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5 來源:互聯網
?33000有點高了,6號以前人們還再喊35000,有的還預測到38000和40000.難以理解。今日人們開始喊應該回到28000以下了。兩個跌停板,對市場走勢出現較大分歧。
?
一。本次大跌的原因。
1.內因。供需矛盾致使棉價漲的過快,從152 0173 3840到33000根本就沒歇腳,現貨、期貨、撮合、進口相互配合,一路高歌。該品種成了整個商品市場的明星,無論是價格幅度,還是日內成交量,都刷新了全球記錄。在國內成了綠豆、大蒜之后的又一品種。可以說領漲了本波行情。木秀于林風必吹之,該品種也就成了眾矢之的。防通脹成了重點。多頭獲利巨大的情況下,進行獲利了結。出現了大幅度下跌。
2.外因。通脹超預期,勢必引起國家重視,
3.現貨基本面。棉價在3萬以上時,棉價基本穩定,購銷兩旺,收購正常。魏橋幾度提價都被市場認可。期貨到了33000后,市場出現銷售遲緩,棉企恐慌,說明棉價在33000以上的現貨價格缺乏站穩依據。于是,現貨也有下調的要求。
4.矯枉過正現象容易出現。國家調控了,棉企恐慌了,紡企有壓價意愿了,出現了連續下跌的情勢。這種情勢會延續跌破基本面,跌到人們不能理解的地步。出現過度下跌,比如27000和28000的狀態。這很可能。但到了那里,會引起市場的再度認識,對基本面的再度審視,或者對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目的的再度觀察,市場被確認后,還要迅速回到應有的基本面。這一基本面將是有利于紡織產業,有利于棉花產業,有利于農民收益的共性的基本面。
?
二。棉價怎走?
1.基本面要求。棉花供需是決定價格的主要因素。我們說棉價成了明星,一個主要的原因是供需造成的。本年度難以改變這種供需狀態。所以應該在高位運行。勞動力的價值提高,我們應重新論證棉花的價值,也就是成本性增長,不得不提高棉花價格。這兩個硬性基本因素,決定棉花價格今年度的高位運行。人們前期分析的27000的價格是不是本年度的底線,我們需要在現實中得到認證。
2.國家調控政策。我們理解為控制CPI的措施。10月份的統計數據CPI到了4.4%,引起國家高度關注。上個月的3.5%國家還以為在可控范圍之內。超出了預期,國家就要管一管。棉價本月從28900到了33000,應該是屬于超出的部分。那就按照國家的可控范圍回來。回來了,穩定了,國家的目的實現了,價格將在此區間穩定運行。若過度打壓市場,則出現整體產業的問題。現在國內的棉花,在農民手里一部分,在商業一部分,在工業一部分。過度打壓,**傷農,農民盼來的好的收益要縮水,并且對市場的不穩定感到難以把握而挫傷下年度的種植積*性,(本來種棉花就費工費時,好不容易盼來了今年的好收益,卻出現的不能掌握的恐慌心理,會放棄種植意愿。)。其次是傷及棉企,棉企原有的庫存基本在29000附近,若賠錢銷售,就會大傷元氣,收購陷入僵局。(昨日的下跌過程中,全國各棉企都停滯不收購了,觀望市場)。若出現繼續下跌將出現滾動性的下跌,市場人氣喪失。再次,傷及工業。紡企原有庫存將會賠錢,涉及到棉紗假如出現連續性下跌,紡織要受到較大的損失。整個產業也會出現問題。所以說,棉花價格會在各種因素的支撐下,在一個多方認知的層面上穩定下來。目前看28000---32000,是一個高位運行區間。這樣對各方利益都有好處。
3.通脹問題。本次通脹超預期有兩種因素。一是農產品的價值重估確定了農產品的剛性漲價。社會熱錢增多促使了超預期漲價(也就是人們認為的通脹)。再有就是輸入性通脹和全球經濟刺激計劃引來的全球性通脹。在這里,對于農產品的剛性漲價,這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必然,勞動力價值提高速度和農產品物價上升速度不相匹配,就出現了農產品的上漲要求。否則,地誰來種?棉花面積減少就是這種現象的表現。其他油脂類作物也是如此。種一畝地的收益,不如在外打工 10天的獲得。不可比性造成了農產品的漲價要求。這種客觀的存在,用硬性的政策打壓,會出現更嚴重的后果。
國家提高銀行準備金率和調息政策,能否控制通脹?這一在經濟界始終爭論的話題。理論上,通脹是貨幣投放量過大的結果,采取通縮的措施就會控制通脹。很正確。但綜合起來看,通脹的性質和動能來源,就可以看出,硬性的通脹要求和市場需求,是不能通過政策控制的,否則會傷及根本。輸入型通脹采取通縮措施會引起更多的輸入,反而會增加通脹預期。中國是實體經濟為主的工業體系,也是農業為主的實業經濟。金融手段的作用在于調整市場貨幣供給,但不能改變實體經濟內在的要求。看目前對美國的6000億經濟刺激計劃和歐洲部分國家的經濟困難狀態,我們更多的責任還是在本國利益。農產品需要漲價,否則,政府就給農業以適合勞動力成本增長相匹配的農業扶持政策。假如都沒有,那農產品供給將日益嚴重,后果會出現產業問題。對于實體企業,是靠信貸發展的,準備金提高和利率提高,對剛剛復蘇的實業經濟,無疑是增加成本和融資難度,更會限制目前經濟發展。因此,適度運用金融政策很關鍵。目前看,國家也沒有說要加息等一系列的政策出臺,只是人們對加息預期的猜測。
棉花價格出現合理的會調并不是壞事,關鍵是不能暴跌。這讓棉農心理不踏實,有關部委應趕緊出臺明年的保護價,既可預防目前棉價暴跌,又可鼓勵棉農明年多種棉。棉花收購、加工企業要實行行業管理,建議統歸供銷社統管。棉種優化不容忽視,今年棉花產量低、質量差就與棉種有很大的關系。
總之,棉花在經過兩個多月的暴漲后,也有了回調的要求,同時也很聽從政府的指示,順勢回落在情理之中。過度下跌,還是不可能的。穩定在28000--32000之間應該是現在一段時間的價格區間。今后怎樣要看整個經濟狀態的演變了。是拐點還是回調?我們目前暫看回調。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