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5 來源:互聯網
新疆網訊 今年,一師阿拉爾市根據市場和農業產業化經營需求,繼續擴大棉花產業優勢,春播期間,全師123萬畝棉田實行機采棉種植模式,比去年增加23萬畝,占總植棉面積80%以上,大型采棉機數量達到240余臺,機采棉面積逐年增加,棉花生產機械化率逐年提高。
一師阿拉爾市是新疆優質棉生產的重要基地。長期以來,棉花收采主要靠人工完成,每年都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影響職工收益的同時,也嚴重阻礙了棉花產業化和現代農業的發展。為此,師市把實現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作為轉變農業生產方式,做強棉花產業,致富團場職工的重要舉措,近年來,不斷在各團場加大機采棉推廣力度。
今年,十二團棉花種植面積12.5萬畝地,全部實行機采模式播種,機采棉種植模式已達****。近幾年,該團不斷加大農業新技術、新品種的推廣應用,通過不斷探索發展,在機采棉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機采種植及管理加工模式.通過大力推廣機采棉技術,不僅解決用工荒矛盾,降低了勞動成本,也增加了職工收入。
由于棉花機采省工省力,速度快,棉花質量有保證。春播期間,在十二團十一連,職工爭相種植機采棉。
十二團十一連職工楊華去年承包的90畝棉花地全部采用機采棉模式種植,楊華說:“通過去年實際采了以后,跟以前手采棉對比,還是機采棉大大的有優勢,因為機采棉采收比較便宜,另外就是說現在人工工資比較高,請季節工拾棉花也不容易,要這樣算起來,機采棉優勢比較多。以前一冬三個月都在揀棉花,現在也就是半天就完了,全部交到加工廠去了,所以今年90畝地也全部種上了機采棉,去年平均單產450公斤,收入十多萬,今年好好干爭取搞到500公斤的單產”。
七連正在跟車播種的職工楊維民,今年他承包的42畝棉花地,全部種植上了機采棉,他告訴筆者,這兩年種植了機采棉后,種棉花輕松了,省工省時也省力,把勞動力都解放出來了,他利用了寬裕的時間搞了特色養殖,還承包了一份棗園,給他帶來了很多實惠。連隊職工現在都強烈要求種植機采棉。
經測算,今年師市123萬畝棉花實現機械采摘后,可減少雇傭勞力10萬人,畝均節本增收300—400元,為種植戶節本增收上億元。十二五期間,師市計劃加快采棉機機務區和機采棉堆放場地建設及機采棉加工設備的更新改造,采棉機總數將達到400至500臺,師市種植的棉花將全部實現機械采摘。來源兵團網)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