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6 來源:互聯網
6月初,一家時裝企業由于外資撤離,企業內部高層變動,引發員工因為不安而罷工事件。這樣的事件在媒體看來已經不是新鮮事兒,對于媒體而言,撤資引發倒閉的事情在意料之中。
有媒體稱,根據過去幾年中國制造業的運行規律,接下來的6-11月中間,或可能發生又一波外資撤離中國導致后續產生的倒閉潮……
? ? 那就是說,接下來還會有企業倒閉的消息傳出。
事件概述
6月1日至6月3日三天,江蘇鹽城市黛安芬國際集團,鹽城國際婦女時裝有限公司數千名工人罷工,要求公司在德方撤資企業改制后對工人作出賠償。該公司由于業績下滑,德國方面撤資,企業內部高層調整,導致企業員工人心惶惶。6月1日,2000名工人在公司領導辦公室門口討說法。
來自內部的員工宣稱,德國黛安芬從中國撤出后將生產訂單轉移到了印度尼西亞,并且擴大生產規模,為當地提供了6000余個工作崗位。
? ? 撤離的原因 中國辦廠已經無利可圖
? ? 其實,自2012年以來,外資撤離中國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互聯網時代信息傳播的迅捷已經讓外資撤離的真相婦孺皆知。一件不容辯駁的事實是,近四年來,絕大多數外資企業在中國干的事情就是減員、撤資和關廠。盡管外資企業撤離的方式各種各樣,但撤離的原因只有一個――在中國辦廠已經無利可圖。
? ? 據波士頓研究機構的數據:
? ? 中國制造業的勞工成本占總成本的12%,這一數據遠高于印尼的1%、印度的4%泰國的5%甚至以往大規模將制造業轉移至中國大陸的臺灣地區的7%,而美國勞工成本只占總成本的14%。
此前,據美國紐約時報報道,部分紡紗工廠在美國制造成本竟低于中國。
很明顯,中國的人工成本確實比一些東南亞國家要高出很多,但是僅看人工成本不足以反映問題。
此前,鳳凰財經給出了一組數據分析,觀點是去東南亞建廠前景未必就很好。
給出依據:
1.人口素質低 ??多數東南亞國家本土教育水平比較低,只能從事非常簡單的機械化操作,而且三天兩頭覺得工資低要罷工。
2.銀行體系混亂,資金周轉難? 一般而言,在東南亞國家的外國人可能多數不能獲得抵押貸款。
3.很多基礎設施需要重建,投入企業大量資金。
4.東南亞國家政權治安不穩定,會直接影響企業與政府的合作結果。
雖然,有不少企業動了去東南亞建廠的念頭,但還是有明智的企業不會選擇去東南亞建廠。中國女“首富”周群飛也表示,藍思科技不會去東南亞設廠,因為“東南亞,比如越南,那里缺少相關的配套,尤其是成熟的技術工人,雖然勞動力便宜,但很多工作是做不來的。”當時一家勸藍思科技去東南亞設廠的合作伙伴,轉而自己在越南投資了玻璃面板的工廠,但*后以失敗告終。
相信那些不去東南亞建廠的企業是明智的,來去折騰其實沒什么意思,去了東南亞建廠未必就能賺的發大財,搞不好到頭來還得折騰回國。早在去年12月,《日本經濟新聞》就發表文章稱:東南亞工資增長速度快,5年后將趕超中國。這樣的推測不是沒有依據的,想當年中國也是這么過來的。
不過,短期利益而言,很多國外資本熱衷尋求新的盈利可能,投資東南亞國家的企業也是情理之中,這需要中國政府想想對策了,是否可以通過什么政策挽留住外資企業或是加快本土制造業的發展,畢竟沒有了制造業,服務業將成無本之木。
? 過去五年,中國制造業正在重復“亞洲四小龍”曾經的軌跡,大規模的工廠遷徙至用工成本更低的內陸城市以及鄰近的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國、印尼等東南亞其他國家,加之新政府試圖進行制造業轉型,珠三角目前的制造業狀況非常糟糕,尤其是制衣業更加嚴峻。目前東莞一些廠區,稱廢棄的工廠和工人宿舍的墻上涂滿了“出租”的字樣。
如果中小紡織服裝企業一夜之間倒閉,很多人陷入失業狀態,難以想象,接下來的日子該怎么辦?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