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5 來源:互聯網
“正常年份
這不單單是王煥金一個人的遭遇。在洞庭湖平原等南方棉花主產區,由于政策調整和自然災害影響,當地棉花產量比正常年景減少了接近一半,棉價也跌到近年來的谷底,導致棉企不敢買棉,棉農不愿賣棉。
今年,我國取消了連續實行三年的棉花臨時收儲政策,棉花市場運行環境發生重大變化,進入到“后收儲時代”——棉花價格將逐步回歸市場?!昂笫諆r代”正在給南方棉區帶來一場大考。
棉農:干了一年還要倒貼
素有“魚米之鄉”稱號的洞庭湖平原,位于我國中部地區,橫跨湖南、湖北兩省,是我國重要的商品棉基地,也是湘鄂兩個棉花生產大省的棉花主產區。眼下正值當地棉花的收購季節,記者卻看不到太多收獲的喜悅。
“今年棉花產量嚴重減少”是洞庭湖平原大多數棉農的反映。湖南省棉花種植第二大縣安鄉縣的供銷社等部門做過調查,當地今年棉花單產比正常年份下降了40%左右。
這種情況在臨近的湖北省公安縣、松滋縣也不同程度存在。公安縣夾竹園鎮的棉農楊俊說,鎮里的棉花單產是近年來*低的。
異常氣候是造成產量減少的“罪魁禍首”。記者從湖南省氣象局了解到,今年棉花移栽初期,干旱少雨耽誤了棉花生長,中后期陰雨寡照導致枯黃萎病發生、蕾鈴脫落嚴重、棉花掛桃嚴重減少。加上去年的歷史罕見干旱,這已經是洞庭湖平原連續第二年遭遇自然災害。
屋漏偏逢連夜雨,產量創多年來*低的同時,棉花價格也跌到了近年來的*低點。在湘鄂兩省多地,目前棉花販子進村的收購價是每斤
安鄉縣棉花信息中心主任胡祖文說,前三年,棉農賣出均價約為每斤3.8元,按畝產600斤算,每畝毛收入2280元;今年,棉農賣出價為2.7元,按畝產350斤算,每畝毛收入945元。
“收成差,價格低,棉農損失很大!”胡祖文說。
安鄉縣志中村的李文林算了一筆賬,每畝地的種子、化肥、農藥、基膜、土地流轉、雇工撿棉花等各種成本加在一起,要685元。另外,自己在每畝地至少投3個工,按每個工日100元算,投工300元。
“每畝棉花成本985元,按現在的價賣,每畝收入才945元,等于我干了一年,還要倒貼錢!”李文林說。
企業不愿收 棉農不愿賣
價格掉到近6年來的*低谷,棉農普遍存在惜售心理。在華湘棉業小渡口分公司,往年這個時候,《經濟參考報》記者總能看到從公司大門到倉庫,排著上千米的長隊,倉庫前半個足球場大的廣場,車輛擁擠,人聲鼎沸。但這次記者前往,偌大的場地,竟然空無一人。
小渡口分公司的業務經理龐海清說,“老百姓嫌價格太低,不愿意賣棉花。”他們公司今年開秤收棉以來,總共也就收了30萬噸,往年同期,至少已經收購600萬噸。
澧縣的棉花販子胡開友說起這個,也是愁眉苦臉。他天天下鄉收棉花,常常開著空車去,開著空車回。他說,“為了省下油錢,從昨天開始,我改成了開摩托車下鄉,確定哪家人賣棉花我再開貨車上門?!?/p>
記者調查發現,往年一旦棉農惜售,加工企業會坐不住,會上門主動收購。令人奇怪的是,今年棉農不愿賣的同時,企業也不愿收購。在安鄉縣,截至11月初,全縣9家大型棉花加工企業,沒有一家開秤收購,只有一些家庭作坊和小企業零零星星地進行收購。
湖北松滋銀豐棉業的負責人王家龍說,整個松滋市6家大型棉花加工企業,4家前不久才開秤收購,但收的不多?!岸际窍笳餍缘厥找稽c,收購量也就往年同期的5%?!?/p>
這些加工企業為什么寧愿倉庫空置、機器閑置、工人休息,也不愿意買來棉花加工?很多加工企業的負責人反映,按現在的行情,不僅農民虧錢,加工企業也虧錢。
陳少華、王家龍算了一筆詳細賬:棉花販子收來籽棉后,送到加工廠的價格在3.05元至3.15元之間,按衣分率為38%(即100斤籽棉軋出38斤皮 棉)、
陳少華說,“按現在的市場價,一噸皮棉賣1.4萬元,等于我每收購加工一噸皮棉,就要虧500元,這種生意誰愿意做?還不如閑下來等等看。”
觀望情緒或引發“棉市亂”
業內人士指出,之所以造成“農民不愿賣,企業不愿收”的僵局,是因為棉花臨時收儲政策取消后,新棉價格完全由市場決定,國內棉價要與國際棉價基本接軌。這 種情況下,一方面,農民種植成本高,價格低了,自然不賣。另一方面,國內棉價雖然下降了,但與國際棉價相比,仍然處于高價位。我國棉紡企業屬于外向型制造 企業,要“走出去”參與國際市場競爭,肯定不敢大肆買國內棉花。夾在中間的加工企業處于“兩難”境地,既不能關門歇業,又不敢大肆收購。
