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6 來源:互聯網
為推動我國產業集群地區的轉型升級,促進中小企業沿著技術創新路徑向品牌端拓展,及時把高科技和新產品延伸至產業前沿,逐步形成新型產學研合作機制,中國紡織工程學會與重點紡織服裝產業集群聯合,籌建了一批具有產學研結合和技術創新以及資源整合功能的紡織產業研究院。
去年10月24日,在2016中國紡織學術年會上,中國紡織工程學會分別與江蘇吳江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籌)管理委員會、石獅市人民政府和青島中科紡織研究院有限公司就合作成立面料產業研究院、紡織服裝和輔料產業研究院和生態纖維和紗線產業研究院簽訂了合作框架協議。
3月8日,中國紡織工程學會面料產業研究院論證會在江蘇盛澤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俞建勇、中國紡織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中紡聯檢測中心主任伏廣偉,江蘇吳江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盛澤鎮黨委副書記、中國東方絲綢市場管委會主任趙菊觀,福建石獅科學技術局局長陳垂漢,和武漢紡織大學教授徐衛林、東華大學紡織學院紡織材料系主任覃小紅、江南大學紡織服裝學院副院長叢洪蓮等專家,以及中國紡織工程學會“青年人才托舉工程”中研究方向與面料、染整相關的數十位博士,還有來自恒力集團、盛虹集團、福華世家、天緣紡織等盛澤當地20余家龍頭企業代表出席了論證會。
會上,中國紡織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伏廣偉**致辭,他指出,研究院以服務行業和區域的發展,帶動技術創新為目的,**是技術創新資源整合平臺,然后才是技術創新主體推動平臺。研究院將整合高校和科研單位的科研資源,引進高端人才,建立理事會和研究基金,按市場需求設計項目,推廣研究成果,調整和引導盛澤地區的產業方向,協助當地企業沿著差異化、個性化的方向融合到紡織服裝產業鏈中去。
江蘇吳江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趙菊觀在致辭中表示,綢都盛澤目前擁有各類工業企業2500多家,集聚了2300多家以紡織為主的上下游企業,形成了有較大影響力的紡織企業集群,并形成了一條從繅絲、化纖紡絲、織造、印染、織物深加工到服裝等的產業鏈,同時還形成了集研發、生產、市場、物流、服務于一體的配套體系,這樣完善的紡織產業配套體系在國內并不多見,也使這里成為全國紡織成本*低的地區。盛澤產業研究院能夠為企業產學院合作搭建公共服務平臺,集聚和培養一批高技術人才和創新團隊為盛澤產業服務。
在專家論證環節,俞建勇院士提出,盛澤產業集群具有非常好的基礎,如何把握消費市場的需求,提高產品的競爭力進行持續的創新進而全面服務服裝品牌是關鍵,研究院應搭建差異化的平臺,集聚多方的優勢資源組建技術創新體系,吸納國際國內人才,為平臺發展提供保障。
經審議,與會專家一致認為產業研究院符合當地產業集群發展需要,以創新模式搭建產學研平臺,可有效促進紡織產業的轉型升級。同時,專家組也對研究院的發展提出了非常好的建議,建議應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提高企業參與的積*性,實現有效對接;產業研究院具體的組織機構、機制設置進一步細化,做到牽頭各單位權責分明;建議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促進產學研結合的可持續發展。
企業代表也紛紛表示,以往企業需要進行新技術升級時,都是自行到高校或科研院所去對接,難免存在盲目性且合作效率不高,產業研究院的出現非常及時,將會為企業的技術改造、產品研發等提供更多更有針對性的資源和選擇。?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上一篇《染料漲價行情有望持續》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