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你的家中是不是有棄之可惜、留之無用的滿柜子舊衣?你是不是也曾經為不想再穿的衣服發愁?對大多數家庭來說,這些舊衣會直接扔掉,或當垃圾賣給回收公司。但是,你是不是也有某個瞬間會覺得可惜,又或者覺得好奇——這些舊衣還能做些什么?都去了哪?
? ? “據測算,如果我國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率達到60%,年可產出化學纖維940萬噸、天然纖維約470萬噸。這組數據意味著什么呢?這就類似于節約原油152 0173 3840萬噸,節約耕地1360萬畝。”
? ? 12月21日,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兼秘書長趙凱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可不要小瞧了這些被大多數視為垃圾的舊衣服甚至是小的不能再小的邊角料,如果使用得當它便能變廢為寶。
? ??2000萬噸廢舊紡織物何處去
? ? 我國每年纖維加工總量約5000萬噸,年產生超過2000萬噸廢舊紡織品,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量約為300萬噸,綜合利用率僅為15%左右。
? ? 一位業內專家告訴記者,紡織行業是資源依賴性和環境敏感性很高的產業,對****資源的消耗很大,而且大部分紡織品在一兩年之內就會變成廢舊的紡織品被處理掉,帶來巨大的環境壓力。
? ? 實際上,廢舊紡織品渾身是寶。在廢舊紡織品中可提取可再生纖維,廣泛應用于家具裝飾、服裝、家紡、玩具和汽車工業等眾多行業領域;開松后還可得到中短纖維與凝膠材料,可以用來開發系列輕質高強的建材產品,如復合墻材、木塑制品等等。
? ??趙凱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大量回收使用廢舊紡織物,與原生材料的加工生產相比,明顯減少了對二氧化碳的排放。緩解原料緊張壓力,廢舊紡織品回收利用是既環保又見效快的重要途徑,而這幾乎是大家公認的。
? ? 浪費與短缺并存
? ? 然而相比發達國家,我國的廢紡回收及使用效率大大偏低。趙凱告訴記者,“我國每年纖維加工總量約達5000萬噸,廢舊紡織品2000萬噸左右,真正利用到的僅為15%左右。而這個數字,在德國有的企業能做到97%。”
? ??目前我國的廢舊紡織品回收主要有4種模式,政府支持的廢舊衣物回收箱、民間組織自發的回收、品牌服裝企業自主回收及公益組織的回收模式。這些舊衣或被回收公司定時回收衣物運回倉庫進行分類整理,或捐助,或進行綜合利用。
? ? 趙凱告訴我們,這些模式遠不能滿足整個國家廢紡綜合利用的需求,且利用率并不高。他表示,有些邊角料等廢舊紡織品被混入日常生活垃圾填埋,由于合成纖維降解需要很長時間,因此對環境造成長期污染。還有很多廢舊紡織品被用于制成附加價值很低的填充棉、低檔毛氈、墩布等產品,沒有加以區別對待。
? ? 而另一方面,中國紡織原料供給存在巨大缺口,每年需要進口大量的化學、天然纖維。近年來,我國紡織原材料的進口量高達65%以上。這也就意味著眾多纖維生產企業守著“原料”吃不著,卻要從海外進口“洋垃圾”。
? ? 聯盟,產業發展的新嘗試
? ??那些被廢棄的纖維,如服裝加工過程中的布角邊料等,若能加以利用意味著將為國家節省可觀的土地、石油等稀缺資源。正是這樣急迫的產業需求催生了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以下簡稱“廢紡聯盟”)的誕生。
? ? 2012年11月,“廢紡聯盟”由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發起,聯合28家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單位共同組建,是以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共性關鍵技術創新和產業化應用為核心的專業聯盟。
? ? 到現在,廢紡聯盟已經成立3年。趙凱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這3年里,聯盟的主要工作是整合各單位力量,發揮各自特色和優勢,加強產學研深度合作,共同攻克制約我國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產業發展的重大關鍵技術,著力開拓和培育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市場需求,大力開展應用示范,鼓勵產業集聚,提高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的能力和水平。
? ??推動二手紡織品的回收再利用是核心
? ? 在趙凱看來,二手紡織品的回收再利用,特別是舊衣回收是下一步*需要推動的事之一。依照我國目前的法律,舊衣服嚴禁在國內市場進行售賣。所以這個領域的標準缺失,再加上中國人對舊衣物從觀念上不太接受,造成的浪費比較大。對于服裝業年產值高達1.3萬億的中國市場而言,舊衣的循環利用仍是一座每年千萬噸級、尚未充分開發的“富礦”。
? ? 這一領域在國外相對成熟。瑞士早在1978年就設立了專門的舊衣物回收公司,專門回收和利用舊衣物;比利時是歐洲的一個小國,人口僅1000多萬,但是,每年舊衣物回收總量卻高達1.5萬噸;日本政府推行的舊服裝回收活動在全社會得到熱烈響應,87%經翻新后通過聯合國難民署捐贈給國外的難民。
? ? “舊衣物再利用是整個回收再利用環節*高效的一種方式,它的推動對廢舊紡織物的綜合利用十分關鍵。但這并不是某一環節或某一個企業的簡單運作,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問題。比如,我到國外去看,他們的這個領域已經非常成熟,我隨手拿起一件舊衣服,非常干凈而且氣味芬芳,不像我們在國內看到的大多數二手舊衣。”趙凱說。
? ??廢紡綜合利用創新案例
? ? 蒼南的變遷
? ? 浙江溫州的蒼南,一個聽起來非常普通的南方縣城,卻因為自改革開放以來,成為再加工纖維紡紗業為主導的再生紡織產業的中心而聞名。圈里人稱它為中國邊角料的集散地。
? ??蒼南目前全縣相關從業人員達20多萬,各類機器近2萬臺,上下游再生纖維企業近4000家。據統計,去年工業產值達180億元,占全縣工業總產值24.46%;全年實現邊角料吞吐量300多萬噸,在全國占比達到80%以上。
? ? 這樣的數據背后,一方面是大量再生纖維從這里生產,另一方面它也是全國*大的黑心棉、黑心紗產地。作坊式加工點中,大多是擅自搭建的簡易棚屋,多為“三無”企業,生產設施簡陋,毫無防塵集塵環保措施。大部分作坊業主用編織袋或布袋子進行簡單收塵,有些則直接利用排風扇將棉塵粉末排出廠外,致使鄰近的山坡、田野、河流、道路鋪滿了棉絮。
? ? 產業的混亂、環境的污染是蒼南之痛。現在,這一現象正在逐步改善。在中國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推動下,蒼南開始用現代廢紡綜合利用技術實現產業改造和升級。以廢舊紡織品為資源,生產再生纖維。根據官方的數據:建設目標任務為到 2018 年,年回收利用廢舊紡織品 370 萬噸,再生纖維原料制成率達到 80%,實現資源綜合利用產值260億元。
? ? 廢紡聯盟秘書長趙凱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蒼南,整個行業向推動的是廢舊紡織品產學研結合發展,這個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產業政策、技術研發等聯盟一直在有針對性地發揮作用。
? ? 更多內容請關注中國百檢網(www.szlhsb.com)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