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5 來源:互聯網
近日,從國家統計局河南調查總隊發布的調查報告中獲悉,從2011年2月開始,作為原材料棉花的價格雖然在震蕩中不斷下跌,但河南省四大傳統優勢產業之一的紡織業部分企業卻仍步履維艱。
棉價下跌紡織企業效益仍不樂觀
“前
“棉價跌了貌似對紡織企業利好,其實不然。紡織業生產成本持續上漲,導致企業效益增長緩慢,部分企業甚至虧損和停產,經營難度和風險進一步加大。”一位業內人士說。
國家統計局河南調查總隊的調查數據顯示,2011年,河南省規模以上紡織業虧損企業43戶,比上年增長79.2%;紡織服裝、鞋、帽制造業虧損企業6戶。2011年,被調查的11家企業中,4家企業虧損,7家企業盈利,其中有4家盈利額減少。
傳統優勢產業面臨發展“瓶頸”
事實上,河南省紡織業正面臨發展“瓶頸”。
就產業而言,河南省紡織產業鏈發展不平衡,前“大”后“小”。河南省紗和布的產量位居全國前列,大 部分企業集中在產業鏈的上中游,生產初級和中間產品,產品附加值低,同質化競爭激烈,并且紡織企業受原材料棉花價格波動影響大。但知名品牌服裝等紡織終端 產品相對較少,產業體系不完整,形不成綜合優勢。
同時,河南省多數紡織企業規模偏小,集中度低,集聚效果不明顯,缺乏規模效益。加上融資難、融資貴 問題普遍存在,無法招來**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企業生產工藝、技術、裝備水平落后,科研投入不足和創新能力不強,導致產品檔次不高,產品結構過于單一, 新產品開發相對滯后,難以適應國際市場短周期、小批量、多品種的變化要求,品牌效應和帶動能力不強。
多方合力求解產業“突破”
就如何提升紡織業競爭力,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副教授馬明華認為,在當前嚴峻的經濟形勢下,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求解河南省紡織業“突破”。
馬明華認為,河南省眾多的人口是紡織品和服裝龐大潛在的消費市場,政府應刺激消費拉動內需,加緊推 進紡織產業結構調整,以終端產品帶動整體優勢提升,改造棉紡織和化纖等傳統產業,做強前端產品;對企業結構調整、技術改造和節能減排項目給予資金支持和獎 勵,落實紡織產品出口退稅等國家有關財稅優惠政策;扶持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型微型企業專項資金供給問題,加快金融改革步伐,支持發展服務中小企業的專項 性、區域性小型金融機構,擴大企業融資渠道。
就紡織企業而言,鑒于人工、能源等成本呈現剛性、持續上漲態勢,面對棉花價格波動,馬明華認為企業 可以通過調整產品結構,走多元化和差異化道路,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來降低棉價波動的影響。同時,他建議紡織企業要加大科研投入和品牌建設,運用棉花期貨套期 保值功能,防范經營風險。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