不少基層干部擔憂,如果任目前的僵局持續,很可能會帶來多重風險。今年棉農出現虧損已經顯而易見,目前棉農惜售觀望,還存在進一步加大損失的風險。
記者采訪發現,目前大多數農民將棉花存放在家里,希望等到價格回升。在安鄉縣安全鄉,棉農們這段時間是“睡覺吃飯娛樂,通通為棉花讓路”,將臥室、餐廳、堂屋全部用來存放棉花。
《經濟參考報》記者來到種棉大戶李文林家里,只見他家里的堂屋、臥室兩間大房子都堆滿了棉花。這些房間平時用于吃飯和睡覺,現在為了堆放棉花,一家人只能到廚房里擺張小桌子,擠著吃飯。
為了等待價格回升,棉農讓出自己吃飯睡覺的場所,用于棉花存放,但也承擔了較大的風險。*令人擔憂的是火災隱患。安鄉縣供銷社主任周全告訴記者,籽棉存放 在防火、防蟲害鼠害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農戶普遍不具備相應的消防工具,一旦發生火災,會給農民造成巨大經濟損失,甚至危及人的生命。
棉農李文林也對此非常擔心,他說,“5000斤棉花堆在家里,*怕的就是火,平時家里人說話都不敢提個‘火’字!”
由于缺少專業的保管看護,棉花在農戶家中存放久了,除了嚴重的安全隱患外,灰塵、油污等多種因素都會導致棉花自然品級下降,造成棉農虧損進一步加大。周全 告訴記者,據測算,籽棉在農民家中存放一年,顏色變暗,至少要降一個等級,每噸籽棉價格會減少六七百元,如果回潮率太高還很容易發生霉變,這樣損失就更大 了。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按照目前的市場走勢,棉價很難回升,肯定會影響棉農來年的種植意愿。目前“賣棉難”持續,加工企業觀望慎收、棉農觀望惜售、紡織企業壓縮庫存,等到了年底,農民不得不大量賣棉時,很可能出現“棉市亂”。
棉花補貼細則久候不至
記者了解到,目前的收購僵局,反映為價格“倒掛”:按生產成本核算,棉農認為,價格必須在每斤3元以上,才能不虧本;加工企業認為,下游的棉紡織企業要進入國際市場競爭,國內棉價必須與國際棉價基本接軌,否則自己加工了棉花,紡織企業也不會購買。
多家棉花加工企業負責人說,“如果要收購,籽棉進廠價在2.7元以下,和國際棉價的差距才不會太大。”
湖南省棉花協會副會長賀躍鋼指出,要打破目前的棉花收購僵局,化解潛藏的一系列風險,當務之急是盡快出臺內地棉花補貼的細則。
此前,有關部委已明確將對內地9省棉花生產者予以每噸皮棉2000元的定額補貼。賀躍鋼說,按照這一標準折算,大約是每斤籽棉能有0.37元的補貼金額,一定程度上能減少棉農和加工企業存在的價格“倒掛”。
但是,因為細則沒有出臺,導致補貼資金沒有落實,補貼辦法沒有明確,地方政府難以操作。一名地方干部說,“中央只說每噸2000元補貼,但一直沒有明確怎么補,比方說是直接補給棉農呢,還是通過收購企業間接補給棉農?細則不明確,政策就成為‘水中月’?!?/p>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有的鄉鎮一級政府私下通知棉農暫時不要賣棉花,等待補貼細則出臺再說。一名基層干部說,“農民現在把棉花賣了,到時候萬一拿不到補貼,又要來找我們上訪鬧事,我們也是萬不得已出此下策。”
常德市銀鑫棉麻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潘文濤認為,目前的收購僵局對棉農和加工企業都不利,政府應當盡快出臺內地棉花補貼細則,讓棉花加工企業和棉農吃個“定心丸”。
還有基層干部建議,補貼細則不僅要盡快出臺,內容也要“接地氣”,比如內地棉花多為散戶種植,按照產量補貼更為合適,按照面積補貼的話,核查成本太高。
散戶大量退出 轉型艱難
過去3年,我國政府實行棉花臨時收儲,穩定了棉花市場,但也持續遭遇棉花品質下降、棉紡業虧損面不斷擴大的尷尬。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程國強認為,在
