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5 來源:互聯網
在2003年國務院批復的《棉花質量檢驗體制改革方案》就已明確提出,“為適應儀器化檢驗和現代紡織工業發展的需要,要研制全國棉花顏色圖及其應用軟件,并制定適應儀器化檢驗的棉花質量標準及相關技術規范”。明確了棉花顏色分級作為棉花質檢體制改革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要求在我國要建立科學性、普遍性、權威性檢驗。
國際上棉花分級所采用模式主要是以美國為代表的棉花顏色分級體系,而且美國的棉花分級標準和方法在世界上居于主導地位,標準也稱之為“萬國標準”。美國研究棉花顏色分級體系的起步早,早在19世紀30年代,就開始對棉花顏色開始研究,并發布了美國棉花顏色圖。此后,又在大量試驗研究的基礎上,多次對其它特征圖進行修改,顏色分級體系也比較全面,顏色圖的劃分也比較成熟。在美國棉花分級檢驗已基本實現了儀器化。
而我國棉花質量評價體系,是以感官檢驗為主,以儀器檢驗為輔的“品級檢驗體系”,是GB 1103-72棉花標準的核心,棉花標準雖然經歷了152 0173 3840年,2007年兩次修改,但都沒有觸及這一檢驗體系的核心指標--品級。品級指標不是棉花本身固有的特性,是由成熟程度、色澤、軋工質量三項指標經檢驗員大腦綜合而成的指標,而這綜合的過程是*其復雜的。而正是這一特點帶 來了它的先天不足,一是朔源性差,二是無法從感官過渡到儀器檢驗,這在科學技術發展的今天來說是致命的缺陷。棉花顏色級正是在品級指標這些不足和缺陷而開始研制的。顏色級的特點就是朔源性強、覆蓋面廣、儀器可測試性高。而且具有統一性、覆蓋的全面性、符合紡織配棉特點,可以解決長期以來棉紡采購結價與配棉 兩張皮的現象。所以研制棉花顏色級指標取代品級,就可以保證顏色級的*終朔源性,順利的過渡到儀器檢驗,從而實現科學性、普遍性、權威性檢驗。
研制棉花顏色級的重要意義
推行棉花顏色分級體系是客觀全面評定我國棉花質量的需要。棉花品級是棉花外觀和內在質量的綜合反映,與棉花使用價值關系密切,也是當前棉花貿易結算的主要指標,至今已經實行了39年,為客觀評定棉花質量、促進棉花貿易以及紡織使用發揮了重要作用。棉花質檢體制改革的主要內容是對加工環節大包型皮棉的質量逐包實行儀器化檢驗,研究表明, 儀器設備無法檢驗棉花品級,但可以對反映棉花顏色特性的相關物理指標進行表征,所以進一步推進棉花質檢體制改革迫切需要廢止棉花質量品級檢驗指標,代之以對棉花顏色和軋工質量兩方面外觀質量和其他內在指標相結合的綜合評定。隨著改革的不斷推進,棉花標準已經修訂兩次,棉花內在質量指標已基本實現和國際先進 技術標準的接軌。對棉花顏色、軋工質量等外觀質量考核體系的建立直接關系到能否按照改革的要求盡快實現棉花質量的客觀全面評定。
推 行棉花顏色分級體系是適應我國國情、滿足棉花貿易的需要。我國棉花的產業鏈涉及到棉花生產、收購加工、質量檢驗、流通貿易、紡織使用和進出口等多個環節,加上我國棉花分散種植、收購加工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棉花流通中對棉花質量的感官檢驗和儀器化檢驗兩種模式必然長期共存。在棉花收購加工環節,對
推 行棉花顏色分級體系是適應現代紡織工業發展的客觀需要。紡織工業歷來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也是我國出口創匯的主要來源,促進紡織工業健康發展,促進紡織行業的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是當前紡織工業發展的重要任務。推行棉花顏色分級體系,全面實現棉花質量儀器化檢驗,提供全面、科學、準確、高效的棉花 質量檢驗數據,對于促進紡織企業提高生產效率,優化配棉方式、改變棉紡產品結構,保證棉紡產品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棉花顏色級的研制過程及進展情況
