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5月28日,中國棉花協會對于“國家近期將拋儲30萬噸陳棉”的傳言予以澄清,既批評其是無根據空頭勢力炒作,又指出其是棉花恐慌性下跌的幫兇,而且再 次重申了成都國際棉花會議上發改委相關領導的表態“在市場走低的形勢下,政府絕不會打壓市場;新的年度,棉花臨時收儲政策仍會堅定不移地執行,不管面臨多 大的困難,政府都會取信于民” 。此番警示,出得很迅速,拿捏的很到位,果斷而富有一定的成效,至少讓棉花、棉紡企業看到信息、政策日益透明的努力和決心。
????歐債危機加重、全球及中國經濟進一步放緩以及內外投機力量結合做空中國、做空大宗商品是主要原因,基本面自身層面的供需、成本、價格以及 資源存在主體等均被大幅度弱化。對于6、7月份的棉花市場走勢,整個市場氣氛像期貨、撮合一樣被看空的力量控盤,哪是底部,市場的支撐點在哪?棉花企業、 棉紡廠和被套在其中的多頭力量只能麻木的跟著感覺走,有人看CF1209合約將跌破152 0173 3840元,有人看ICE的7月份合約將下探65美分,還有人看新疆 三級棉現貨要試18500,觀點之一是內外棉價格*終要接軌,否則中國企業、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將損失殆盡;之二是下游棉紡織企業無法承受152 0173 3840 元/噸以上的棉花價格;之三是中國出口和消費持續低迷,雖然重啟二次投資刺激政策,但對以出口市場為導向的棉紡織產業而言不是“速效救心丸”,只是一針 “杜冷丁”;之四是歐債危機和美國做好經濟數據的“把戲”終將拆穿,打壓的不僅是紡織品服裝出口,更是對中國經濟“三駕馬車”的擔憂。
????對于以上觀點,我個人并不完全贊同,棉花市場暴漲暴跌的受益者既不是棉農、棉花加工企業,也不是棉紡廠、服裝廠甚至零售商。當棉花種植、 收購加工和銷售越來越像“投骰子”“打麻將”一樣充滿賭博心態的時侯,棉花這個大宗商品、戰略儲備物資在中國市場除了退出沒有別的選擇。中國棉花市場實施 內外棉“雙軌制”,即是無奈的選擇,也是避免走大豆、橡膠、鋼鐵等失去“話語權”的過渡性產物。個人認為棉價的下跌更多的是對歐美蔓延而來經濟下滑的擔 憂,停留在精神層面,在國內大宗農產品、日化、用工成本仍處于通脹的風險下,棉花無休止的下跌對誰有好處呢?
????下面談幾個問題同朋友們探討,僅代表個人的想法和觀點。
????一、2011/12年度棉花 “前高后低”行情*大受益者是誰呢?很顯然籽棉收購價低于棉農的預期很多,不僅低于經濟作物,也低于種糧,2012年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大幅減種就是證 明;棉花加工企業中內地400型企業獲得一定利潤,新疆收購加工企業恐怕交儲有利者并不多,特別是南疆企業,留棉花到現在仍未出手的大幅虧損的概率較大 (無論運輸至內地倉庫還是在新疆站臺);棉紡廠是否有利潤呢?從一波三折的去庫存化到上書國務院要求增發滑準關稅棉花進口配額就可以看出連微利都成了“可 遇不可求”的生存狀態。因此我覺得*大的受益者是美棉的棉商、加工企業和棉農。大家可以查一下數據,USDA是如何調整全球、中國供需數據的,從供不足需 到2012年消費期末庫存比調到60%以上,只用了短短的幾個月,這期間中國的進口企業簽的美棉是什么價格呢?從180美分/磅以上到150美分/磅再到 120、100,結果美棉實現了并不嚴重的超賣,而且SM級棉的平均價格至少在130美分/磅以上(本人無確切數據,僅從部分進口企業的合同中推測),我 們不愿相信所謂的“陰謀論”“小人說”,但當美棉、澳棉等出口一結束,USDA、ICAC等等可參考的宣傳機器紛紛下調消費、上調期末庫,中國的進口企業 掉進的何止是“溫柔陷阱”?
