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6 來源:互聯網
5月23日,2017“大數據”戰略下棉紡織產業鏈發展論壇在浙江蘭溪成功召開。
會上,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會長朱北娜女士致辭中指出“大數據是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及綜合效益的有效途徑,無論你是否愿意和進入這個平臺,大數據應用都是個趨勢。但行業的大數據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需要不斷完善,需要轉化為生產力、轉變為經濟效益”。
作為此次會議的特邀嘉賓,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端小平先生做了“大數據看紡織行業發展”的主題發言。他提出了:1、大數據無處不在,互聯網+紡織推動行業提質增效,變革產業價值模式,開創產業發展新思維。2、盡管我國紡織服裝出口增速放緩,但占全球份額沒有減少。3、化纖出口是紡織行業中**的量價雙增長的子行業。4、中棉行協84份有效問卷調查顯示,紡織企業信息化建設主要集中于ERP辦公信息化階段;生產信息化、產品數據庫建立以及自建營銷平臺建設覆蓋面還有待拓展。
此外,國家商務部經貿政策咨詢委全球價值鏈專家林至穎先生表示,“產品和服務是智慧供應鏈的核心和關鍵,企業信息化不光有內部的信息化,還要有外部信息化,即營銷信息化,不同環節數據要打通,要應用,從而服務于商業決策”。上海紗線寶科技有限公司吳法新先生認為“互聯網是個‘利器’而不是‘神器’,紡織行業的大數據建設需要依靠政府、協會來主導?!编嵵萆唐方灰姿r產品部經理展祎先生則介紹了棉花期貨的歷史、操作方法和對產業的作用等,并介紹了期貨加保險和棉紗期貨等幾項工作情況。上海鼎天時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柴方軍先生介紹了鼎天的個性化定制模式。中國電信浙江產業集群組長崔建男女士提出了“構建產業集群生態云平臺,連接供應商、生產廠家、合作商、下游需求端以及政府等多個環節”。
在嘉賓論壇環節,分別圍繞“互聯網+與紡織產業融合的‘新經濟’形勢”和“金融和期貨衍生工具對棉花(紗)供應方式的變革”展開。**場論壇,嘉賓們認為:1、無論是互聯網還是生產工藝技術,都是保持開放、共享和海納百川的精神,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打通銷售渠道;2、紡織產業平臺要專注細分市場,做精做細;3、線上是窗口,線下應重視服務+商品;4、整合供應鏈,找準適合企業自身發展的模式才*關鍵。
第二場論壇則,嘉賓們認為:1、210-270萬噸的棉花缺口成為常態化,8月底以前一定保證儲備棉供應量;2、棉花流通方式與互聯網金融工具的融合,創新了紡織企業采購渠道,也降低了資金風險;利用棉花點價交易給紡織企業鎖定成本帶來便利;3、棉花期貨受政策影響大,紡織企業要關注實體的剛需,減少投機行為;4、未來棉紗期貨上市將給紡織企業帶來更多的套期保值的途徑。?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