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5 來源:互聯網
棉農:杯水車薪,難以解渴
老劉,德州武城縣棉農,家有棉田11畝,有20多年經驗。“聽說了,感覺沒什么觸動,該咋干還咋干。”老劉算了一筆賬:今年山東多數棉花畝產籽 棉450斤/畝左右,折皮棉450*38%(平均衣分)=152 0173 3840斤/畝=0.0855噸,那么如果按畝補,平均直補額度為2000*0.0855=152 0173 3840 元/畝。如果按產量補,每斤
包地棉農:心存希望
支撐“大戶”才更有希望撒胡椒面肯定不行,這是不是就為包地棉農帶來希望?濱州一位包地棉農老李說,他是種棉專業戶,今年種棉102畝,目前籽 棉采摘已經結束。但是按照目前價格銷售,處于虧損狀態。他表示,單看今年本省補貼會不會專業針對包地棉農出臺專門的支持政策,如果有明確支持政策,他會繼 續種棉;否則,退出。他解釋,近年國家鼓勵農村土地流轉,在一些省區,明文規定流轉100畝以上者,給予獎勵。但是,在他們市還沒有相關政策。他希望,當 地政府能夠借棉花直補的東風,政策上能夠“抓大放小,鼓勵棉花規模化、專業化種植”,直補只針對50畝以上,或100畝以上的“大戶”。“這才是把錢用在 了刀刃上。”老李說。在中國棉花信息網信息員對山東省不少種棉“大戶”的了解中,普遍反映,因為土地大部分是租賃,包地費在600-700元/噸,因此, 種棉成本普遍高于責任田棉農。但是,包地棉農大多是擁有專業技術,市場經驗也比較豐富,是內地發展棉農產業的中流砥柱。希望政策上要多考慮這部分棉農的利 益,才能保內地棉花陣地不失。
軋花廠:趴上橋頭看水流
截至11月10日,山東省400型軋花廠開秤率僅在50%左右,創近年新低。聊城一某企業負責人與中國棉花信息網信息員交流,他說,今年軋花廠 是內憂外患:**,去年是“吃不飽”,今年是“餓肚子”,由于棉花的大幅減少,各企業“無米下鍋”、“少米下鍋”者比比皆是。第二,下游紡織企業以成本價 采購。上周,濱州的某大型紡織下調皮棉到廠價3128級價格14000元/噸,下調300元/噸。引起其它各企業的競相降價,目前市場上白棉3級、4級價 格在13500-14200元/噸一線,這基本是軋花廠的加工成本。加工棉花無利潤,已使軋花廠處于懸崖邊上。談起對內地直補的看法,該負責人說,他們對 直補基本不抱太大希望。一是補貼額度太小,而新疆卻是“跌多少補多少”,厚彼薄此,可見政策對內地基本是“放養”;二是各省對糧食重視程度高于對棉花重視 程度,因此,發改委讓各省自行制定方案,意料之中的難以出現對產業起到決定性影響的方案。“我們只關注明年能有多大的面積,今年的情況也只能是這樣了。” 該負責人表示,且行且珍惜。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