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6 來源:互聯網
每年一度的國際化纖會議被譽為全球化纖業發展的“風向標”。日前于福建省福州市舉辦的“第22屆中國國際化纖會議”,吸引了來自美國、歐盟、日本、韓國、泰國、馬來西亞、巴基斯坦、英國、中國臺灣、中國香港和中國內地等近20個國家和地區的紡織化纖業界人士匯聚一堂,共商全球化纖業發展大計。
會上,來自歐洲化纖聯盟、日本化學纖維工業協會、韓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的相關負責人就海外紡織化纖工業的*新發展情況、產品開發趨勢和著力點、全球化投資布局等內容作了介紹,本期特別分享他們的精彩觀點。
創新是歐洲化纖業發展主推力
歐洲化纖聯盟理事長Frédéric VAN HOUTE
2015年全球化纖總產量為6890萬噸,中國是全球*大的化纖生產國,占比為67%,歐洲的化纖產量占比為6%。
歐洲目前仍是全球化纖第二大生產區,在不少領域仍處于**地位,化纖產業布局更趨均衡。2015年歐洲化纖總產量為340萬噸,其中聚酯滌綸的產量為98.6萬噸,占比為29%;丙綸的產量為81.6萬噸,占比為24%;纖維素纖維的產量為54.4萬噸,占比為16%;腈綸的產量為51萬噸,占比為15%;錦綸的產量為40.8萬噸,占比為12%。
但全球化纖業目前面臨產能過剩問題,尤其是滌綸產業的產能過剩問題比較突出,歐洲化纖業也受到影響。目前,多個亞洲國家正在開發新增產能。2016年全球滌綸產量預計將達到7000萬噸。產能的過剩導致了產品價格和利潤率下降,增加了環保壓力,也使國際市場上關于化纖產品的反傾銷、反補貼措施頻發。在這種情況下,意味著行業的投資應基于全面的市場和經濟分析,要避免同質化競爭和產能繼續擴大導致的產品價格、利潤的進一步降低。
從長遠看,加強與消費者、供應者之間的溝通是化纖企業擴大市場的*好方式,那些質量有保障、創新、且采用環境友好型工藝生產的產品更有利潤空間。就歐洲化纖業自身看,接下來將從“高品質、專業化、柔性化”、高效率、可持續發展、創新以及全球化合作幾方面尋求突破發展。
歐洲生產高品質纖維技術**,多項產品標準和測試方法也正在進一步發展優化,歐洲化纖生產企業將進一步致力于差異化、精細化產品的研發生產,保證各類產品質量,對于市場的反應也將更高效,從而希望能進一步拉近企業與消費者的距離,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多樣性需求。高效率競爭方面,歐洲化纖企業將持續追求現代化的高效率生產,減少用工人數,同時追求更低的管理成本和更高效、柔性的管理,追求*優化的生產。
當前消費者對于綠色化纖和紡織品的需求增加,尋求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歐洲的重要議題,化纖企業對于不少環保項目至關重要。歐洲化纖企業嚴格控制廢水、廢氣排放量,追求*少的用水量、生產過程的綠色化、資源利用效率的高效化,更加致力于縮減生態足跡。歐洲化纖對于石油的消耗量不足0.1%,實現循環利用水資源,回收或焚燒的東西也用于發電或供暖。
近5年歐洲化纖企業用于創新的投資超過了10億歐元,歐洲當局和相關基金也都支持企業創新,接下來歐洲化纖企業將從高新科技水平、特殊纖維應用領域、先進紡織品紡織產業鏈創新幾方面展開。比如新型的功能性滌綸纖維將被越來越多地用在產業用領域,有助于保護農作物的農用紡織品的應用范圍在擴大,智能紡織品、醫用紡織品、保健紡織品等都是化纖的新拓展領域。總之,纖維的創新仍然是歐洲化纖行業發展的主要推動力。
此外,全球化競爭驅動了紡織纖維行業的發展,歐洲化纖企業將進一步在全球投資,亞洲企業在歐洲的投資也增強了歐洲化纖企業的發展信心。
日本加強高性能、高功能纖維優勢
日本化學纖維工業協會主席部員鍵山博哉
