術可以參考,但也有很多難題亟待攻克,這其中有技術方面的,也有組織管理方面的,總的來說,機采棉配套措施還需進一步完善。
從種植結構上來說,現在南疆棉區農業農村經濟發展還很滯后,特別是人均耕地少,勞動力相對寬裕,加上林果棉糧兼作套種立體種植模式欠缺和農戶承包地分散等,影響和制約著南疆棉花機械化水平的整體提升。
同時,由于我區棉花生產標準化程度低,種植模式多樣等,目前一直沒有適合全程機械化種植的統一棉花品種以及統一的機采棉種植模式,因棉花花期長短不一、作業時間不一、田間管理不一導致采棉機械作業質量不規范等問題,也直接影響機采棉技術的推廣應用。
據介紹,新疆近幾年應用較多的是約翰·迪爾采棉機,這種機型的采棉機雖然作業效率高、含雜率較低,但機具價格很高,為300多萬元/臺,遠遠超出了農民的購買能力。相對這種進口機型來說,北疆一帶棉區的農戶大多使用的是石河子貴航農機裝備有限公司生產的國產采棉機,這種國產采棉機價格低、便于操作,與人工采摘相比,農戶每畝可節省成本近200元。國產采棉機雖然采收速度比人工快,但采收的沒有人工撿拾得干凈,剩下的殘留棉花還得靠人工撿拾,同時,國產采棉機與進口采棉機相比,技術水平差距明顯,尤其在機具的可靠性、作業質量、作業效率等方面比較突出,而圍繞機采棉采前、采后配套的一些機械,也需要進一步研發、改進。
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可期“新疆棉花生產近期發展目標是實現全程機械化,并逐步向規模化、信息化、智能化和社會服務化方向發展,**我國棉花生產機械化的全面實施。到2015年,全疆棉花生產機耕水平達到99.3%、機播水平達到99.3%、機收水平達到14.73%,以耕種收為主的全程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3.9%;到2020年全疆棉花生產機耕水平達到99.5%、機播水平達到99.5%、機收水平達到35.5%,以耕種收為主的全程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0.3%。”說到未來愿景,裴新民很有信心。
他說,2013年,我區棉花生產機耕水平已經達到99%、機播水平達到99%、機收水平達到8%,以耕種收為主要內容的全程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1%,這兩年,再加把勁,應該能順利完成預期目標。
裴新民表示,下一步,我區要逐步建立棉花生產高效綜合機械化技術示范區,力爭到2016年,全疆25個棉花高產縣,每個縣都建立高標準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示范區。屆時,將結合自治區千萬畝棉花高產示范創建活動,以自治區25個棉花高產縣為依托,以棉花機采為突破口,以加快高效機械化技術推廣應用為主線,優化機具配置,完善種植和管理模式,提高標準化、規模化生產的水平,降低成本和勞動強度,提升效率,輻射帶動周邊棉花集中產區,到2020年基本實現以耕種收為主要內容的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
據了解,目前我區地方采棉機保有量為288臺,可滿足全疆140萬畝左右棉田機械化采收的需要,2020年的目標是完成520萬畝機采棉任務,這樣來看,還需760臺左右各類采棉機。因此,充分發揮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引導作用,加大購機補貼力度,加強機具保障、加大先進適用、節能環保、安全可靠的棉花生產機具的推廣應用都是下一步需要加強的工作。
10月10日,兵團**師幸福農場職工在操作采棉機采收新棉。據悉,**師今年種植棉花180萬畝,機械采棉面積達144萬畝,可節約人工采摘費77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