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一度秋風涼,又到了新棉收購的季節,全國各地棉花收購正陸續拉開序幕,商場如戰場,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又將開始。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生死之 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在今年國家停止棉花臨時收儲政策和國家棉花拋售暫停的背景下,涉棉企業應怎樣分析形勢、判斷形勢、順應形勢,在市場大潮中施 展才智立于不敗之地呢?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為此本網信息員對在安徽和廣東擁有棉花收購加工企業和紡織企業的安徽望江宇潔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朱衛華就當前 棉花市場形勢進行了專訪,訪談內容如下:
????一、棉花生產情況
????我國是世界上*大的產棉國之一,長期以來棉花種植面積在7000-9000萬畝之間,多年來棉花總產量在600-800萬噸之間。 2014年由于國家宏觀政策的影響,種植面積有所下滑。據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調查,今年全國棉花種植面積為6324萬畝,比上年減少901萬畝,減幅為 12.5%。除新疆棉區較穩定外,其它產棉區都大幅下降。其中面積減幅較大的是安徽、湖北、湖南、山東等省,部分產棉區減幅近50%。預計全國棉花總產量 為600萬噸左右。面積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國家宏觀政策的影響。早在四月初國家就出臺了對新疆棉區的直補政策,而內地棉區總見不到政策的陽光雨露。國家宏觀 上是大力發展新疆棉區,壓縮內地棉區的種植面積,為糧食安全生產讓路。因而,對內地棉花生產造成很大影響,棉農種棉積*性下降,棉花種植面積減幅較大。
????二、棉花消費情況棉花經濟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紡織行業發展不協調的矛盾日益突出。
????在外棉大量集中進口和中國紡織品出口受限的貿易環境日益變化的同時,中國已成為國內外棉花企業競爭的主戰場。前幾年,中國紡織工業在國家 出口退稅和進口棉政策的扶持下快速發展。但近年來,由于內外棉差價的影響及紡織成本的增加以及人民幣升值的影響,使我國紡織行業在國際競爭中失去了優勢, 紡織業舉步維艱,停工停產逐增,用棉量逐漸減少。有關部門預計今年全國用棉量在850萬噸左右。如果今年生產量在600萬噸,加上關稅內棉花89.4萬 噸,那么本年度棉花缺口為152 0173 3840萬噸左右,就需要拋售或進口來填補市場的不足。如果紡織行業出現好轉,可能增加用棉量50-100萬噸。我國的棉花消費主 要集中于江蘇、浙江、山東、廣東、福建、上海東部五省一市,他們集中了全國80%以上的規模以上紡織企業,73%的從業人員,82%的銷售產值,88%的 出口交貨值和超過90%的外商。
????三、超千萬噸儲備棉對市場的壓力前幾年國家為了保護棉農的利益,進行了敞開不限量的收儲,雖經拋儲,目前仍有超千萬噸的棉花庫存,這需要很長時間的消化。
????這雖然自9月1日起停止拋儲,給新棉收購、銷售讓出空間,但何時再拋儲、什么價格拋儲?都是棉花產業鏈關注的焦點,也給整個產業鏈造成壓 力。2014年收購、加工結束后,銷售還要時間消化,如果拋儲一旦有風吹草動,將就像堰塞湖泄漏一樣,對產業鏈的影響較大。面對如此大存量的庫存,要保證 棉花產業鏈平穩運行,從企業的角度講,有以下建議措施: 1、科學面對高庫存,明確宣布封庫,多少時間內國家不拋儲,當庫存出現質量問題,也不公開拋儲,可直接以協商價賣給規模以上企業,減少市場壓力。 2、當供需出現嚴重缺口,棉價大幅攀升,市場價接近或超過收儲價時,適度拋儲,給市場一個明確信號。 3、除關稅內89.4萬噸外,嚴格控制棉花進口,對關稅外的棉花啟用滑準稅率的上限,鼓勵企業使用國產棉。 4、一個年度的拋儲價一旦確定,便不隨意變動。如果價格向下變動會影響下游產業鏈的安全。 5、提高紡織品出口退稅率,增加紡織行業技術改造經費,使紡織品質量上臺階,增加紡織品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以提高紡織行業的用棉量。高量庫存既對棉花產業 鏈造成了重大壓力,同時還可成為與進口棉討價還價的籌碼。國家面對這么多庫存要像大禹治水一樣,只能疏而不能堵,保證下游暢通。
????四、2014年度棉花市場所面臨的問題
