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5 來源:互聯網
近期,國內棉市掀起一波降價風潮。山東某大型紡企先后五次下調皮棉到廠價,目前3128級
本年度,國內
1、供應增加。11月中旬以來,新疆手摘棉、機采棉集中上市。據了解,截至25日新疆地區棉花加工已完成263余萬噸,入庫239.9萬噸,已接近總產量的66%(總產以400萬噸計算)。如果加上200型企業、非“目標價格試點改革”企業、紡企加工廠生產的棉花,預計新疆棉花至少已加工完成300萬噸。
2、產量和消費量不平衡。三年收儲時期,加工的棉花絕大部分進入國儲庫,庫存壓力在國家。如今若按600萬噸的產量,60萬噸的月消費量來計算,12月底后將有600-60╳3=420萬噸變成社會庫存,等待2015年1-9月消費。那么這420萬噸將由紡企、棉企、棉商共同來分擔。我們知道,近些年紡企由于資金及經營情況方面的壓力,多數堅持隨用隨買,所以,大部分庫存壓力還是軋花廠及棉商那里。尤其是進入11月中下旬,棉花加工量明顯高于銷售量,軋花廠眼瞅著庫存持續增長,難免不惆悵。
3、棉花質量不盡人意。有一個事實必須說清楚。那就是下游企業對新疆機采棉、對內地棉花的抵觸心理。本年度,棉價下跌始于11月上旬,而此時正是新疆機采棉、內地棉花大量上市的高峰期。為何?紡企認為,機采棉纖維偏短(多在27毫米,26毫米的占20%以上)、馬值偏低(C2占30%左右),不利于紡紗。而內地棉混等混級及三絲問題嚴重,尤其今年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在棉花生長期天氣狀況不佳,造成棉花顏色、纖維長度、馬值等指標不達標。
筆者認為,11月底至2015年1月上旬國內棉價的主流方向是下跌,不過跌幅不會太大。其原因,一是產量被高估。隨著收購加工的推進,新疆棉花產量逐漸浮出水面,業內大多認為今年新疆棉450萬噸的產量或被嚴重高估了,預計在400萬噸一線。而今年內地產量下滑30%左右已無懸念。這樣算下來,2014/15年度,中國棉花總產應該在600萬噸左右。至于國儲庫存,預計在紡企“無米下鍋”之前,國家不會輕易拋出。二是“好棉”難求。據新疆企業反映,近期新疆手摘棉銷售仍比較順暢,價格相對平穩。而且大多數軋花廠的高品質手摘棉已被內地企業訂購一空。截至26日,新疆長絨棉站臺137級價格仍在26500元/噸一線,價格堅挺且成交順暢。另外,近期港口美棉、澳棉暢銷,貿易商多數斷貨,12月25日之前的幾個船期也已被提前預訂。三是企業挺價。國內一些大型棉商、軋花廠表示將堅持棉花報價不變,堅持目標價格,給市場帶來些許支撐。
目前的棉花市場可謂風云變幻,筆者建議各主體要始終保持頭腦清醒,不人云亦云,看“大勢”而行,這才是守城創業之本。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