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5 來源:互聯網
需求低迷疊加轉型陣痛,庫存壓力揮之不去。
中國證券報記者實地調查獲悉,鐵礦石、
業內人士稱,煤炭、鐵礦石此前被稱為“黑金”,走出“黃金十年”行情,今年出現的驚天逆轉可能不僅是經濟下行背景下需求疲弱的原因,更可能意味著在經濟轉型中,其市場話語權將愈來愈弱。
鐵礦石棉花堆積如山
消化庫存壓力難言樂觀
青島港是中國*大的鐵礦石進口港之一。8月12日中午,青島港前灣港區,鐵礦石碼頭的方向,不時傳來貨輪悠長的汽笛聲。從貨輪上卸下的褐色、灰色鐵礦粉,通過運輸帶傳送到堆場后,被平整成一座座小山,等候運往各地鋼廠。
但今年鐵礦石“等候”的時間有些漫長。一位剛剛走出堆場的工人,指著100多米外的褐色鐵礦石堆說:“有的鐵礦石在港區存放一個月就運走,有的能放上一兩年,甚至更長時間。”而堆放需要成本,如果超過免費堆存期,一噸鐵礦石堆放**的費用是一毛錢。
一艘來自澳大利亞的“亞歷山大”號輪船正在緩緩靠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條船裝有17.6萬噸鐵礦石,而這個20萬噸級的鐵礦石碼頭幾乎每天都要停靠兩艘貨船,即進口鐵礦石為35萬噸。青島港前港公司碼頭工作人員說,每天都有兩條船靠岸,一直持續不斷。
青島港在一份說明材料中表示,截至5月31日,青島港鐵礦石港存量為152 0173 3840萬噸,處于正常水平,不存在積壓現象。事實上,152 0173 3840萬噸存量并非小數目。青島港鐵礦石庫存量的歷史*高值出現在2008年經濟危機期間,由于各大鋼廠紛紛減產,鐵礦石庫存量達到1690萬噸。“那個時候,為了騰地方堆放鐵礦石,把一棟三層辦公樓給拆了。”青島港相關人士說。
據“我的鋼鐵網”鐵礦石港口庫存統計顯示,截至8月24日,全國30個主要港口鐵礦石庫存總量為9895萬噸,較前一周增加83萬噸,連續兩周上升,總庫存創下23周來的新高。與去年同期(2011年8月26日)相比,總庫存增加374萬噸。短期預計港口庫存仍然以增加為主。
由于進口量增加,市場需求減少,去年10月以來,我國鐵礦石港口庫存量始終處于高位,而價格也出現下滑。在鐵礦石市場,110美元/噸的價格曾被視為牢不可破的底線,但63.5%印度粉礦期貨27日的報價已跌至106-108美元/噸。
中國證券報記者在與幾位鐵礦石貿易商的交流過程中,“套牢”幾乎是出現頻率*高的詞匯。“以往鐵礦石價格每年都幾輪波動,公司才能通過貿易做波段、賺差價。但今年價格一直很低迷,缺乏上漲動力,都不敢囤貨,怕被套牢。”一家鐵礦石貿易公司老板稱,過去各地鋼廠求他幫忙進口鐵礦石的場景,在今年已經不見蹤影。從今年2月起,鋼廠訂單減少,過去忙的時候每天要處理三單合同,現在經常一周也沒有一單合同。即使他親自登門拜訪也不管用,特別是一些小鋼廠,不是檢修就是已經停產。
被“套牢”的還有棉花貿易商。在青島的黃島口岸——中國*大的棉花進口口岸,正呈現“棉滿為患”的狀態。今年的進口棉已經“爆倉”,但棉商還在源源不斷地囤積進口棉。
青島金宇物流有限公司是青島保稅港區一家較大的棉花物流企業,目前進口棉庫存量已達到該公司4萬噸的滿負荷狀態。公司負責人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往年的棉花庫存狀況從未出現像今年爆滿的情況,以前庫存達到七成已算高位。被壓縮成長方體的皮棉,堆滿了近20米高的倉庫,棉花到港的時間,*早的竟然是2011年1月。
而上述企業的情況也并非個案,目前青島保稅區100多個棉花物流倉庫全部爆滿,棉花堆積如山。由于棉花開發商誤判形勢,在年前棉價低谷時“抄底”,大量囤積棉花以圖大賺一筆,但經濟形勢不佳、配額限制以及棉價持續低迷,導致棉花進口商虧損嚴重。