????二、中國棉花進口配額政策是保護中國棉農利益的一道重要屏障(做為在國家無法像美歐等發達國家給予農業大規模直補的情況下的過渡措施), 但發放的時間點和作用、受重主體上很讓人費解和值得推敲。1、滑準關稅沒有選擇在2月上旬棉價年度相對高位發,而在5月中下旬棉價疲軟性下跌2000以上 追發,對棉花企業(特別的新疆的棉企)而言是“雪上加霜”。5月份國內棉花供應也并沒有出現缺口,政府雖無心打壓市場,但時間點的把握可能更多的是進口棉 企業(大量外棉積壓在保稅庫)和國內紡織企業向有關部門不斷呼吁的結果;2、當給予棉紡企業的進口棉花配額由一張紙轉變為實實在在利益,而且這種轉讓收益 遠高于進口外棉紡紗的情況下,配額成為一種自由流通商品的趨勢愈演愈烈。3、在這里做個假設,如果2月份我們增發了100萬噸滑準關稅配或由政府在ICE 上再購買100萬噸美棉,國內棉價雖然承壓,但有收儲做強勁支撐,下跌也不會很深。在國際資源、話語權掌控在中國政府手中的情況下,可能就不會有4、5月 份棉價跌跌不休.。而一旦國內棉花供應大于需求,或者可以重啟出口大門。
????三、棉花跌到何處是底,恐怕用棉企業說了不算,棉花企業成本也說了不算,而要由政策*后來斟酌決定。2012/13年度20400元/噸 的標準級棉收儲價到底是高還是低?如果我是棉農我會認為低了,在一斤西瓜1.0-1.50元/斤的今天(畝銷售收入約1萬元以上),一畝地僅幾百元的純收 益對農民而言沒有任何吸引力;如果我是棉紡織廠,我又會認為20400高了,因為國外印度棉、美棉只有17000-152 0173 3840元/噸,國產棉對用棉企業而 言也沒有吸引力,因此解決問題的關鍵是大規模對種棉、種糧給予直補(美國對棉農和交易商的財政補貼包括對棉農的棉花價格支持、災害補貼和受災保險等以及對 出口商的直接補貼和信貸擔保等等,1997-2003年平均每年約39億美元,平均每畝約320元以上,2003年以后仍持續增加),而不是象征性的給 15元/畝良種補貼或并不多見的農機補貼。棉花既然是大宗農產品,必然同其它農作物做比較、同糧農豆農果農的收益做比較,因此僅靠國家收儲并不能解決根本 問題,為了讓棉花不象大豆、橡膠等產品一樣失去“話語權”,政府相關部門應該有所考慮。
????四、對于棉價6-8月份的走向,個人覺得目前雖然沒有到底部,但買入、做多處于一個相對安全的位置,沒必要恐慌性的拋盤或跟進殺跌。原因 簡列如下:其一是政府悄悄啟動了投資刺激政策,連房地產行業都聞風鼓噪起來,雖然有關方面并不認為存在超過4萬億投資,但每天100多個項目的審批確為事 實,按資金到位和作用來測算,三季度投資的效應將顯現;其二、2012/13年度國家20400收儲成為企業看得見、摸得著的“稻草”,棉花現貨即使跌到 16000、15000,國家仍會以20400敞開收儲,同為三級棉,陳棉和新棉的差價不可能超過1000元/噸吧;其三、歐債危機始終在德、法兩國的調 控范圍內,希臘退不退出歐元區對整個歐州經濟都遠達不到傷筋動骨的地步;同時要看到美國經濟的恢復速度明顯加快,新興經濟體在遭受一輪重創后也觸底反彈, 因此對中國經濟的過分擔憂大可不必;其四、不管林大戶還是葉大戶之爭*后如何收場,沒有結束戰斗前勿言勝負,大摩“倫敦鯨”的失算也僅僅是故事的開篇,在 中國棉花期貨、撮合市場上從來不缺資金,目前只是缺少一個觸發點或刺激消息,棉花市場上能嚇倒或嚇死人的是人而不是鬼。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