業內人士認為,在棉花種植環節,轉型升級的目標是:部分成本高、效益低的小農種植戶退出,逐步實現規?;?、機械化種植,以此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今年春耕時節,記者在南方棉區采訪發現,政策調整效果比較明顯。部分棉農擔心沒有了政府“兜底”,今年棉花不好賣,價格低,于是不再種植棉花,當地的棉花 種植面積隨之大幅下降。以湖南棉花生產大縣澧縣為例,去年當地棉花種植面積38萬畝,今年下降到了25萬畝,下降比例超過了1/3。在湖北公安縣,不少傳 統棉田改種了水稻、南瓜、蔬菜、芝麻、玉米等。
但是,在農產品市場低迷的大背景下,棉農的轉型之路走得比較艱難,部分嘗試轉型的棉農損失較重。在湖南棉花**生產大縣華容縣,不少棉農今年改種南瓜,結果到了收獲季節,南瓜嚴重滯銷,大量南瓜爛在地里,農民血本無歸。
在公安縣,棉農楊俊反映當地水源缺少,水利設施破舊,灌溉困難,以前種棉花不需要經常澆水,還能應付,今年改種水稻和蔬菜,遭遇了嚴重缺水的問題?!肮馐菨菜ǖ腻X,就是其他地方的好幾倍!”楊俊告訴記者。
記者了解到,華容縣、公安縣的狀況在南方棉區各地不同程度存在,棉農普遍反映轉型太困難。湖南省棉花協會副會長賀躍鋼擔憂,今年還只是部分棉農改種其他作 物,就出了這么多問題,鑒于目前的“賣棉難”,明年肯定會有更多棉農改種其他作物,到時候再出今年的問題,造成的負面影響將更大。
多名基層干部告訴記者,*近下到鄉里,*怕棉農問“明年種什么好”,“收儲政策取消了,棉農遇到很多困難,我們想幫他們,但又不知道怎么幫?”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黨國英建議,要綜合各部門的力量,為棉農的轉型做好配套服務,比方說要加強水利設施建設、機耕道建設等,為棉農改種其他作 物提供基礎設施條件。也要為棉農提供市場指導和技術培訓,防止棉農“一窩蜂”式改種某種作物,導致供過于求,*后物賤傷農。
作坊式加工企業擾亂市場
我國的棉花加工環節同樣需要轉型升級。賀躍鋼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當前我國棉花加工產能是全國棉花產量的三倍,加工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導致惡性競爭,產品質量參差不齊。
以澧縣為例,澧縣湘鄂棉業的負責人陳少華介紹說,全縣有8家400型棉花加工企業(指棉花夾包為400公斤的棉企,以下簡稱“400型”),還有眾多 200型棉花加工企業(指棉花夾包在200公斤以下的棉企,以下簡稱“200型”),以及大量的“兩小一土”作坊(指使用國家早已明令禁止的小皮棍機、小 鋸齒機和土打包機的棉花加工作坊)。
“按照澧縣的棉花產量,其實只需要3家400型就夠了,現在加工廠太多,搞惡性競爭,效益都差?!标惿偃A說。
新的政策實施后,加工行業面臨重新洗牌,也要實現轉型升級。不過,記者采訪發現,棉花加工領域目前出現了一種“劣幣驅逐良幣”的倒退現象,將阻礙這個行業的轉型升級。
澧縣供銷社副主任郭永生介紹說,400型棉企、200型棉企、“兩小一土”是棉花加工領域的三大主體。400型棉企技術先進、工藝規范,加工的棉花質量有 保證,產品質量在國際上有競爭力,其生產技術得到政府部門的大力提倡?!皟尚∫煌痢辈话凑諊覙藴室筮M行收購、加工,加工工藝不規范,以次充好,*大地 擾亂了正常的棉花市場秩序,降低了棉花產品的質量。200型棉企則按老標準進行收棉加工,棉花質量難以得到保障,我國各地要求200型棉企要逐步退出市 場。
前幾年,國家指定的棉花收儲企業必須是400型棉企,棉農自動將棉花賣給400型企業,200型棉企和“兩小一土”失去了生存空間,逐漸銷聲匿跡。但是今 年棉花臨時收儲被取消,棉價降低,得益于工藝簡單、生產成本低,甚至無照經營可以逃避稅費,200型棉企和“兩小一土”反而可以“重出江湖”,開始收購加 工。
湖北松滋銀豐棉業的負責人王家龍說,公安縣獅子口鎮有25家棉企,只有6家有棉花收購加工許可證,其他的都是無證經營的200型和“兩小一土”。王家龍認 為,在目前特殊的
多家棉花企業負責人呼吁,棉花加工行業要實現轉型升級,就不能忽視這種倒退的現象,必須加強對“200型”和“兩小一土”的打擊,清理整頓棉花加工市場,讓400型棉企的轉型升級擁有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