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苗情狀況
6月5日,射陽縣作栽站組織各鎮農技中心的棉花專干對當前的棉花苗情進行了考察。結果顯示,雖有多項指標要好于去年同期,但由于受階段天氣變化的影響,采用不同方式移栽的棉苗株高、真葉片數及其日增量都存在著一些差異,尤其是植棉戶之間的不平衡性更為明顯。
1、株高。露地移栽棉,平均株高17厘米,同比減少了0.2厘米;地摸覆蓋移栽棉,平均株高18.08厘米,同比減少了1.7厘米。按照分類面積占比,加權平均株高17.53厘米,同比減少了0.7厘米。近5日(6月1-5日,下同)平均日增量0.21厘米,同比減少了0.06厘米。
2、真葉。露地移栽棉單株平均5.97張,同比增加了0.72張;地膜移栽棉7.88張,同比增加了1.5張。平均達到6.9張,同比增加了1.2張,平均日增量0.19張,同比增加了0.01張。
3、果枝。今年(6月5日所見)露地移栽棉、地膜移栽棉的平均果技臺分別為0.2臺和0.6臺,平均已達到0.396臺,而去年同期果枝尚未顯現。
縣棉花協會的調查人員在棉區看到,大部分棉田里的棉苗生長穩健,有的田塊株高、現蕾株率分別超過了25厘米和20%。但有些田塊由于移栽偏早,又遇到了不利的氣象條件,管理措施也不夠及時,目前的長勢長相不太理想。紅莖到頂未見消退跡象,株高、真葉片數和移栽時并無兩樣,*少數田塊還出現了返堿,對棉花生長發育十分不利。
二、管理意見
縣農委的技術人員認為,今后一個階段正是棉花促早發、攻壯株、搭架子、爭早蕾的關鍵時期,必須因苗制宜,一著不讓地抓緊棉田管理。
一是要查苗補缺。利用留存的預備苗,對已出現死苗或收割時植傷的無頭苗進行更換補缺,以保證種植密度,防止群體不足對產量帶來的影響。對確已無苗可補的田塊,也要及時補種與棉花共生影響較小的替代作物,以增加棉田的綜合收益。
二是要追施苗肥。對基肥施用不足或養分搭配不當的田塊,突擊施好發棵肥。并根據土壤墑情,采用肥水結合的辦法,開塘深施,以盡快滿足棉花前期生長對養分的需求,促進轉化搭架。
三是要疏理水系。在射陽,多數年份“夏至”前后進入“梅雨”季節,至時降水將明顯增多。為避防棉田澇漬,要加大“三溝”標準,并結合滅茬搞好培土壅根,確保明水能排,暗漬能降。對一些返堿田塊要采取抬高畦面、秸桿還田、增施有機肥料等多種辦法來抑制堿份上抬。
四是要搞好鋤草松土。針對部分土壤板結、僵苗特征明顯的田塊,要突擊進行鋤草松土,以改善土壤透氣增溫效能,加快養分轉化,促進根系吸收,實現平衡生長。
五是要防治蟲害。當前要密切關注棉田蟲害的發生,要根據植保信息,認真查看,及時防治,確保實現搭好架、爭早蕾的生產目標。(射陽棉協?陳占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