(一)初步摸索階段。2004年,農業、纖檢、供銷、紡織等部門專家研究制定了《棉花儀器化國家標準(草案)》,引入了棉花色特征級指標及棉花色特征圖,將棉花色特征級分為3個類型、13個級。此時的棉花色特征圖是在對2.5萬個國棉樣品用HVI檢驗得到的色特征數據基礎上,結合我國國情并借鑒美國棉花色特征研究相關資料研究得出的。由于色特征分級是基于數據分析,而不是針對棉花實物確定等級和類型,因此很不完善。
2005-2006年,加大了對棉花色特征分級體系的研究力度。主要思路是:采集HVI檢驗數據、籽棉樣品測試數據、各棉區大田采樣,測試棉花顏色數據,通過分析研究這些數據,實現調整完善棉花色特征圖的目的。由于這些工作也是基于數據分析來調整色特征圖,沒有對棉花實物標準開展研究,經過兩個年度的試驗,發現這條路行不通。
2007年,棉花色特征研究工作思路進行了調整,依據色特征圖制作實物標準。當年,研制出了**套中國棉花色特征級實物標準。當時的實物標準只制作出白棉類型,共5個級、20個樣塊。當時的分級方案仍為3個類型、13個級。同年研制了2007年試制了20套;
(二)探索階段。2008年,有關部門在河北平山召開會議,對實物標準進行了評估,并達成了色特征分級研究的新思路。對纖檢系統內部培訓部分學員。當年試制了50套,同年,在纖檢系統內部開展小范圍的實物標準驗證試驗工作,纖檢機構5家參加了驗證。
2009年,針對2008年驗證試驗結果和相關研究工作,進一步對色特征實物標準的分級進行了調整。確定了4個類型(增加了淡點污棉類型)、15個級的分級方案。同時在2009年試制了100套,驗證單位由原來的纖檢系統,增加了棉紡和棉花加工,擴大了驗證覆蓋面,擴大到棉紡廠和棉花加工企業兩個行業,增加了企業和機構數量,驗證單位纖檢系統5家,棉花加工企業4,棉紡廠3家。
(三)研制基本成型和向深度廣度進軍階段。2010年根據召開的驗證總結會議,向棉花顏色級深度和廣度進軍,總結了顏色級的文字描述,研制了與顏色級配套的軋工質量標準,初步探討了研制了籽棉實物標準,和不同加工形態的實物標準。
針對2010年 棉花顏色級研究的實物標準,在同年召開的標準研討會上,進行了專題研究,各專家對此形成了一致意見:會議認為,經過幾年來的研究探索,尤其是前年平山會議、去年北戴河會議后,隨著研究思路的調整,棉花色特征分級體系的研究工作不斷深入,初步研制的棉花(大鋸齒加工)色特征級實物標準的類型和等級劃分基本 成型;棉花(大鋸齒加工)軋工質量實物標準已具雛形;棉花色特征和軋工質量分級條件的文字描述已形成初稿。棉花色特征分級體系及實物標準研究取得了顯著成績,相關驗證試驗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同時棉花色特征分級體系研究工作必須堅持立足我國國情、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先易后難、分步實施;既滿足儀器化檢驗, 又滿足感官檢驗需要的基本原則。決定擴大驗證機構,同時進行在棉紡行業進行整套的試運行。
2010年度共有31家單位參與了驗證,其中13個專業纖檢機構、7個棉花加工廠、11個棉紡織廠(含3家試運行企業)參加了色特征級的驗證實驗。首次在3家河北棉紡廠進行顏色級試運行(類似試點)。
2010年試制了300套鋸齒棉實物標準,兩套籽棉實物標準,四套小鋸齒實物標準,兩套皮輥實物標準,軋工質量實物標準50套,同年進行了驗證。
2011年根據2010年全國棉花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提出的要求,各相關部門共同研究決定,2011年度就要開展棉花顏色級檢驗試點,啟動了GB1103棉花標準的改革工作。
2011年制作500套鋸齒實物標準,并在歷時兩個月的時間內**對專業纖檢機構全面的進行了培訓,其中對全國61家專業纖檢、棉花加工廠、棉紡廠進行了試點;全國其它專業纖檢機構全部參加了驗證。軋工質量實物標準500套,同年進行了驗證完善。
(四)推廣與實施階段。2012年,GB1103棉花標準改革工作已完成并頒布,涉及顏色級部分在2013年執行。2012年的任務是,宣傳棉花顏色級改革意義,為2013年做好實施的準備工作,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技術儲備,二是觀念上的轉變。
棉花顏色級實物標準的特點及應用前景
