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棉花紡織市場的當前形勢,近期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調整政策,市場也針對這些政策進行了一系列的討論,對于幾點疑問,本網采訪了中國紡織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孫淮濱。
????
????一、 中國棉花政策順應市場從收儲改為直補,紡織行業進入市場化您怎么看?
????過去收儲實際上是保護了加工企業,現在直補則是要把加工環節越過,棉花直補是棉花改革的一大進步,是一個支持農業的政策,且有市場機制,符合世貿組織的規定,但是有額度限制,額度的基礎會增長,比例不變,和GDP有一定關的關系。對于紡織市場的好處就是市場將不再像現在這樣,完全計劃經濟,看到了棉花價格市場化的希望。對國家來說也將不用再承擔收儲所占用的龐大資金,但是目前政策的效果還沒出來,有待觀察。現在市場化剛剛起步,如果改革要徹底,還要加快很多配套調控措施,例如蓄水池的把控,檢驗環節的把控,進口棉的把控。
????說到進口棉,就要說到配額的問題,國儲棉關聯配額是為解決收儲帶來的弊端,但目前我國的紡織工業需要進口棉來彌補棉花缺口,所以對于紡織企業自然是配額越多越好,如果有可能,甚至未來可以取消配額政策,這樣才能做到真正的市場化,保護紡織企業的利益。而不是把紡織和棉農獨立起來,不能確保了農民的利益就犧牲紡織企業的利益,一定要從整個產業鏈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否則達不到好的效果。紡織企業就要求市場化和公平,別的不用給,它就會釋放出潛能。但現在國庫有大量的棉花,所以肯定要控制進口,所以現在唯有直補讓我們看到了市場化的希望。
????
????二、 直補以后紡織企業是否真能實現原料競爭力在同一起跑線?您認為新的棉花年度價格維持在什么水平?
????今年直補是在新疆試點,所以存在內地和新疆政策不一樣的問題,這將有利于新疆棉的銷售,而不利于內地棉的銷售,所以需要有個蓄水池,具體如何操作要考驗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希望改革能夠快一點,徹底一點,一定要以回歸市場化為目標,因為計劃經濟走不通,政策怎么調都有問題,調的越多國家壓力越大,所以調控一定要跟著市場節奏走,不是計劃。
????在這樣多元化的棉花政策下,預計今年大環境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今年是要解決收儲體制留下來的包袱,要解決這個問題對和國際市場接軌有一定的關系,但是國儲棉的質量不穩定問題比較難解決。
????目前目標價格只有有上限價格沒有下限價格,價格應該會有個下限,或許可以考慮根據補貼的額度有多少,國際的價格為多少來設定這個下線,我認為下限價格應該是和國際市場擁有合理差價的價格和紡織企業能夠承受的價格,這個價格應該是市場的價格,**不應該是收儲的價格。未來的價格肯定要與儲備棉投放價格靠近,但一定不能突破下限,但是具體價格不好預測。
????
????三、 目標價格和降價投放儲備棉政策出臺,距離價格真正回歸市場還要經歷一段時期,在這個過程中,您預期紡織市場如何?建議紡織企業如何操作?
????建議紡織企業密切關注政策,對于原棉采購,現在企業一定會謹慎,一個原因是行情在變,一個原因是資金緊張,今年企業的資金狀況一定是緊張的,國家發改委一季度經濟增長為7.4%,但它還在合理區間,只要在合理區間國家就不會有刺激性政策,不會對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進行調整,*多是微調和預調。另外,今年的市場內需不好,近一兩年內需下降幅度比較大,之前,衣著類限額以上的零售額我們要比全社會高6-7個百分點,目前我們要比它低3個百分點;今年的服裝產量,一到二月份是負增長的,終端產品反映是向前的,化纖和棉紡反映相對比較慢,服裝負增長,他們一定也不會好,所以我們要重視是什么抑制了內需,目前電商大概占10%,但是增長速度非常快。出口還算可以,但現在匯率變動比較大,所以資金狀況一定是緊張的。
????從我們調查的開機情況,目前大企業開機情況比較好,中小企業不好,但現在開工率和開機率往往不是一回事,開機率要低于開工率,開工了不一定就要開機器,另外今年假期長,假期長說明企業不用加班,說明訂單情況不夠理想。
????