為了應對全球化纖業的產能過剩狀況和多變、多元化的需求,近幾年,日本化纖行業積*調整化纖品種,加速發展高性能、高功能纖維,并積*發展“智能制造”。2015年日本化纖產量為96萬噸,同比減少2%,其中聚酯長絲的產量為12.8萬噸,同比減少6%,聚酯短纖產量為13.4萬噸,同比減少8%,尼龍長絲產量為9萬噸,同比減少9%,纖維素纖維產量為17.3萬噸,同比增加1%。
日本化纖行業的競爭優勢一是體現在高功能纖維上,具有特殊功能的聚酯纖維在服裝領域有很強的國際競爭力。日本化纖企業通過與紡織企業和品牌公司合作來保持優勢,開發出了運動服用、醫療領域用的**功能纖維。二是在全球高性能纖維領域,日本企業占據優勢地位,全球碳纖維市場68%的份額、全球對位芳綸市場47%的份額、全球高分子量聚乙烯市場33%的份額均被日本企業占據。從應用領域看,家紡、產業用兩個領域的纖維應用占由2000年的66%提升至2015年的81%。
日本化纖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包括以下幾方面:一是專注于高性能纖維和高功能纖維在新產業和應用領域的拓展,預計到2020年,全球高性能纖維在新產業領域的應用將繼續擴大,包括防護服等功能性服裝、航空航天、土木工程和建筑、新能源、汽車等領域。
二是促進全球化。日本目前已經簽署了15個自由貿易協定,在東亞的自由貿易區建設也已完成,尤其是東盟和日本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加速了日本化纖企業在亞洲的國際布局。2015年,日本東麗、帝人公司的海外資產占總資產的比例分別為72%和58%。
三是增強環保責任。日本化纖業將致力于通過化學纖維的特性來解決各種環境問題,比如在節能方面推崇輕質材料、清涼商務裝,在污水處理領域使用中空纖維膜,發展PLA生物基纖維等。
四是通過ICT和物聯網技術進一步實行產業結構重組。
未來全球市場對紡織品的需求預計將繼續增加,尤其是對高附加值產品的需求將增加。面對全球商業環境的變化,日本化纖業要注意分析復雜、多樣化的消費者需求,增強環境意識,并通過全球化布局尋找更多發展機會。
韓國大力發展高附加值新材料
韓國化纖協會會長樸勝勛
2015年韓國化纖產能為152 0173 3840.2萬噸,產量為134萬噸,出口額為23億美元,進口額為1.2億美元。其中滌綸短纖出口量*大,占比為38%,滌綸長絲進口量*大,占比為38.4%。
韓國的化纖產品出口到中國、美國、越南、印度尼西亞等國家,近幾年對越南的化纖出口額持續增長,2000年出口額為6000萬美元,2015年增長到1.48億美元;對中國的化纖出口額則持續下滑,2000年出口額為6.2億美元,2015年大幅下降到3.05億美元。2015年,韓國化纖產品對美國的出口額為3.04億美元,對印度尼西亞的出口額為1.26億美元。
韓國進口的化纖產品主要來自中國、美國、日本、馬來西亞等國家,中國是其*大的進口來源國。2015年,韓國對中國的化纖產品的進口額為4.43億美元,對美國化纖產品的進口額為1.29億美元,對日本化纖產品的進口額為1.12億美元,對馬來西亞化纖產品的進口額為5700萬美元。
韓國的化纖產業優勢明顯。在前沿和基礎領域有協調的產業結構,多個自由貿易區的建立有利于企業拓展國際市場,化纖企業正在加速重組,政府的支持力度在加大。但韓國化纖產業目前也面臨著更嚴格的環境法規和不小的挑戰,缺少研發投入和核心技術,設備老化、缺少發展**技術的基礎結構,用工成本增加,缺少專業技術人才。
增加研發投入,發展高附加值功能性紡織品和新材料;實現生產設備智能化,提高生產效率;實行產業重組;加強技術人員隊伍建設;利用大數據、跨產業合作進行研發創新等是未來韓國化纖產業和功能性紡織品的發展戰略。
舒適型的吸濕、快干、透氣、拒水紡織品,動態型的彈性、輕薄、柔軟、舒適紡織品,防護性的防風、保暖、防曬紡織品,保健型的抑菌、除臭紡織品,以及具有紅外光線/身體熱反射等溫度控制型紡織品等是未來功能性紡織品的開發趨勢。其他功能性紡織品研發方向還包括阻燃、輕量化等方向。針對這些領域的纖維開發,曉星、科隆時尚材料、大韓化纖、新豐纖維等都是代表性企業。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