(一)新版棉花顏色級實物標準與舊版的棉花品級實物標準相比,前者程序上更細化了,包括色特征分級和軋工質量分級。其中色特征采用HVI儀器色特征的等級評定,通過數據對照,很直觀地判斷棉花的色特征級。檢驗人員檢驗時與實物標準比對即可,減少人員之間的檢驗差異。舊版的棉花實物標準則需根據平時經驗的積累,對新人來說操作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二) 新版棉花色特征實物標準把品級評定與軋工質量分別做了標樣,方便色澤特征與軋工質量的詳細劃分。舊版棉花標準只是品級的評定,沒有軋工質量的評定。軋工質量只是根據書面文字描述的情況來判斷軋工質量的級別,后者比較抽象,不便于掌握,操作起來難度系數較大,所以在軋工質量的判斷上容易存在爭議。相比之下, 新版標準更容易操作。
(三) 新版棉花色特征實物標準色澤覆蓋面較寬。例如,今年河北省地產棉因天氣原因,普遍發灰,棉花顏色與舊品級實物標準顏色無法比對,無法按對照品級實物標準定級,只能憑多年的經驗結合以前檢驗人員總結出文字描述經驗定級,新版顏色范圍更細分化了,這樣對照定級就方便多了。
(四) 新版棉花色特征實物標準級只有色澤,而舊版色澤、象征性的加工質量,在實際操作中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只能定性的描述,使檢驗人員對比實物標準困難。新版棉花色特征實物標準使用時每一個點都有具體的值,使用起來可以量化描述,檢驗人員對比實物標準可以有一個清晰的概念。
(五)新版棉花色特征實物標準不用如舊版那樣再分各種版,做為不同的用處,因為制作新版的基準就色特征圖。
(六)棉花顏色級實物標準更符合棉紡的使用,有效解決了棉紡廠采購價格與使用脫鉤的問題。
在推廣中可能遇到的問題
推 行棉花顏色分級體系是改革提出的建立棉花標準體系的核心,重要內容包括推行適合中國國情的棉花顏色圖,客觀科學評定棉花顏色與軋工質量的實物標準體系,以及配套建設統一規范規模化棉花實物標準制作基地等。推行棉花顏色標準體系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面廣、政策性強、難度*大、技術要求*高。在國外沒有 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在我國也是新生事物。自棉花質檢體制改革實施以來,對棉花顏色分級體系的研究經歷了一個曲折的、艱苦的不斷認知、不斷調整、不斷完善的過程。在下一步推行棉花顏色級體系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復雜的問題,**要在技術上提高對改革任務艱巨性的認識,推行棉花顏色分級體系在技術層面難確保 實物標準的科學性、可操作性以及棉花顏色感官檢驗和儀器化檢驗的一致性和相符率。
(一) 大部分紡織廠配棉需要全部的儀器化物理指標,現在企業的資金問題多沒有庫存,棉花都是隨到廠隨使用,對于經營性棉花儀器化公證檢驗來說,所以即儀器化檢驗,也存在證書滯后性。所以建議對所有棉花加工企業生產棉花實行儀器化包包檢驗,對已經銷售就有儀器化檢驗結果的必須同時流通,這涉及到流通過程中的對儀 器化檢驗結果如何同時流通問題。
(二)加工企業收購棉農還不理解的問題。
(三)棉花價格問題,針對現在購銷當中普遍反映還不清楚,建議給出基礎定價依據,如以白棉三級,軋工為中,馬克隆為B基準,在參考比強度和整齊度協商定價,同時給出指導價格表。這也是棉花流通過程的重要問題,還需不斷的探索。
(四)對推廣當中掌握檢驗技術人員少需要時間和需要適應顏色級的問題,規定的檢驗結果以儀器檢驗為*終結果,感官檢驗應常與儀器檢驗結果對照。
(五)進口棉、皮輥棉、長絨棉的在配棉當中不同步問題,建議各使用單位參照國內的鋸齒棉進行,結合使用單位檢驗的相關物理指標再調整后使用配棉。
?????? (六)針對紡織企業(大多數非顏色級試點企業),配棉,一時轉換有困難,應在2012年完成過渡。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上一篇《棉花遇澇搶救措施》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