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6 來源:互聯網
紡織大國,國際比較優勢漸弱
2015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對
猴年已入春,紡織業的寒冬仍未過去。去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下降了4.9%,近6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今年前兩月,出口降幅繼續擴大,服裝出口下降11.8%,紡織品出口下降9.3%。
作為世界**紡織大國,中國紡織業的比較優勢一向明顯。完備的產業鏈、較低的勞動力成本,以及性價比較高的產品
然而,近年來我國紡織工業的生存環境越發艱難。
勞動力成本持續高漲,降低了
日元、歐元持續貶值,
“靠企業自身努力,可以將成本降低三到五個百分點,但是關稅這十幾個點,即便是陽光這樣的優質企業也很難消化。”江蘇陽光集團董事長陳麗芬說。
訂單外流,不僅出現在低端領域,中高端市場也面臨挑戰。作為全國*大的精毛紡生產企業,江蘇陽光集團有一半產品出口歐美,在海外中高端市場上很有口碑。然而,去年以來,陳麗芬發現,不少大客戶、高端客戶將訂單重新放回了歐洲,因為高端產品的歐洲制造成本居然已經低于中國。海關統計數據也驗證了訂單外流的情況。2015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對歐盟出口額同比下降9.3%,對日本出口額同比下降11.6%。
要素價格在提高,制度性成本也沒有降低。長期以來,棉紡企業加工環節增值稅的高征低扣,導致4個百分點的成本壓力。盡管去年9省份相繼推出改革試點,棉紡企業所使用的
“棉花的
降低成本,向
智能制造可使生產效率提高一倍,企業希望以
初春,我國**智能針織產業園在江蘇沭陽破土動工。黃祖群對這個占地6000畝的新型工業園寄予厚望。“人工成本太高,很難壓下去,可工人素質卻不高,產品品質就很難提上去,這個結只能依靠智能制造來破解。”黃祖群說,借這次智能化改造,企業的人均產值有望翻倍。
亞洲*大的襪業企業、上海中昊集團董事長高寶霖也看好智能制造對于紡織業
智能制造,在《
“如果說福特流水線生產方式,使大規模生產支撐了美國制造,日本豐田的生產方式使精益生產響亮世界,那么現在各國都在角力的新生產方式就是智能生產。誰掌握了這種數據驅動的生產方式,誰就有可能站在新一輪競爭的制高點。”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實際上,智能技術改造傳統產業蘊含著巨大潛力,一些企業已經開始嘗試部分制造環節的智能化。在江蘇邦源的包覆紗生產車間,300多臺機械正快速紡紗,卻難以看到工人的身影。據車間相關負責人介紹,受益于智能裝備投入與工藝流程改造,原來需要七八十人的車間,目前只需不足30個工人值班,不僅生產效率大幅提升,而且產品品質的穩定性也更高。
智能制造,不確定因素困擾企業
基于大數據的智能制造投資達億元級,“吃螃蟹”的企業風險不小
智能制造做起來,給人以驚喜,也帶來新的挑戰。
智能制造并非就是制造環節的智能化,那些“吃螃蟹”的企業都感受到了數據驅動正倒逼紡織業顛覆制造與銷售環節“兩張皮”的傳統格局。智能制造正打破“大訂單—大制造”的流水線生產的禁錮,更快地捕捉和滿足多品種、小批量、快交貨的互聯網時代新需求。
“我們搞新型工業化、信息化,缺的不是技術、資金,也不是人和經驗,而是想象力。從*近圍棋界很火的人機大戰看,智能化發展給我們未來的工業發展提供了無限空間。”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張新紅說。
實際上,智能制造正讓中國紡織業原來不敢想、想不到的事情變為現實。目前我國羊絨、T恤制造都可以在計算機設計編程后,自動選紗,由針織機一次立體成形。消費者只需要通過互聯網界面選好紗線的顏色、粗細,以及衣服的功能、圖案,并進行網上量體,就可以由企業定制設計,實現計算機與針織機械的智能生產。
“一件男士襯衫,你可以選擇速干、抑菌、防臭等80多種功能,以及自己喜歡的領型、袖型、袋型、紐扣類型,把自己的量體數據一提交,從設計到交貨全程只要6天。這是過去不敢想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姚穆透露,目前中國的“智能制造”已經可以做到設計一件定制西裝只需27分鐘。“這樣的‘中國制造’就是踐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可以滿足個性化服務新需求。”
盡管智能制造為傳統產業描繪了廣闊前景,像GE、IBM等大企業都加大了人工智能的開發投入,但也有不少人認為,智能制造還屬于技術研發階段,甚至連基本概念都尚未達成共識,企業做部分技改無可厚非,貿然投入做徹底改造無異于豪賭。
人們對于紡織智能化是一場豪賭的質疑并非無中生有。一方面,不少企業家認為,
另一方面,即便是提高制造環節的智能程度,像機器換人這樣的投資對于紡織業究竟是否劃算也未可知。與汽車、機械、電器等行業相比,紡織業的產值相對較低,大規模機器換人,可以降低勞動力成本,但機器投資、維護、升級等一系列的成本也不低。不僅企業有迷茫,不少地方政府也對紡織智能化之路存有擔憂。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紡織業長期以來是地方解決
在王曉明看來,智能制造的投資非常大,投資風險可能會減慢甚至阻礙企業轉型升級的步伐,因此需要政府在共性技術研發上加大投入,降低企業技改的投資風險。“政府層面,應鼓勵通過試點摸索,試錯。企業也要找準自己的定位,做智能制造之前,**做好精益生產和數字管理這樣的基本功,不妨從采購環節的數字化供應鏈、制造環節的可移動機器人等局部入手,先易后難,分步升級。”王曉明說。
? ? 更多內容請關注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