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5 來源:互聯網
預計2011/12年度全球棉花產量將達到1.234億包,約2714.8萬噸,同比增長8%,將創歷史新高;全球消費量預計僅為2449萬噸,同比下降2.48%,產量超過消費量約265.8萬噸,供求格局寬松。
中國紡織企業面臨高庫存和高運營成本雙重壓力,加之人民幣升值壓力使得我國紡織品的國際競爭力大大減弱,紡織用棉需求不振。在供過于求、種植成本上升、國家收儲等因素綜合作用下,預計2011/12年度棉花價格將在19500元/噸至25500元/噸區間震蕩。
?
新年度國棉增產穩定需求疲弱
2011年10月20日至11月1日,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對2011年度我國棉花產量情況展開調查,涉及15個植棉省(自治區)、87個植棉縣(市、團場)。
結果顯示,雖然8月份以后黃河、長江流域雨水偏多,對棉花生長造成一定負面影響,但全國棉花整體長勢仍屬正常偏好。
擴種明顯新年度增產預期強烈
2011年度全國棉花種植面積7941.7萬畝,較上年增長8.5%;平均單產95公斤/畝,同比增長11.6%;總產量754.8萬噸,同比增長21.2%。
圖1? 1978年以來歷年來我國棉花產量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回顧歷年棉花種植面積及產量數據,我國棉花單產在近五年基本持穩,種植面積與產量呈線性正相關關系,增減*為同步。預計2011/12年度棉花種植面積和產量都將進入歷史高位。
美國農業部*新展望報告稱,2011/12年度中國棉花收獲面積預計將增加7%至550萬公頃,棉花產量將達到3350萬包,占全球產量的27%,達到創紀錄高位。
圖2? 1989年以來我國棉花產量、單產、種植面積變動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中國棉花進口量或至歷史次高位
作為全球*大的棉花進口國,中國2011/12年度棉花進口量預計將同比增加29%至1550萬包,達到歷史次高位。
當前,美國陸地棉進口完稅價格較國內棉價很有競爭力,預計有利的國內外比價關系將在本作物年度得以持續,成為繼政策性因素之外刺激棉花進口的另一重要影響因素。
圖3? 近兩年我國棉花進口月度累計值
數據來源:wind資訊
國內棉花消費不振,庫存將增加
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我國紡織業發展百檢網順水,但金融危機造成經濟增速下滑,紡織業成為首當其沖的行業之一。
紡織業的寒冬已經到來,而且這個“冬天”特別冷。2011年,經歷了棉花價格暴漲暴跌之后,紡織企業一方面承受巨大的成本壓力,一方面為銷售清淡的局面憂心忡忡。
2011年1~9月,全國紡織行業利潤總額1900.37億元,同比增長32.5%,其中第三季度為375.19億元,同比增長19.2%,增速較上半年回落22.1個百分點。去年7~9月增速分別為23.4%、25.5%和10.1%,增速呈回落態勢。
2011年前三個季度,我國棉花消費*為低迷,大、中、小規模的紡織企業都承受了不同程度的壓力。
圖4紡織行業景氣指數
數據來源:wind資訊
2011年四個季度的紡織業景氣指數逐步下滑。到今年第四季度,該指數已從去年四季度的*高值128.9大幅降至111.3。
美國農業部去年12月的棉花展望報告中指出,中國2011/12年度的消費量預計為4500萬包,同比下降2%。
圖5? 近5年來我國棉花消費及庫存
數據來源:wind資訊
預計2011/12年度,全國棉花期末庫存將達到1555萬包,庫存消費比為34.5%,為近三年的高點。
臨儲收購有效支撐棉價
國家發改委等八部委于去年3月底公布臨時收儲預案,于2011年9月1日至2012年3月31日限價不限量收購,收購價格為標準級皮棉到庫價格每噸152 0173 3840元。
從2011年9月8日起,當中國棉花價格指數328級報價連續5日低于臨時收儲價格時,2011年度棉花臨時收儲工作正式啟動。棉花企業交儲積*性高,截至2011年12月5日,2011年度棉花臨時收儲累計成交1575920噸,其中
