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入10月中旬,各地棉花采摘工作陸續展開,個別軋花廠開秤,紡企、棉商也蠢蠢欲動,新年度就此開啟。但是筆者了解,目前各主體普遍迷茫,加之對新棉上市價格存在分歧,一些搏弈已潛滋暗長。
????棉農:一朝忽覺棉夢醒,數載浮沉雨打萍
????李先生,河南新鄉人,2012年來河北滄州市包地種棉,一晃三載有余。9日,他與筆者交流,表示面對目前的價格“已經受傷”。他算了一筆 賬,在滄州種棉成本包括土地租賃、拾花、農資、田間管理及其它零碎八五費用,總計在152 0173 3840-1350元/畝。今年滄州地區“先旱后寒”,棉花長勢一般, 預計產量420-430斤/畝,以目前軋花廠3.5元/斤平均收購價折算,毛收益1505元/畝,滿打滿算純利潤150-200元/畝,他的120畝土地 一年辛苦下來,*多能掙24000元。“不如種玉米,更不如去打工。”李先生說,近年籽棉價格一直不高,已讓棉花這種經濟作物不再“經濟”,因此,李先生 這個鐵桿棉農也對種棉發生了動搖。
????他認為,一是種棉投入過高。內地大面積種植必須包地,目前河北包地費用大多在600元/畝。再就是化肥、農藥、灌溉及田間管理費用偏高; 二是銷售價格偏低。過去的三年,國家收儲托底之下,籽棉價格也僅4.0元/斤上下,今年將更低。“解決不了投入高、收益低的弊端內地棉花增植希望已然不 大。”李先生悲觀地說。今年,李先生決意與軋花廠一搏,爭取棉花能賣個好價錢,再全身而退。
????棉企: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
????9日,河北滄州某軋花廠老板張經理告訴筆者,10年棉花生涯仍是“兩手空空”。他說,2004年籌資120余萬建設一條200型生產線, 在當地算是起步比較早的。當時自有資金90萬元,貸款30余萬,算是把廠子建設起來了。2004年-2008年間,200型廠子為他立下了汗馬功勞,幾年 贏利400多萬元。但是他并未能享受這些錢,而是被政策“引導”把200型升級改造成400型,不光把“家底”抖了干凈了,還貸款近200萬元,重新進入 “負翁”行列。可是,廠子大了,生意卻不好做了,這幾年基本靠政策“喂養”,至去年才把貸款還清。“一直疲于奔命,沒得啥實惠,光給銀行打工了。”張經理 的機器設備經過這些年的風雨洗禮,已進入中老年階段,保養維修投入越來越高。這些天,張經理很是上火。一是當地今年籽棉上演“空城計”,雖已開秤3天仍然 “顆粒無收”。二是棉農要價太高,動輒低于四塊堅決不賣,兩方搏弈已然展開。三是棉價一片混沌。截至目前細則未出,棉花價格難以定位。“看形勢沒啥盼頭 了,苦熬了這些年,就掙下了這點破銅爛鐵。”他灰心地說,他也許會在今年退出棉市,而且是“裸退”。
????棉商:莫道前路多艱險 摸著石頭好過河
????今年外棉生意不好做,外紗生意更是難上加難,促使很多棉商轉型做國內棉花。也有內地一些軋花廠,看棉花難收,也趁機做起棉花經紀。截至9 日,王老板已在新疆阿克蘇滯留7天,就連中秋也沒有與家人團聚。他介紹,目前新疆棉花采摘工作已全面展開,軋花廠也陸續開秤,預計9月下旬便有棉花上市, 預計上市價格15000-15300元/噸,運抵內地成本在15700-15800元/噸,如果能拿到運輸補貼,成本將更低。他已對紡企做了深入調研,紡 企能夠接受的新疆棉(3128級)價格在16200-16300元/噸左右,中間可保500元/噸以上利潤。“這只是理論上的,操作起來肯定會有出入。” 王老板說,做國內棉花生意他還是“大姑娘坐轎頭一回”,有很多不懂的地方,可謂既新鮮又忐忑,只好摸著石頭過河。
????一位市場人士表示,目前紡企日子也不好過,直接在新疆設廠或設點收購已成為常態,預計10月下旬將大量進疆采購,這對棉商來說是一大壓 力,今年做棉花要有“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心理準備。新年度伊始,幾家歡樂幾家愁。內地棉農、棉企因為收益低,且缺乏政策照顧,大多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但是,為減少損失,今年仍表現出了“寸土必爭”的姿態,提醒業界要有一個心理準備。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