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收。5月,產品投入市場。宏遠集團陳總透露:“國內棉的價格每噸大概是152 0173 3840元,而竹纖維能賣到4萬~5萬,還供不應求?!?/div>?
宏遠集團通過新產品、新工藝,突破企業困局,尋找出新的增長點??杉幢闳绱耍赀h依然面臨著和眾多企業一樣的困境:缺資金,用工難。陳總說:“訂單紛至沓來,可我們生產線每天只能生產10噸,沒有資金添置新的生產線,技術工要半年才能上線作業,招工困難。”
?
對此,泉州華中科技大學智能制造研究院李世其院長指出:“要提高機械的智能化和自動化。”早在2013年,泉州就**在全省實施“數控一代”示范工程。
?
僅2014年一年,中國科學院院長周濟三次帶領有關部門負責人和知名院士、專家蒞臨泉州,深入一線企業考察調研,并將泉州市作為“中國制造2025”的地方樣板和實踐案例。
?
自“數控一代”示范工程實施以來,在紡織鞋服領域,永信數控開發的針織繡花裝備年產1200臺,年產值2.7億元。
?
永信數控董事長林輝煌介紹:“平繡機工作效率抵得上七八名員工,工作效率提高5至10倍。”這是典型的“機械換工”實例。
?
不僅如此,已有10個紡織機械新品種由“數控一代”示范企業自主研發而成,1000多套國產數控和伺服系統在紡織鞋服行業推廣,并在制鞋領域也建立起了柔性制鞋過程自動化生產線。
?
政府助企補“短”
?
通過“數控一代”示范工程的推廣應用,推動產業的轉型升級已成為制造業企業的共識,可缺少資金和人才讓企業對技術創新和設備更新望塵莫及。
?
在木桶理論中,木桶能盛多少水,起決定性作用的不是那塊*長的木板,而是那塊*短的木板。這個理論同樣也適用于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比拼的就是成本、質量、價格、品牌等關鍵因素,只要一處為短板,在與別人的競爭中就處于弱勢。
?
2014年9月,福建省政府專門出臺《關于支持泉州加快推進“數控一代”促進智能裝備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明確自2014年至2016年,從資金扶持、創新平臺、研發投入、技術改造、市場開拓、龍頭企業、金融支持、人才環境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力爭推動泉州裝備數控化率達70%以上,重點應用領域生產效率提高20%以上。泉州市結合泉州產業發展實際,又制定了具體實施方案,出臺《泉州市“支持企業全方位創新”行動方案》等政策措施。
?
今年泉州市政府的“一號文件”中,對采購工業機器人整機或成套設備和生產線局部智能化改造,符合認定標準的單個企業給予100萬元以內補助;企業建設自動化生產線和自動化車間,將對其優先給予市級科技重大專項支持,單個企業*高可獲200萬元資金支持;通過融資租賃引進先進設備的,相關開支視同固定資產投資;高新企業15%的所得稅優惠等,這些支持政策對企業來說猶如“甘霖”。
?
不僅如此,在人才環境上,泉州市組織邀請國內外相關領域專家組成“數控一代”專家委員會,設立常駐專家組,建立項目導師掛鉤聯系制度,形成由高校、科研院所、專業技術培訓公司、應用推廣中心、區域(行業)示范、實施效果評價等全方位多層次服務體系。而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華中科技大學、國防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單位也在泉州建立了數控技術公共服務平臺。中科院泉州裝備制造研究所、國家數控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泉州市分中心、泉州華中科技大學智能制造研究院、哈工大機器人研究中心等機構及專家團隊已經開始運營,并與多家企業展開項目合作。
?
打造紡織鞋服“智慧制造”樣板
?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智能制造日益成為生產方式變革的重要方向。泉州紡織鞋服行業制造已基本實現機械化,裝備較先進,制造技術總體水平處于從機械化向自動化的轉變,在這個過程中,信息系統基本得以實施。”李世其院長指出。
?
海天材料是泉州紡織行業的龍頭企業之一,之前通過應用數控染色機,生產效率提高了一倍,人力減少一半。嘗到科技創新甜頭的海天紡織,在泉州市科技局的支持下,與北京藍鼎科技公司(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技術授權代理)聯合甲骨文(中國)軟件系統有限公司、綠章(北京)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德國SEDO公司在中國的代理公司)共同開展“準交快交智慧制造供應鏈系統建設項目”,打造紡織服裝“智慧制造”的樣板企業。
?
據介紹,泉州市服裝紡織行業特別是面料企業大都是采取傳統整季預測訂貨大批發模式,導致庫存積壓,而暢銷品又缺貨。
?
為此,韓永生教授提出三大轉變:要從以往的降低采購成本、減少運營費用的思維轉變為大幅度提升利潤、顯著降低運營成本上;要從追求局部*大化轉變為上下游整體協同化;要從以預測(批發)推動的大規模生產商業模式轉變為以客戶為中心、滿足足夠數量客戶的重要需求層面上。
?
轉化到具體的操作實踐上,就是建立減少首單、加大補單、增加適銷新品補充的零售和盈利模式,與下游客戶建立VMI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通過采用吸收德國SEDO公司的全流程數字化印染工藝控制系統,實施智能拉式供應鏈計劃與監控系統,并與生產ERP系統集成,建立準時交貨與快速交貨示范工廠并推廣,以此改變整個中下游服裝企業的經營模式。
?
據了解,該項目可*大減少操作工作量和減少用工,由原來的平均每個工人操作3臺染機,提高到每人5~6臺;化驗室打樣由原來的打樣成功率平均在5版提高至8版;產品的一次合格率由現在的70%-75%提高到80%~85%以上,并全程記錄染機運行過程中的各種數據,減少人為因素對染色過程帶來的影響。此外,控制器通過收集每一缸布的水、電、汽等能耗信息,精確控制入水量,節約能源。
?
更為關鍵的是,這個項目協同廠家、設計師、客戶等建立信息數據庫,及時將相關參數提供給區域紡織服裝合作生產廠商,并進行遠程自動化控制,實現紡織服裝生產的快速反應及標準化。
?
這個項目的啟動正如泉州市科技局局長顏志煌所說:“我們要加快將科學技術的有效創新運用到經濟社會中轉化成生產力,積*整合資源,化解產業轉型升級難題”。
? ? 更多內容請關注中國百檢網(www.szlhs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