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5 來源:互聯網
4月18日,湖北仙桃市
“你們來得正好,我們就是想探討怎樣在玉米地里套種棉花。”
“這是沈專家,你們有什么想法盡管說。”
“不管國家棉花收儲政策怎么變,我還是想種棉花。”棉農李允達一把拉住老沈,直奔自家承包田。
老沈名叫沈金權,是享受國務院津貼的農業技術研究員。
一到田頭,一條條“川”字形的廂面呈現在眼前,兩邊長著綠油油、將近半尺高的玉米,中間凸出的是預留棉行。
“你看我給棉花留的位置夠不夠?”老李問老沈。
老沈用隨手攜帶的鋼卷尺一量,笑呵呵地說:“老李呀,我看你才是行家,就這么干。”
老李告訴老沈,他去年就開始在玉米地里套種棉花,只不過今年想種中棉所87號棉花新品種,摸索一點新經驗。
“不創新哪能多賺錢?”老李話沒出口笑聲飛:去年,他在7畝玉米地里套種棉花,雙雙獲得好收成,畝產
“都說種棉花有風險,我不這樣看。”老李說:“世界經濟一體化,干什么沒風險?就看你會不會給自己加保險。我既種玉米,又套種棉花,總會‘東方不亮西方亮’。”
在老李看來,“逢俏不趕,逢滯不丟”不是沒道理。“棉花是大宗作物,市場大得很,如果都去種芝麻、黃豆,哪來那么大的需求量?何況種芝麻要碰年成,干得要命它才長,不干不旱難伺候。”
“老李,你說得對,祝你今年再走好運。”
“謝謝你的吉言,到時候,我請你們來喝豐收酒。”
離開老李的責任田,我們碰到了聞訊而來的屢豐分場八組棉農劉學寬。他告訴我們,再過十來天,他的40畝玉米田將全部套種棉花。
“我早就嘗到了套種的甜頭。”老劉說,去年,他搞玉米、棉花間作,20畝地賺了6萬多元,今年流轉土地20畝,準備如法炮制,再撿幾塊“金磚”。
“沒有新點子,到哪里去找大票子?”沙湖原種場農辦負責人告訴我們,眼下,全場3500畝棉田準備全部套種西瓜或玉米。
套種農作物已成沙湖原種場一潮。沙湖原種場黨委書記余克軍說,我們“就是要‘套’新天地,‘套’出‘錢途’來”。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