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5日,時節為驚蟄,氣溫陡升,大地一片春意。按照往常季節,棉農應該開始著手準備棉種、肥料,整理農機具,耕地整墑,只等三月下旬種植棉花。然而,今 年的情況看上去卻有點平靜的異常。在臨清市,記者輾轉幾個鄉鎮,沿途看到,除了蔬菜大棚,田里幾乎都是清一色的綠油油的麥苗,預留種植棉花的耕地較前幾年 有所減少。
????普通棉農:今年棉花不掙錢
????臨清市金郝莊鎮有種植棉花的傳統,在這里還有眾多棉花收購、加工企業。金郝莊鎮張半屯村的呂令祥曾是該鎮遠近聞名的棉花種植能手,上 世紀80年代初還因種棉技術好獲得過市里的獎勵和表彰。“種的多的時候,我全家16畝責任田都種上了棉花。不過這幾年棉花價格忽高忽低,老是拿捏不準賣棉 時機。再加上近兩年棉花價格太低,保本都難。”
????呂令祥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種棉花,種子、化肥、農藥價格連年漲價,“今年一畝棉花的種植成本估計得500多元,但每畝地收成好的 時候,也就收460斤左右的棉花,現在一斤棉花的價格也就4塊5,一畝的收入就是2070塊錢。這還沒算人工,棉花從出苗,就得伺候。間苗、施肥、打叉、 打藥,幾乎天天沒有閑著的時候,**不如種糧劃算。”而今年,呂令祥只打算種2畝棉花,種出來的棉花也是留著自家用。記者從棉花收購企業了解到,2012 年9月份至今,棉花價格一直低迷,今年3月份,棉花籽棉價格大體在3.6元到4元左右。對于呂令祥這樣的棉農來說,種棉花虧本幾成定局。“今年我們附近的 農民都開始種糧食了,為棉花預留的耕地已經很少了。”
????種棉大戶:堅守中期待更好
????在種棉大戶孟福那里,卻有另一番景象。52歲的孟福是臨清市先鋒辦事處孟店村人,幾年前通過土地流轉方式,在胡八里村承包了90畝土地,一般情況下,孟福都是一半種棉花,一半種糧食作物。
???? “對我來說,種棉、種糧談不上虧本。因為我所有的收割耕作都是自己的機器,這就省下了一大部分費用。雖然投資相當大,但國家對我們農民購買大型農機具有補 貼。因為能夠集約化種植,所以就降低了成本,棉花價格即便降低,造成的影響也不至于虧本。但如果地少,就算遇到好年景,你能多掙多少?沒有規模,沒有大投 入,就不可能掙大錢。”孟福說。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孟福逐步購買了拖拉機、旋耕犁、播種機等大型農機具,還在承包地里打了兩口深井。更令人稱奇的是,這個50多歲、滿手老繭的農民居然能熟練上網。
????孟福告訴記者,他之所以在棉花價格起伏不定中沒有誤判市場,基本上能在合理價位售出自己的棉花,關鍵在于他能及時從網上了解棉花價格 和供求信息。“不能在家里瞎猜價格,要在網上了解全國的信息。”對于今年行情,孟福覺得應該好于去年。“因為大部分棉紡織企業都渡過了*艱難的時期,經濟 在向好的方面走,估計今年棉花需求量要大,價格要好于去年,我今年打算種30畝棉花,種子化肥已經備好了。”
????棉花專家:政策指明新出路
???? “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把土地集中到懂技術、有文化的種植大戶手里,實行集約化、機械化經營,棉花才有出路。不光棉花,其他糧食、蔬菜等也是這樣。”臨清 市植保站站長劉耀武說,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了要對種植大戶進行補貼,同時也鼓勵農民進行土地流轉,這些內容為臨清棉農指明了新出路。
????劉耀武介紹說,農民不愿意種棉花,原因**是費時費力不賺錢,其次是種植成本不斷上漲,而產量并沒有太大的提高。再加上一些棉農不懂 技術造成了農藥、花費等農資的浪費。“這些問題,都可以通過搞土地流轉、集約種植得以解決。如果發展順利,棉農也可以搞成家庭農場,既減少成本,又能提高 收入。”
????劉耀武*后介紹,如果能夠實現集約化、機械化種植,那么在價格上,就可以抵抗來自印度、俄羅斯、美國的“外來棉”,也就降低了因價格波動造成的影響。同時,許多種棉大戶紛紛表示,“希望政府能夠加大對棉花種植的補貼,提高棉農的種棉熱情。”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