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一彈,舒展開的是本來緊繃在一起的棉絮,還有等在一旁的市民緊皺的眉頭。沒有暖氣,沒有空調,在這個十余平方米的小店里,他卻要起早貪黑地給20多個家庭帶來一個季節的溫暖。昨日上午,記者來到了四方區宜陽路和萍鄉路路口的一家彈棉花店中,和“80后”彈棉花師傅小鄒一起,在機器旁度過了一個上午。
火眼金睛 棉花好壞一眼看得出
上午9時許,記者來到了小鄒位于宜陽路和萍鄉路路口彈棉花店中。 “新棉花和舊棉花的"脾氣"不一樣,干我們這行還真得懂棉花。 ”小鄒說,他和妻子來自棉花之鄉河南南陽,至今已經在青島彈了六年棉花。 “只要一拆開被子,我就知道里面的棉花幾成新,是不是純棉。 ”小鄒說,多年和棉花打交道已經讓他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現在很多棉被里的棉絮都摻了假,還有些棉被里是舊棉絮漂白冒充新棉絮。 “好的棉花應該是近似于乳白色,蓬蓬松松的細膩、柔軟有彈性。”小鄒告訴記者。
全機械化 一床棉花彈上20分鐘
當著記者的面,小鄒拆開了一床棉被,將里面的棉花抱起,放進了一旁的棉花機中。 “以前是一張弓一把木錘,現在都機械化了。 ”小鄒說,棉花機是讓在被罩里已經緊緊黏在一起的棉絮變得蓬松。“這樣才能讓被子的體積大一些,蓋在身上更能保暖。 ”小鄒一邊說,一邊用四根竹棍將機器另一端的棉花卷起,鋪在了一張三米長,兩米寬的木板上,并按下了一旁的按鈕,隨著“吱吱吱”的聲音響起,平板落下,將彈開的棉絮輕輕壓在了下面。待平板升起后,小鄒將細細的線網輕輕套在整齊的棉絮上面,整個過程經歷了不到20分鐘。
技術過硬 即墨客戶也聞名而來
“彈一床小的15塊,彈一床大的20塊。”雖然彈棉花是個不起眼的工作,但這市場卻不小。盡管現在號稱高科技的鴨絨被、羽絨被越來越多,但摻假的和以次充好的也越來越多。很多有生活經驗的市民,還是選擇蓋著傳統的棉被。“方圓20多里的人都來呢。 ”小鄒說,6年間,由于他技術過硬開始在業界慢慢流傳,甚至連即墨一些酒店的工作人員開著小貨車將幾十床棉被拉到店里讓他彈。 “我這里彈棉花是全自動的,省時省事。 ”開了6年店,和萍鄉路附近的不少市民還成了朋友。 ”而讓他感到哭笑不得的是,有人不知道他姓啥,見面打招呼叫他 “彈師傅”。
期待理解
彈掉灰舊棉被減重被誤解
“干這行10多年了,這活就是憑良心。 ”小鄒說,青島給他的印象非常好,城市干凈、漂亮,居民大部分都是彬彬有禮。可三年前和別人發生的一次爭執讓他至今難忘:有一位女士懷疑他悄悄從彈過的棉被里摳走了三兩棉花,好說歹說就是不肯罷休。 “其實根本不是這樣的。 ”小鄒說,現在大部分的彈棉花機還有一項功能:吸塵除垢。 “她說我摳了三兩棉花,其實是她的棉被舊了好幾年沒彈開了,里面吸了很多灰塵。 ”無奈之下,小鄒耐心地解釋了快半個小時,那名女士才憤憤離開。“我也不怪她,外行不懂這個。 ”
生活感言
小店撐起里外暖暖一片天
在和小鄒聊天的過程中記者了解到,同為80后,小鄒已經有了一個溫柔善良的妻子和孩子,一家幾口住在店面后方的小屋里,而七歲的大女兒已經開始念一年級了。“你給人彈棉花讓別人感到溫暖,多好的事啊! ”當記者問小鄒會不會讓孩子子承父業時,小鄒笑了。 “我讀得書少,希望以后孩子能多念些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