某棉花貿易商稱,以往貿易商手中積壓上萬噸的貨就算多,而現在積壓幾萬、甚至十萬噸貨的貿易商已經不在少數。按照現在的行情,積壓一噸棉花,貿易商至少虧損3000元,如果積壓十萬噸,就要虧損數億元。
不少倉庫的存儲費也從以往的0.7元/噸左右上漲到2元/噸,但仍難阻擋不斷增加的棉花入庫單。由于青島保稅區倉庫爆滿,很多經銷商將目光投向周邊的濰坊、高密等地的倉庫。
“訂單基本都是去年已經談好的,很多棉紡企業普遍認為今年進口棉花價格很低,因此紛紛抄底,加大棉花的進口量。”山東某棉紡企業負責人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與目前18200元/噸左右的國產棉花相比,進口棉花的到岸價格大約是14000元/噸,每噸大約有4000多元的價差,而*高時“價格倒掛”達5000元/噸。但由于現在實行配額制度,進口棉花即使壓港,企業也無法購入棉花。
青島保稅區內有100多家棉花經銷商,多數處于觀望階段,期待增發配額,或者等到9月東南亞國家缺棉花時再出售。而基于目前紡織行業遭遇高庫存問題,棉花經銷商在短期內消化庫存的壓力難言樂觀。
煤炭港口積壓暫時緩解
短期需求仍難好轉
“今年上半年,北方煤炭壓港情況比較嚴重的原因主要還是供需失衡。受國內經濟增速下行的影響,工業用電增幅回落,導致煤炭市場需求下降。同時,今年南方雨水豐沛,水電發電大幅增加,部分火電廠機組停機。”秦皇島海運煤炭交易市場煤炭行業分析師安志遠說。
中國證券報記者8月14日在秦皇島港了解到,上半年,許多煤炭積壓在港口無法售出,秦皇島港煤炭庫存*高時超過940萬噸,遠超警戒線。一位調度工作人員稱,今年4月以來,經常閑得無事可做,只能翻翻報紙,上網看看新聞。一位貿易商告訴記者,他從事煤炭貿易10多年,在他的印象中,秦皇島港開航以來,從沒有出現過無船裝煤的現象。
但進入8月中旬以后,煤炭壓港情況逐步有所好轉。秦皇島煤炭網港口中心的數據顯示,8月28日,秦皇島港煤炭庫存由上周的700.7萬噸回落至638.40萬噸。
業內人士分析,港口迫于去庫存壓力,7月之后吸納新的煤炭動力不足,而7月底至8月初,環渤海地區的煤炭運輸普遍受到臺風和持續強降雨的影響,致使鐵路煤炭調進量顯著減少。連續三周以來煤炭調入量均處在較低水平,使港口煤炭庫存下降。
*新消息顯示,曹妃甸港煤碼頭二期工程近期將逐步投入使用,新增的5000萬噸裝船能力將有助于提高煤炭行業的供應能力,同時也將分擔大秦線整體的運量,其他港口的煤炭調入量也將相應減少。
但上述情況并不表示煤炭生產銷售出現好轉,煤炭產業鏈的“去庫存化”進程仍“任重而道遠”。一家煤炭企業人士坦言,公司往秦皇島等港口發煤的情況并不好,銷售并不樂觀。*新公布的多項經濟數據顯示,當前國內經濟仍在底部徘徊,業內人士認為,考慮到宏觀經濟運行的慣性與政策時滯性,擴張性政策短期內難以見效,因此煤炭市場仍不完全具備好轉的基礎條件。
“當前中國經濟處于經濟增速的轉換期,從高速增長階段轉換到中高速增長階段,轉換期需要一定時間。煤炭需求進入相對劇烈階段,規模需求在一定時期內還將存在,預計‘十三五’之后,煤炭的需求將明顯回落。”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兼職教授趙慶明說,經濟結構調整不會一蹴而就,而是一個痛苦而長期的過程。
企業遭遇“寒冬”
供需失衡疊加轉型陣痛
雖然是酷暑時節,但中國證券報記者到產棉區和棉紡織企業采訪時,卻感受到棉紡產業鏈條上發出的陣陣“寒意”。
被稱為“中國棉花之都”的濱州,其棉紗出口量曾占到全國的四分之一。中國證券報記者在采訪時發現,當地很多紡織廠已經人去樓空。位于山東省武城縣的某紡織有限公司已關門停工,該公司只有1萬紗錠,一位留守的工作人員說,“現在很多紡織企業的生產量都調到很低水平,市場非常不好。”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山東省鄆城、高密、夏津等地,聚集了幾百家中小型棉紡企業。
