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5 來源:互聯網
?據江蘇地區信息員進村入戶走訪農民時了解,近年來,多種因素正在導致著長江流域等內地棉農植棉成本下降。江蘇省大豐市種了幾十年
一、棉花面積的連年下滑,使農民對于棉花在作業機械、基本農田建設與治理、公益務虛性支出減少,花在棉花生產發展上的錢少了。這一點主要體現于傳統主產區的政府農業部門。過去,為了組織開展棉花生產,主產區往往要根據棉花生育進程組織開展一些現場交流學習,觀摩推動促進之類的會議活動,由此會產生一些費用,在種田交稅(費)的年代,一些經濟欠發達的地方會將這些費用打入某些收費項目中。由于如今取銷了“農業稅”, 加之這樣的活動已少之又少,所以農民無需花這筆錢。而因為鼓勵支持發展棉花生產方面,內地近年來的資金投入也不比農業上的其它項目多,這就表明,除新疆外,內陸棉區從上到下,棉花隨著生產面積下滑,總的發展環境都處于衰疲狀態,大家小家因為棉花而投入的精力財力都己不比過去。
二、農資價格下跌加上畜禽糞污的施用降低了棉花生產的投肥成本,減少了對化肥的需求。據調查,近一兩年,農資市場除種子外,農藥、化肥價格一直動蕩不安,至去年上半年以來則以下跌為主。以尿素為例,2012年下半年,江蘇鹽城地區售價2400元一噸,而現在的尿素銷售價只有152 0173 3840元左右。在蘇北農村某農資經營點信息員看到,一農戶購尿素擬欠帳至秋后結付,經營者給其記錄的是每袋(50公斤)88元的價格。這位農戶說,現在手頭稍緊,若是現買現付,85元就能搞掂。而象這樣的一包尿素,在近兩年中曾有過115-120的銷售記錄。在當地棉花生育管理上,農戶比較喜歡使用含氮高的化肥,通常年景每畝棉花要用上120-150斤,按現價,一畝地僅化肥,農戶就節省投資60元左右。除尿素外,碳銨、復合肥、磷肥、銨肥的價格都處于穩中下行的狀況,這對顯降農業生產成本是有益的,而植棉面積大幅減少更加降低了對化肥的需求,也同樣控制了化肥價格因供求關系所形成的漲價因素。除了化肥農藥降價使棉農植棉成本下降外,近些年各地以規模化養豬、養羊以及禽類生產的發展所形成的大量糞污,地方政府、農業部門在采取措施進行科學治理的同時,政府及養殖戶也鼓勵糧棉種植戶使用畜禽糞污。-些種棉不多,年齡偏大的老農難于出去購肥,緊靠自家不遠又有畜禽糞肥可用,自然就順理成章地少買了化肥,減少了種田成本支出。事實證明,給農作物施用畜禽糞污遠比過度施用化肥養地且經濟實惠。畜禽糞污作為含量豐富的有機肥已越來越受農戶青睞,就近購買,運用方便,可謂價廉物美,治理污臭,養地增力,一舉多收。在蘇北棉區,已有為數眾多的養殖戶開始將養殖糞污集聚起來加工生產基質料并廣泛運用于棉花、糧食、蔬菜育苗及施肥促壯,是一項較有發展前景的有機肥開發利用潛力的市場亮點。
三、“三新” 技術應用推廣使棉花生產節本增效。所謂棉花“三新” 技術是指棉花生產運用“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 的簡稱。江蘇鹽城、南通等主產棉區近幾年在棉花“三新” 技術推廣方面做了不少實踐,他們從棉花育苗技術的探索更新上入手,大力推進棉花“三新” 技術。如棉花基質穴盤育苗技術,該技術具有操作程序簡單、高效、省工、節本、實用等優點,是一項可以替代傳統的營養缽育苗模式的輕型簡化育苗移栽新技術,被列為江蘇省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 工程予以推廣實踐。 鹽城、南通等市農技推廣部門以“輕簡栽培、快樂植棉、高效植棉”為棉花生產轉型升級新理念,采取學習、引導、示范、推進等措施,從2012年起先后在草廟、劉莊、新豐和稻麥原種場等地創建并示范推廣棉花輕簡栽培和機采棉技術,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全市己有近5萬畝棉花實行了基質穴盤育苗移栽、市稻麥原種場的機采棉試驗得到參加2013年全國南方片棉花輕簡栽培和機采棉技術觀摩活動的國內棉花權威及五省一市農業專家的肯定。除此以外,棉花品種及種植密度、模式上的技術創新也大大節省了生產的物化投入、降低了勞動強度及收益的風險系數。在蘇北棉區,因多年力推抗蟲棉,單行稀植等技術,棉花病蟲發生率低,農戶購藥打藥頻次少了,而健壯株型也使棉花單株效益倍增,類似于整枝、抹芽、打老葉之類的管護用工大為減少,實實在在地降低著農本支出。至于棉間立體套作技術則更加有效地利用了棉間空地,各種矮稈低棵作物的錯期套種又增加了畝收益,這對在棉花生產面臨政策、市場、面積調整的形勢下,主產區不斷加大棉花“三新”工程推進力度,*大程度上解決棉花生產者年齡老化、技術相對過時、勞動強度過大、比較效益差的矛盾,益處多多,且直接地減少了棉花生產物化及人力投入,使種植效益讓農民觸手可及。
四、農資的重復使用成為生產成本降低的又一途徑。在長江流域主產棉區,人們除了發現棉花面積比過去少了很多外,還覺得春季里棉農們培育棉苗的營養缽床沒過去大、沒過去有氣勢了,覆蓋的農膜也沒過去鮮靚了。原來,隨著植棉面積的進一步減少,農民生產投入的熱度信心都在減退。比如育苗,在鹽城的大豐、射陽等老的傳統產區,信息員巡看多家棉農,用的都是上年剩下的農膜、支架。面積少育苗就少,農戶把前面用過的農膜洗洗刷刷,去破留整甚至裁縫拼接用今年生產,而好的竹質支架只要用后保管收藏好,可以用四、五年,因而今年大豐有若干小面積植棉戶除種子外,基本少有新購農膜、支架、網繩等肓苗用品的。大豐市浩倫農資經營點一位服務人員告訴信息員,前幾年他們公司批發零售棉花育苗用農膜都在幾十噸上百噸,今年連十噸都不到。在棉區,有許多人家在生產上的工用具、投入類可再利用的物資都是一次性投入而多年利用,如治蟲防病用的噴霧機、運輸用的拖車、農用機動車以及收獲短運用具等,因為棉花生產處在退潮期,種植大戶少了,可替代農資又可湊合,所以就很少再有農戶愿意去花錢置新,多為修修補補將就延續著使用,這樣便減少了生產性投入,降低了成本支出。在棉區農村,我們看到許多人家把棉花苗育在家前屋后邊角地上,很少有人家在大田頂頭裁田育苗的,而小塊育苗,零散坡地植棉,以*簡約的方法種棉成了多數留守老農的選擇,各種現象充分證明著棉花在昔日主產地的風光不再,春種秋收,百里鋪銀的種植主業正逐慚走向由留守老人侍弄,以賺點盤纏的“小副業”。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