中儲棉總公司2011年11月23日發布《關于保障交儲所需倉容、確保敞開收儲的公告》,再次強調以固定價格敞開不限量收儲,收儲倉容計劃量達到410萬噸,占全年棉花預計總產量的55%,已開放65個收儲庫點,倉容270萬噸。
據錦橋紡織網消息,中儲棉公司安排已經交儲的新疆棉陸續向內地移庫,并在部分集中產區再次公開招租儲備棉代儲庫,挖掘社會可利用倉庫資源。以上措施較好地穩定了市場信心,于152 0173 3840元/噸一線構筑了強有力的“政策底”支撐。
作為一項保護棉農利益的惠農政策,預計收儲政策將于下一作物年度得以延續,收儲價將略有抬升,托市收購將構筑較為有效的價格底部。
種植成本上升明顯替代品價差回歸合理水平
全國農產品成本收益資料匯編數據顯示,2004年棉花種植的每畝人工成本為354.78元,隨后呈逐年緩慢遞增狀態,至2010年該項為728.25元。
按平均增長率測算,2011年棉花種植人工成本將達到800元/畝歷史新高。
除此之外,種植棉花所需的農膜、農藥、種子、化肥等物質與服務費用自2009年起平穩增長,2010年物質與服務費用總計達419.89元/畝,預計2011/12年度此項費用將上漲至約450元/畝。
據調查,2011年春季化肥價格同比增長約20%,夏季棉花追肥時節肥價同比增長約30%,此外,農膜、農藥等費用略有上漲,棉花種植直接成本為456元/畝左右(不包括人工費、租地費及雇人拾棉費用),比2010年增加61元。其中底肥108元、機耕35元、種子60元、機播15元、地膜23元、農藥70元、追肥115元、灌溉30元。
圖6? 種植棉花物料及服務費用逐年增加
數據來源:wind資訊
種植棉花收入相較其爭地作物玉米、大豆等沒有競爭優勢,且棉花生產周期長、環節多,機械化作業率低,用工多且作業環境艱苦,棉花種、管、收過程中相同的勞動量獲得的報酬已經很難趕得上外出務工收入,棉價徘徊于20000元/噸低位則棉農植棉熱情難能有起色。由此可見,棉農收益依然微博。
與棉花替代關系密切的化纖產品主要是滌綸纖維和粘膠纖維,2011年2月中旬棉價創歷史新高時,棉價比滌綸纖維高出15000元/噸,滌綸纖維的替代效用顯現。
2011年**季度,國內滌綸纖維產量達近兩年高位,月產量24.68噸;2011年1~11月,我國化纖產量累計為3089.4萬噸,同比增加276.7萬噸,增長9.84%。
圖7? 棉花與滌綸價差走勢
數據來源:布瑞克農業咨詢
隨著棉價逐步走低,棉價與滌綸纖維價差也相應收斂,加之自去年3月開始,大多數紡織企業深陷去庫存化困局,對棉花和滌綸的需求均大幅走低,滌綸纖維產量在2011年4月創階段新低7.98噸。
目前棉花與滌綸價差已經收窄至萬元以下,回到合理水平,替代效應減弱,兩者下游需求均處于低谷時期。
綜上,中國棉花進口量大增,彌補產需缺口略有寬裕;紡織業遭遇十年來*冷“寒冬”,出口低迷、內需增長有限,勞動力成本大幅增加以及匯率上升等因素使得“中國制造”優勢不再,歐美采購商轉戰東南亞等更加“廉價”市場,紡織服裝行業訂單不旺,中小企業加速轉型,新作物年度增產穩定但需求疲弱、變數較大,中國棉花供求相對寬松。
綜合棉花種植成本分析,我們預計2011/12年度中國棉花價格將于19500至25500區間震蕩,難以出現趨勢性單邊上漲、下跌行情。4~5月份種植面積炒作暨消費旺季時期,或現階段性上漲行情;9月份以后新棉上市,供應壓力將壓制棉價。
除宏觀經濟環境外,業界還應重點關注下游紡織服裝需求變動、進口到港量及進口配額是否增發等影響因素。
2011年棉價過山車
2011年我國棉花價格走出趨勢性下跌行情,以鄭州商品交易所棉花期貨指數進行統計分析,棉價全年跌幅近13500元/噸,跌幅高達40.52%。
圖82011年棉花現貨、期貨價格及基差走勢圖(2011.1.4-2011.12.6)
數據來源:wind資訊,鄭州商品交易所
在整體趨跌的大趨勢下,
以具有代表性的現貨報價中國棉花價格指數328進行對比分析,**季度328指數漲勢較鄭棉期貨遜色,波動較平緩,3月中旬到達年內高點,比鄭棉期貨晚一個月左右。這一階段負基差成為常態,基差低點到達-5000附近。
隨后棉花期、現貨價格相關性有所提升,基差震蕩收斂,至7月中旬以后基差持續在0軸之下運行。10月份震蕩筑底行情以來,基差波動范圍收窄運行于-1600至0軸區間,棉花現貨和期貨價格同步進入底部區域,在震蕩筑底中結束了2011行情。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