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5 來源:互聯網
一、本年度
 1.單邊大漲后高位震蕩下行
單邊上漲的主要原因是 2010 年度新花上市推遲及減產因素,促使國內棉花供給出現階段性缺口。同時國際國內充足的貨幣流動性,及印度的限制出口政策助推了棉價上漲。而年內棉價的高位震蕩下行原因是高棉價抑制了棉花需求,棉花替代品的價格優勢明顯,及銀根緊縮、下游消費不暢等因素。
 2.本年度國內棉花的購銷情況
全國累計收購皮棉612.8萬噸,同比減少61.4萬噸。較往年平均減少93.6萬噸。
全國累計加工皮棉602.7萬噸,同比減少70.2萬噸,較往年平均減少97.2萬噸。其中銷售皮棉516.5 萬噸。
 3.本年度棉花進口數量前高后低
截至目前進口221萬噸。年內大量棉花留在港口里,估計要和新花一起銷售。
 4.國內紡織生產增速不斷下降,紡紗生產增速和棉布產量連續兩個月下降。
 2011年棉布生產下滑導致上游的紗線銷售不暢,2011年1-6個月棉布產量同比增速較紗產量慢 13.6%,粗略估算,僅此原因導致 2-6 月份紗廠產成品庫存增量約為 152 0173 3840 萬噸,這相當于同期月均紗產量的82%。
二、棉花定價秩序的再認識
 1.內外貨幣環境是影響棉花價格的深層次原因
 2.期市價格發現作用被強化
ICE棉價與持倉量有明顯的正相關性。
 3.棉花供需關系的歷史性分析
棉花全球總供給每年與平均水平相差不會超過 10%,今年棉花種植面積為 7942 萬畝,同比增長8.5%,今年產量預計將達739萬噸。今年棉花供應大幅增加,過剩局面依舊。
棉花庫存消費比與棉花價格成一定的負相關性。
 4.紡織過度擴張增大了原料的需求
“十一五”初期,紡織工業已經被國家有關部門認定為產能過剩行業,但整個“十一五”期間國家為了解決就業等問題,紡織工業的固定資產投資仍增長50%以上,紡織產業的過度擴張增大了原料需求,2000 年中國的月度紗產量平均為 50 萬噸左右,到 2011 年大概每月紗產量達到250萬噸左右。
出口退稅是促進紡織外貿大幅增加的重要因素
 5.中國進口因素主導了
 6.我國棉花生產用工需求遠高于糧食作物
目前主要糧食作物生產的自動化程度較高,用工時間較集中,而棉花生產費工費時,且成本較高,隨著城鎮化的不斷推進和國內棉花種植成本不斷上升,棉花與糧爭地處于弱勢地位等因素影響,棉花生產將面臨萎縮。
 7.替代纖維競爭日益顯現。
三、年度后
 1.宏觀調控政策
經濟增長放緩,大部分經濟體增速回落。中國制造業指數連續數月下滑;不斷顯現的通脹壓力促使密集的緊縮政策出臺
 2.下游紡織企業產銷形勢依然不樂觀
增長放緩,政策趨緊紗布銷售市場難有起色。
 3.通脹環境下對服裝消費的擠出效應增加
 4.全球棉花供需形勢趨于好轉,國內棉花生產形勢好于預期,國際棉價下跌是大概率時間。
隨著國內外貨幣環境和棉花供需格局的變化,未來棉花價格的波動區間仍然較大,涉棉企業面臨的風險不斷提高,棉花價格將在多重因素制約下尋找新的平衡區間。
總結:由于本年度市場上棉花存余較多,且下游消費持續不見好轉,預計近期棉花價格難以有效反彈。而2011-2012年度全球棉花供應明顯寬松,且外棉價格下跌對國內棉價的支撐作用減少,后期除非國內棉花需求的有效啟動,否則
快訊:25日,南通棉花形勢研討會上,拜耳全球農業部一名官員稱,他對美國農業部的美國棉花數據有所質疑,稱目前美國東南棉區和加州地區的單產和質量較正常,但由于美國密西西比河流域和三角洲地區的洪水和德州的持續干旱,估計美棉產量較正常年份將減產 30%-40%。???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