“由于整個棉紡行業不景氣,大部分中小棉紡企業限產,一部分已經停產。”德州市棉花協會秘書長馬俊凱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說,很多年生產量在10萬—50萬紗錠的中大型棉紡企業,如今普遍開工不足,導致棉紡織行業集體進入“冬眠”。
如果把港口比作口腔,港口不斷地進食,具有胃部功能的倉庫嚴重“積食”。而下游的棉紡企業消化吸收偏弱,因此導致目前棉紡行業系統出現紊亂、消化不良的病癥。
紡織行業的低迷,其實從去年已開始顯現。中國海關發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紡織品累計出口947億美元,較上年同期上升22.9%,但增速下滑6.5個百分點。山東省今年1-6月份累計出口91億美元,同比下降4.2%。
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與2009年初32000元/噸的棉花價格高位相比,如今的價格可以說是平價。馬俊凱說,今年全世界棉花種植面積大、產量大,供過于求,再加上經濟不景氣,棉花消費減少,使得
近期國內棉價走低,沒能讓紡織企業從中獲益,且打擊部分棉農的植棉積*性。周吉所在的村莊,多是鹽堿地,水量小,不適宜種植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如果不是土壤限制,農民肯定都已經棄棉種糧。”周吉說,“*近聽說棉花又在降價,每斤3塊2毛錢,2010年棉花價格*高時曾達到7塊錢一斤,現在種棉花掙不到錢。”其實,山東省的棉花種植面積一直在下降。馬俊凱介紹,德州2012年度棉花種植面積為130萬畝,比去年下降20%,而整個山東省則下降15%。
鐵礦石貿易的低迷,讓很多航運企業的經營狀況雪上加霜。辦理船舶有關營運業務的船代公司,今年效益很慘淡,2011年年初青島取得資質的船代企業還有131家,而到今年年初只有106家取得資質。很多原本從事鐵礦石生意的公司,正在尋求轉型或者干脆轉行。
“我的鋼鐵網”資訊總監、**分析師徐向春表示,目前鋼鐵行業的局面是前些年高速發展的必然結果,中國鋼鐵行業的黃金發展期已經過去。這一行業正陷入需求下滑導致產能過剩,原材料、人工等成本居高不下,上下游兩頭擠壓的困局之中,預計這種狀況不是暫時的。“雖然全行業不至于長期陷入虧損,但困局在短期內仍難以改變,將可能持續3-5年。”近年來,大規模擴張、財務負擔較重、資金鏈斷裂風險較大的鋼鐵企業將可能倒閉。
專家認為,壓港其實只是表面現象,鐵礦石、棉花等壓港背后折射出上下游產業的生存現狀,行業積弊、粗放式投資,才真正值得引起關注。煤炭、鋼鐵行業的“艱難”,反映出中國經濟轉型之痛。
業內人士認為,曾經遭瘋搶的煤炭如今少人問津,其背后原因是煤價與電價定價機制長期紊亂,以及電力體制改革的“堅冰難破”。鋼鐵行業處于“*度深寒”中,鋼廠仍在擴大產能,這種亂象的形成,既有歷史原因造成的行業粗放式生長,也有市場調節機制失靈,從而對行業生存進行惡性反噬。
對于一些行業而言,隨著經濟結構調整而轉型或是**出路。有專家稱,目前我國鋼鐵產量占全球的46%,但在鐵礦石上沒有定價話語權。因此,未來無論是政府層面還是企業層面,都要在資源上下大力氣,做好資源保障體系建設,包括加強國內國際的資源整合。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經濟研究總監劉利剛認為,在這輪經濟下滑的過程中,不應再度重復2009-2010年的行政計劃式的刺激。面臨經濟放緩的困難,其實也是中國經濟轉型向更加市場化模式轉型的契機。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