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培訓全疆城鄉未就業初、高中畢業生和農村青壯年勞動力 自治區出臺力度**的10項措施發展紡織服裝業。預計未來10年帶動就業100萬人。就業是產業發展的帶動效應,而開展紡織服裝產業人才培養和職業技能培訓,是為紡織服裝產業發展提供人力資源支撐的保障,更是緩解新疆勞動者特別是南疆少數民族勞動者就業壓力的重要內容。 昨日,記者從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了解到,目前已編制《職業技能培訓專項工作規劃》,進一步明確了培訓工作的目標、原則、任務、政策和措施。 該廳職業能力建設處相關人員介紹,根據紡織服裝企業用工需求,2014年將實施4萬人次從業人員培訓計劃,于是,提升專業人才的培訓能力成了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培訓實施主體轉變 根據紡織服裝產業發展規劃,到2023年,全產業就業規模要達到100萬人。而統計數據顯示,新疆現有紡織產業就業約20萬人左右。各類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產業工人都還存在較大需求量。 相關人員介紹,新疆當前的實際情況,各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紡織服裝專業的培訓能力較弱,于是他們將在培訓實施主體上轉變思路,不再以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為主,產業工人技能培訓將以企業為主,同時鼓勵有條件的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開設紡織服裝專業,通過訂單、定向培訓,培養各類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產業工人。 提升后備資源就業能力 相關人員介紹,新疆勞動力后備資源豐富,每年青壯年農業富余勞動力和“兩后生”數量約90萬人,特別是南疆青壯年農業富余勞動力和“兩后生”約占全疆的80%,可以滿足紡織服裝產業發展對勞動力的需求。在培訓實施過程中,他們將重點培訓城鄉未就業初、高中畢業生和農村青壯年勞動力以及未就業高校畢業生。 針對勞動力后備資源的實際就業能力,**將加強少數民族勞動者國家通用語言培訓。根據南疆實際情況,在國家通用語言培訓點建設方面將加快腳步,給予培訓費和生活費補貼,實施語言+技能培訓,提升少數民族員工職業素質和語言溝通能力。 借力各種補貼支持培訓 針對培訓能力較弱的實際,提升紡織服裝專業人才培養能力迫在眉睫。相關人員介紹,他們將以新疆現有紡織服裝職業院校為基礎,建設紡織技術、服裝設計與制作、紡織品營銷、物流等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加強基礎能力和實訓能力建設,依托援疆省市紡織服裝院校為新疆各紡織服裝職業院校和公共實訓基地培養專業教師,滿足紡織服裝產業各類人才的培養需求。對紡織服裝職業院校公共實訓基地,給予實訓設施設備支持。 同時,將以各種補貼鼓勵和推動紡織服裝企業開展培訓、使用新疆本地員工。 對于紡織服裝企業新招錄的員工,按企業實際培訓后就業人數,給予企業培訓補貼和學員生活費補貼,并實行實名制管理。 每年安排不少于300名具備條件的紡織服裝企業技術工人,由企業聯合技師學院、**技工學校和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進行培訓,給予培訓費用補助。對紡織服裝企業新招用的新疆籍員工,按企業為其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的50%給予3年的養老保險補貼;對南疆四地州享受低保待遇的在紡織服裝企業就業的人員,繼續可享受12個月的低保待遇。 據悉,為了鼓勵紡織服裝企業更多吸納就業,特別是對企業吸納南疆少數民族勞動者就業,自治區正在研究更加優惠的培訓和社會保險補貼政策。 鏈接 新疆服裝產業發展目標分兩步走 在《發展紡織服裝產業帶動就業的意見》中,將新疆服裝產業發展目標分為兩個階段。 2014年~2018年 在夯實優勢棉紡織產業基礎上,粘膠纖維產業鏈延伸初步實現,一批服裝出口加工型企業帶動就業成效顯現,印染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基本完成,針織、毛紡織、家用紡織品、地毯產業取得長足發展。到2018年,紡織服裝工業總產值達到860億元,全產業鏈就業容量達42萬人。 2019年~2023年 基本建成以棉紡織、毛紡織、針織、服裝、家用紡織品與地毯為主體的產業體系,棉紡織產業規模和水平在國內居**地位,服裝出口加工基地日益壯大,品牌服裝建設成效顯著。到2023年,紡織服裝工業總產值達2125億元,全產業鏈就業容量達到100萬人。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