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6 來源:互聯網
截至2017年10月,2017/18年度全球棉花供需已基本明朗,供大于需的形勢基本確定。根據美國農業部10月份的預測,本年度全球棉花產量2630萬噸,同比增加310萬噸,消費量2570萬噸,增加94萬噸,期末庫存2011萬噸,增加60萬噸。中國以外地區的產量增加272萬噸,明顯高于上年度的210萬噸,全球期末庫存(不含中國)增加256萬噸,是上年度的四倍多。
從主要棉花出口國來看,美棉產量增加86萬噸,印度產量增加65萬噸,巴西增加18萬噸,澳大利亞增加近18萬噸。在競爭對手供應大增的情況下,美國要想順利消化自身增加的大量供應絕非易事。從目前看,雖然本年度美棉簽約情況同比大幅增加,但近期裝運量持續落后,截至10月12日一周的裝運量創下年度新低。正常情況下,美棉產量和出口量的增加幅度相近,而本年度美棉產量增加86萬噸,出口僅增加不到10萬噸,足見美棉出口難度之大。即使是如此低的增幅,美棉出口要想完成任務也面臨挑戰。
近一個月來,國內棉價保持相對平穩,國際棉價低位盤整,CNCotton B指數與國際棉花指數(M)的價差始終保持在2000元以上,較前期1000多元的水平明顯擴大。10月中旬以來,北半球各主產國天氣良好,豐收前景進一步看好,新棉收獲全面展開,上周ICE期貨逐步下滑至67美分附近。10月下旬以后,隨著新棉收獲進入高潮,市場壓力將進一步增大。同時,美元指數自9月中旬開始反彈,與同期ICE期貨走勢保持負相關性,技術圖形上美元可能維持偏強走勢。因此,從中期看ICE期貨繼續走弱的可能性較大,內外棉價差有進一步拉大的趨勢。
在2018年進口配額繼續受限的情況下,內外棉價差拉大雖然不會對棉花進口產生明顯的影響,但很有可能再次為棉紗進口創造條件,從而抑制剛剛有所起色的國內棉花消費,給國內市場帶來潛在的壓力。2017年3月份以來,儲備棉輪出使國內棉花供應得到保障,國產紗的競爭力明顯提高,國內棉花消費和棉紗生產形勢向好,棉紗進口較去年明顯回落。3月份以來的進口量基本維持在15萬噸以下。值得注意的是,8月份內外價差受國際市場新舊年度交替的影響明顯擴大,當月的棉紗進口量也出現增加。
和以往不同的是,雖然2016/17年度棉花價格漲幅很有限,但仍然在與玉米、大豆等作物競爭中表現出明顯的優勢。2017年春播前,ICE期貨價格持續上漲半年左右,漲幅15%,玉米、大豆和小麥等其他作物大的漲幅也在10-20%,但競爭作物的價格比一年前卻下了一個臺階,這使棉花以并不很高的價格(區區70多美分)就輕松實現了面積的大幅增長,這一點是市場沒有預料到的。在棉花大豐收的背景之下,棉花面積能否保持在今年的水平是個很大的疑問,這對中期棉價走勢有著重要意義,明年是否會重現這一幕值得關注。
就目前來看,玉米和大豆的庫存都將創下歷史新高,對棉花的威脅不會很大,但本年度棉花出口市場競爭格外激烈,美棉出口任重道遠。美國和印度新棉大量收獲之后,其對基本面的負面影響要比以往更持續的時間更長。今年全球棉花不僅高產而且高質,加上明年初開始的新一輪儲備棉輪出,可能使高等級棉的供應得到更為充足的保證?;谶@個判斷,棉價在新年開始后趨于上漲這個常見的情況可能不會出現或者延遲出現。
此外,近兩個年度,印度國內供需和價格變化對市場的影響格外突出。2015/16年度后半程,印度棉花出口超賣引發印度和國際棉價大漲。2016/17年度,印度廢鈔政策導致印度新棉上市推遲和出口受阻,為美棉出口創造了**的條件。在中國持續輪出儲備棉穩定市場提高產品競爭力的同時,印度政策和供需卻在“興風作浪”,既支撐了國際棉價,也助了中國紡織企業一臂之力。本年度,面對棉花大豐收,印度的*低價收購要比前兩年更值得關注。話音未落,在豐產預期和業界呼聲的影響下,印度古吉拉特邦政府將本年度MSP從大約72美分上調至約76美分,ICE期貨當日一柱擎天。繼前兩個年度之后,印度再次扮演了棉價“救市主”的角色。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