????1、今年棉農對棉價的期盼已成了泡影。農民是弱勢群體,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他們只知道埋頭耕作,大多缺乏市場意識。就安徽省*大的產棉縣望 江縣而言,雖面積減幅較大,但與去年干旱相比,可謂風調雨順,單產較去年有所增加,預計全縣平均單產籽棉250公斤左右。植棉成本據望江宇潔公司與農業部 門調查,今年每畝物化成本在1700元左右,那么每公斤籽棉的生產成本為1700元÷250公斤=6.8元/公斤。目前時至9月中旬,棉農已采摘了一定數 量的籽棉,而全縣棉花企業都在觀望,無開秤跡象。今年是豐產不豐收,在棉價較低的情況下,棉農存在較大的惜售心理,市場將出現一定的僵持過程,棉花收購的 周期會拉長。
????2、國家政策的影響。國家的儲備棉政策、棉花直補政策、新疆棉出疆政策、進口棉政策,國家政策對棉花市場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特別是內地 棉花是否有補貼,直補政策該如何進行,這是內地棉花市場關注的焦點,朱總個人認為如果有補貼應通過有資質的棉花企業來體現比較合理。理由之一,如果內地是 從量補貼,是多少量?只有通過棉花企業收購、加工、公檢后,才能反映量的真實性;理由之二,如果內地按面積補,一個地區的棉花面積基本上是以農業部門上報 的面積為準,農業部門上報的面積與實種面積有一定的差距。內地種植分散,如何去監督和測算面積?那將形成種棉與不種棉一個樣,拋荒與種其它作物一個樣,不 能體現國家政策的公平性。理由之三,通過有資質的棉花企業來體現,既保證了國家棉花企業新體制改革的實行,又保護了棉農利益,更重要的是保證了紡織企業用 棉的質量,同時又維護了棉花市場的穩定,這樣才體現政策的合理性。如果在棉花企業通過收購價來體現,棉花企業在測算收購成本時,就可按每噸高于市場價 2000元的價格來測算收購價。只要制定嚴厲的處罰措施,加強監督,發現弄虛作假的企業,無論數量多少,取消其準入資格和補貼,全程從收購、加工、銷售、 能耗進行跟蹤監督,這樣比按面積補貼會更加合情合理,才能更加體現國家惠農政策的有效性。如果按面積補,棉花市場將會出現混亂局面,收購主體會增多。一部 分小軋花廠會粉墨登場。船小好調頭,他們會以低成本、低價格在市場上占有優勢,以快打慢,給400型軋花廠迎頭一擊。
????3、市場一體化,企業決策難度加大。國家取消收儲后,棉花企業全部市場化運作,企業風險增加,棉價逐漸與國際接軌,國際棉價、期貨、電子 撮合影響著我國棉花的現貨市場。而且他們的相互作用和市場影響力越來越明顯,也需要我們認真去把握和了解市場。市場經濟不同情弱者,也不相信眼淚,更沒有 永恒不變的規律。一旦決策失誤,都將給企業造成嚴重的影響。特別是國際棉商的介入,他們有豐富的棉花經驗和風險防范意識,加之有雄厚的資金實力,到時會給 我國的棉花市場造成什么影響,朱總認為面臨的將是更加激烈的競爭局面。
????五、對2014年市場價格趨勢的個人看法
????2014年棉花全部市場化后,朱總認為是寬幅走勢。市場皮棉價格可能在每噸13500-17000元之間波動,可能出現前高、中低、后高 的局面。理由之一,目前自停止拋儲后,離新棉上市還有一定的時間,紡織行業急需用棉,目前現貨價格,高品級的棉花仍然在每噸152 0173 384000元以上。當棉花全部 上市后,市場供需寬松,會隨時間推移逐漸下降,直到和成本相近,并與國際棉價接軌,同時進口棉在中國市場也失去了價格優勢。理由之二,當年供需有缺口,國 家也明確了控制進口棉,供需出現緊張時,棉價會逐漸走高。理由之三,生產成本及明春的種植面積進一步下滑,會造成明春電子盤因炒作而升高,因而拉動現貨價 格的上升。理由之四,國家拋儲棉不可能在每噸152 0173 384000元以下去拋售,只有當市場供需出現問題和價格過高的情況下去拋售。同時中國棉花的高量庫存及拋儲政 策不僅是國內棉花的定價權,也是國際棉價的說話權。理由之五,國家為了防止出現棉賤而農傷的情況和出于對宏觀政策的考慮,一旦棉價過低時,會采取臨時性措 施來救市,穩定棉價。*后朱總告誡涉棉企業,在棉花高庫存的壓力下,所有涉棉企業都要樹立戰略意識、市場意識、危機意識、成本核算和資本運作意識,把握政 策、順應市場、靈活操作。棉花市場的供求和價格走勢可變因素太多,棉價的波動性也很大,企業在有合理利潤的時候,該出手時就出手。市場經濟決不會有固定的 模式,也不會有永恒不變的規律,歷史的教訓太深刻,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今年棉花市場在宏觀政策的干預下、在資金運作的影響下、在進口棉的沖擊下、在明春 全球種植面積預期的炒作下是如何變化,棉花行業需要密切關注,根據變化及時調整策略。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