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走進肯亞**奈洛比市的Gikomba
市場,可看見消費者在翻看Tommy Hilfinger的牛仔褲或Burberry的夾克,其價格僅為倫敦Regent街或紐約第5大道精品店價格的幾十至幾百分之一而已,依衣物的品質及品牌情況出售,每件價格約4至12美元之間,原來這里是當地*主要的二手成衣集散地。?
這些二手衣物大都來自歐美救濟成衣店或便宜二手店,經當地業者認定已無價值時再輾轉被回收運到非洲大陸販賣,有時還可看到原標價仍貼在衣物上。
?
肯亞每年進口約10萬噸的二手衣物,不僅為政府增加了稅收,也創造了約上萬個就業機會,同時也為肯亞的低收入人口提供了相對品質的衣物供給。
?
雖然部份人士批評肯亞每年進口過多的二手衣物直接傷害該國成衣產業發展,但從事二手成衣進口的者卻持不同的觀點,僅管近年來擁有10億人口的非洲大陸經濟成長穩定,貧富差距仍是大到令人無法想像,仍有約四成人口活在貧窮線邊緣,即每日所得僅約1美元,也因此讓二手衣交易在非洲已流通快30年了,而且未來還有很大的市場潛力,不僅肯亞進口二手衣,西非迦納及臨近的烏干達與坦尚尼亞也是二手衣進口的大市場。
?
早在152 0173 3840年前,世界各國實施關稅保護自身國內的產品競爭力;之后由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出面協助,讓非洲出口成衣能享有低關稅優惠,借以改善非洲經濟,但在1990年初因棉花產出短少,僅為原有的1/10,造成原物料價格大漲,讓業者無法負擔,當時約85%肯亞成衣廠倒閉,有些業者抱怨是二手衣進口造成國內成衣廠無法生存。
?
但也有人認為是肯亞成衣廠產出效能及品質管理太差,沒有競爭力。據學者研究指出,肯亞國內成衣廠過度依賴各種政府補貼計畫,價格在國內市場其實無法滿足中下階層對低價需求,而產品本身又無法吸引高收入者對**需求,如此不上不下的市場地位,根本沒有生存空間,工廠倒閉與二手衣大量進口沒有直接關系。
?
現今肯亞政府,重新打造成衣工業,但僅專注在出口外銷以賺取外匯,去年肯亞衣成出口額為3億3,500萬美元,創造4萬個就業機會,成衣出口穩定成長主要還是受惠於美國政府對非洲成衣進口免關稅。
?
Gikomba二手衣市場是肯亞*大的二手衣物集散中心,市政府估計現在約有1萬個攤位及6萬5,000人在那工作,許多在Gikomba的店家利用攤位分租或隔日輪流營業的方式來分攤店面租金,攤位租金每年約45至170美元不等,而銀行在看到這個市場的商機,在2007年時提供貸款幫助部份經營較佳的廠商增開分店,銀行從業人員表示,整個二手衣市場每月的周轉資金約110萬美元。從回收地以每公斤0.9美元收購,之后再每45公斤裝成一袋,收集約25頓后再以40呎貨柜出海,這種從捐衣人到*終買衣人的二手衣交易,在繞過了大半個地球,衣物在各個國港口進出,也為全球的貿易創造不少商機。
?
據肯亞蒙巴薩的海關統計,去年至少4,000個二手衣貨柜入港,為該國增加關稅收入5,400萬美元之多。
? ? 更多內容請關注中國百檢網(www.szlhs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