????四、 當前紡織企業也很關心日后國家為了調控市場是否會重啟收儲政策,比如市場價跌到152 0173 3840元/噸以下,國家會無限制的補貼棉農嗎?有沒有可能再臨儲?或者您預期還有其他什么調控措施?
????以后是否還會有收儲和投放,這考驗的是政府的宏觀調控的能力和水平,什么時候該放什么時候該收,這和市場價格緊密聯系。按道理說應該有個蓄水池,產量大收一點,價格上漲時候放一點,但不一定會是收儲。
????
????五、 將來的地產棉、機采棉市場化后是否有助于提高我國原棉品質,是否能夠滿足企業的需求?
????無三絲棉是長久問題,但目前機采棉和手摘棉各有利弊,雖說機采棉節省人工減少三絲,但是損害纖維長度現象比較嚴重,所以提升機采棉技術是關鍵所在,目前可以嘗試下改變棉花包裝袋來減少三絲。
????
????六、 目前國儲棉庫存巨大,且大部分資源不符合當前的紡企需求,對于龐大的庫存將歸向何處您如何看待?國家會采取什么方式消化積壓的國儲棉?
????目前很多國儲棉因為不符合企業的使用要求,很多投放出來也是國儲庫存轉變為企業庫存,這或許就是不符合市場經濟規律而給市場帶來的懲罰,是很值得我們反思的事情。
????棉花質量主要取決于種棉環節和檢驗環節,檢驗環節必須要嚴格。
????
????七、 目前紡企的棉花消費意向如何,您如何看待棉花和其他原料的競爭力?
????替代很正常,能替代的肯定要替代,但有些是替代不了。對于很多紡織企業來說多虧有化纖了,才能維持生存,但有的企業實力有限,很難轉。多纖維發展是合理的,之前加入WTO,大家都擔心化纖的市場,但是結果是完全相反的,替代是企業的選擇,市場的選擇,但是目前還存在一些無法替代的產品。
????
????八、 東南亞地區紡織企業的發展對我國紡織工業造成了一定沖擊,你如何看待這種轉移?待棉價與國際價格接軌后,這種現象是否將持續?
????有一些棉紡織行業開始到美國去,有人說是由于棉花差價被逼出去的,但也不完全是價差,例如航民科爾有代表說過美國的投資條件很好,除了人工比較貴,其他方面優勢都很顯著,不但棉花價格便宜,美國政府對于增加就業崗位的企業還有反稅、減稅等優惠,另外使用的設備比較先進效率比較高,完全可以規避人工,而且氣流紡需要工人比較少,核算下來要比國內合適。而越南從美國進棉花不要稅,棉花、人工成本都比較低。
????我們的企業國際化也是一種好事,國家不會限制紡織企業走出去,目前紡織產業除了棉花不市場,其他的都市場,國家沒有限制。過去我們走出去是為了規避配額,配額取消后就回流,中國的棉紡織企業很多,走出去的方式很多種,出去的基本都是好企業,因為不好的企業不具備國際化的運作能力。所以也應該擔心過多的企業走出去,我們的紡織行業會不會出現早衰,但中國畢竟是發展紡織工業*好的國家,還擁有一個非常龐大和非常有潛力的市場,為什么中國的紡織業發展的特別的快,就是因為龐大市場,如果不是棉花,發展的會更好,紡織工業在中國不會衰落,但是如果體制問題不解決會導致一批好企業走出去,這對我們來說不見得是好事,所以對于“企業走出去”要高度重視但不能盲目否定。
????另外棉紡企業長久以來的高征抵扣問題,應該做到同征同扣。紡織企業招工難的問題也應該重視起來。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