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5 來源:互聯網
今年1—6月規模以上紡織企業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9297.3億元,同比增長13.3%;實現利潤總額152 0173 3840億元,同比增長16.6%。
我國紡織行業在遭遇了去年的“寒流”之后,今年上半年,行業經濟運行質量的下滑狀況有了大幅改變,呈現出顯著的復蘇跡象,行業內普遍對市場給予 了樂觀的預期。目前來看,行業發展的不利因素雖仍存在,但是內需市場基本面依然良好,隨著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穩步推進,我國的紡織行業或將在下半年迎來拐 點。
紡織行業發展
已經出現恢復性行情
2013年上半年紡織行業經濟運行數據日前出爐。根據國家統計局和海關數據統計,今年1—6月規模以上紡織企業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 29297.3億元,同比增長13.3%;實現利潤總額152 0173 3840億元,同比增長16.6%。1—6月,全國共出口紡織品服裝1309.4億美元,同比增長 11.85%。全行業500萬元以上項目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達到3915.9億元,同比增長15%。
中投顧問輕工業研究員朱慶驊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稱,這一數據表示上半年紡織行業發展已經出現恢復性行情。對于各項指標基本實現穩定 增長的原因,朱慶驊分析認為,一方面,紡織品的主要原料
今年年初以來,我國股市行情出現了一股波動,就在很多人以為冬日已過,牛市臨門的時候,大盤卻轉勢一扭。紡織企業在市場整體疲軟的情況下形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在度過了2012年的艱難歲月后,今年紡織業的情況開始有所好轉。出口的生絲和棉紗線價格也開始逐漸反彈。與去年相比,今年紡織品的出口總量 與出口增速都有很大幅度的提高,再加上國內棉價的逐步下降,我國紡織行業的業績也有很大提高。”浙江省杭州市的一家紡織企業負責人對《中國企業報》記者 說。
在收入升高和成本下降的雙重驅動下,紡織行業利潤的增速在逐步加快。自2012年6月觸底以來,紡織行業的主營業務收入累計增速達到了15%,利潤增速累計也已恢復到20%以上。由此可見,業績復蘇推動了紡織業行情向好,照此下去,紡織業下半年或將表現強勢。
壓力猶存
紡企海外“拓疆”
上半年,雖然行業各項經濟運行指標基本實現穩步增長,出現了明顯回暖跡象,但是在行業經濟運行中仍然存在著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
朱慶驊認為,這一階段我國紡織行業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其一,產能尚未實現升級轉型,僅有少部分企業專注于技術研發,產品附加值較低;其二,紡織行業品牌化程度較低,壓縮了紡織企業的盈利空間;其三,行業集中度較低,競爭激烈。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新聞中心和中國紡織經濟研究中心聯合指出,下半年紡織行業的外部形勢依然較為復雜。一方面,支撐行業發展的有利因素仍然存 在,內需市場基本面依然良好,具備繼續實現平穩增長的條件;行業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繼續推進,將加強行業發展的內在動力。另一方面,行業面臨的各種外部壓 力仍不容忽視。
“目前,我國紡織行業用工成本比東南亞國家高出1—3倍,用棉成本高30%以上,加上東南亞國家在發達國家享有的低關稅優惠,即便充分發揮產業 體系與生產效率優勢,中低檔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已明顯下降。”近日,在“中國紡織產業實施‘走出去’戰略交流大會”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王天凱為我國 紡織行業的前途深感憂慮。
原材料成本不斷上漲、勞動力成本不斷增加、拿地基本沒戲……我國紡織行業面臨著嚴峻的發展瓶頸。顯然,只有跨出**,在海外進行投資,建立高效的跨國供應鏈,實現*優的資源配置,才是紡企可持續發展的一大出路。
為此,紅豆、波司登、天虹、申洲等企業紛紛海外建廠開店。顯而易見的是,土地、人工等成本優勢是很多大企業投資海外的*初原動力。
“我們園區的月基本工資也就是100美元左右。”談及投資原因,紅豆集團副總裁陳堅剛介紹,上海的操作工每個月工資是439美元,對比上海,確實便宜不少,這筆省下來的錢就可以轉化為企業的利潤。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