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6 來源:互聯網
據河南、湖北、江浙、山東等地的棉紡織企業反映,6月中旬以來棉紗產銷逐漸放緩,下游織造、服裝和貿易公司詢價、提貨開始走淡,JC50S、JC60及60S紗等表現差強人意,C21S-C40S包漂包染高配紗庫存不大,但整體看,棉紗、
受近日鄭棉主力合約從152 0173 3840元/噸一路漲至15690元/噸(漲幅6.48%)、儲備棉輪出日均成交比例和成交價“雙漲”及高品質現貨供應日漸緊張的影響,2016/17年度新疆棉、儲備棉現貨再次報漲200-300元/噸,7月18、19日內地庫3128/3129(斷裂比強度26-27cN/tex)、“雙28”手采棉的公定提貨報價分別為15900-16000元/噸、16500-16700元/噸;“雙29/雙30”北疆機采棉公定報價則高達16800-17000元/噸,紡織企業成本迅速攀升;再加上因高溫天氣引發的限產、限電頻發,紗線品質穩定性和交貨及時性都受到較大制約。
筆者分析,雖然從原料頂端、上游看,棉花(15585,?40.00,?0.26%)無論現貨還是期貨反彈的通道似乎已經打開,貿易商解套、獲利的機會到來;但中下游市場行情將拖住棉花上漲的腳步,原因如下:
其一、紡企利潤逐漸降低,生產積*性下滑,紗布庫存不斷累積。以紡C32S紗為例,如果以50%儲備新疆棉+50%儲備地產棉來配棉,計算財務成本、倉儲費用等等,實際利潤僅400-700元/噸(紡企進銷項稅已統一);如果采用2016/17年度新疆棉+地產棉(新棉+儲備地產棉)、進口棉+地產棉等(進口外棉含1%關稅配額的轉讓、承租費用)紡C21-C40S紗,紡企都幾乎沒有利潤甚至虧損。面對原料成本節節追漲(棉花、滌綸短纖、粘膠短纖等),用棉企業普遍感受到成本壓力傳遞;一些中小紗廠、織布廠已有減停產或改紡其它產品的打算;
其二、由終端向中游、上游層層傳遞的資金流繃緊使紡企生產經營謹小慎微。6月末,中國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9.4%,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2個和2.4個百分點,再次刷新有統計以來的歷史新低。從整個行業反饋來看,2017年上半年央行貨幣全面收緊,對外貿、紡織、服裝等傳統產業影響迅速體現,貸款難使貿易公司、服裝企業、織造和紗廠間賒欠、賬期非常普遍,賒欠的情況比比皆是。而金融工作會議表示金融要服務于社會經濟發展,要推動經濟去杠桿,堅定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金融監管協調,主動防范化解金融風險;
其三、隨內外棉紗價差迅速收縮,外紗沖擊不可避免。雖然采用進口配額堵住了外棉進口的肆無忌憚沖擊,保護的我國棉農、棉花產業;但越南紗、印度紗、巴基斯坦、印尼紗及中亞紗等對我國紡織、服裝企業的影響卻剛剛開始。據統計,7月份以來越南、巴基斯坦、印度等C16-C32S紗與國產紗的價差由前期倒掛1200-1500元/噸大幅收縮了200-300元/噸,非包漂紗的價格甚至持平或稍低,外紗的競爭力快速提升;而且相較40S以下國產紗(配棉以儲備棉、地產棉為主),外紗在顏色、強力、CV值等方面優勢凸現,很受國內織造、服裝和外貿公司的青睞。一些外單明確提出采用越南紗、印紗或巴紗。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