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宣布,其內部評估對人民幣正面,并如《**財經日報》報道,將于本月30日召開執董會*終做出決定。?
此前,IMF透露,人民幣在11月一定會獲得三個結果中的一個:納入、不納入以及補充更多信息(askformoreinformation)。
?
2015年是IMF就SDR籃子貨幣進行復核的評估年,市場對于SDR的關注度自新年伊始便持續升溫。作為**的候選,人民幣備受矚目。既然人民幣是**被考量貨幣,因此不存在與其他貨幣之間的較量,其結果將依次取決于三大因素:是否符合IMF的內部標準;是否能夠解決實際操作中的技術問題;以及*后,手握投票權的各成員國的*終投票。
?
SDR是IMF于152 0173 3840年創設的一種儲備資產,旨在彌補布雷頓森林體系中美元和黃金不足的問題,以確保不斷發展的全球貿易和金融市場有充足的流動性。目前,SDR貨幣籃子由美元、歐元、英鎊和日元四種貨幣組成,其所占比例分別為41.9%、37.4%、11.3%和9.4%。
?
IMF內部評估:人民幣無硬傷
?
按照IMF的明確標準,一國貨幣是否能夠納入SDR籃子貨幣主要基于兩項指標:
?
**個指標要求貨幣發行國貨物和服務出口必須位居世界前列(總額占1%),該指標早在1974年就已被提出并一直沿用至今;
?
而第二個指標于2000年提出,增加了標準的維度,對籃子內貨幣提出“可自由使用”的要求(IMF隨后于2011年在此基礎上又做出新的提議,但并未采用)。該標準意在確保籃子中的貨幣交易和使用的暢通,能夠滿足SDR持有者在動用配額以償付國際收支逆差的需求。
?
技術評估之“出口”指標
?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早已在2013年躍居成為世界**大貨物貿易國,同時保持著世界第三大服務貿易國的地位。WTO[微博]數據顯示中國在2014年占全球出口比重為12.4%,高于美國(8.6%)、德國(8%)、日本(3.6%)、英國(2.7%)。毫無疑問,中國是當之無愧的貿易大國,其世界貿易占比遠超SDR儲備貨幣的基本要求。**個指標輕松過關,在此不再贅述。
?
技術評估之“可自由使用”指標
?
中國*終能否邁入SDR大門,真正需要跨過的那道坎在于第二個指標,即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第三十條(f)款,納入SDR的貨幣須“在國際貿易支付中被普遍使用(widelyused)、在外匯交易中廣泛使用(widelytraded)”。人民幣在上輪(2010年)沖刺SDR時正是由于該條件不符而未能加入。
?
IMF在其報告中就SDR籃子貨幣“可自由使用”的標準也有所明示,給出了幾項指標(見表1)。
?
國際儲備份額指標能夠反映出全球對不同儲備貨幣的使用偏好,國際銀行借貸及國際債券從金融交易角度反映貨幣使用情況,而即期外匯交易量則為外匯市場提供了*為直接的度量。不過IMF并未給出硬性的數值門檻,即沒有明確達到多少才算符合要求,多少之下不予認可,因此這將會是一個綜合形式考量的結果。目前人民幣各項指標的情況具體如下:
?
【國際儲備份額】
?
IMF對該指標的考察基于COFER(CurrencyCompositionofOfficialForeignExchangeReserves)數據庫。然而該數據庫目前單獨統計的貨幣僅為美元、歐元、英鎊、日元、瑞士法郎、加拿大元和澳大利亞元這七種貨幣,人民幣尚不在其列。如圖所示(圖2),在2015年一季度的考察中人民幣被歸入占比為3.11%的“其他貨幣”中。
?
【國際銀行借貸】
?
IMF對該指標的審核參考國際清算銀行(BIS)所編制的國際銀行業負債統計。然而,這一數據同樣未對人民幣進行單獨統計,但該統計主要指的是跨境存款。中國銀行(4.05, 0.03, 0.75%)(香港有限公司)發展規劃部**經濟研究員戴道華表示,根據中國自身的統計,在2014年底時離岸人民幣存款達到2.8萬億元人民幣之多,其中香港就有1.2萬億元人民幣(含存款證),以1美元兌6.20元人民幣換算,規模逾4400億美元。到2014年底,人民幣合格境外投資者(RQFII)安排已經擴大到10個經濟體,總配額達8700億元。對比BIS的統計,恰好是僅次于四種SDR貨幣之后的第五大幣種。
?
【國際債券】
?
BISSecurities數據庫是衡量主要貨幣在國際債券中構成的較權威的數據來源,也是IMF參考的依據。該數據統計顯示,2014年四季度在國際債券計值中使用*多的前十大貨幣中人民幣位列第八,其所占份額從2010年的0.1%提升至0.54%(2014年四季度在國際債券計值中使用*多的貨幣依次為歐元、美元、英鎊、日元、瑞士法郎、澳大利亞元、加拿大元、人民幣、瑞典克朗、挪威克朗和港幣,它們所占的份額分別為41.10%、40.39%、9.62%、1.97%、1.40%、1.32%、0.99%、0.54%、0.49%、0.32%和0.27%)。
?
【外匯市場】
?
IMF對全球外匯市場交易量的評估,主要參考BIS的統計。BIS*新披露的數據顯示人民幣2013年占全球外匯成交量的1.1%,雖然規模依舊甚小,但排名已由2010年的第17位一躍成為第九大活躍貨幣(表2)。2013年人民幣現貨和衍生品市場日均交易額達1200億美元,其中離岸衍生品市場日均交易額超過500億美元,并且這些交易額還在進一步增長。雖然BIS未提供2014年數據,但隨著近年來人民幣國際化步伐的不斷加快,可以預期,2015年人民幣在外匯市場有不俗表現。
?
從上述幾大指標的數據來看,人民幣在國際銀行借貸、國際債券上均處于全球前列,國際儲備份額及外匯交易量上的表現雖略顯遜色,但進步也當得到肯定。
?
進入2015年,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在一系列深化改革的推動下已大踏步邁進。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數據顯示:2015年8月人民幣(2.79%)首超日本(2.76%),已成為全球第四大支付貨幣,目前僅次于美元(44.82%)、歐元(27.2%)和英鎊(8.45%)。同月,人民幣以9.1%的占比成為全球第二大貿易融資貨幣(美元80.1%)。人民幣實現了從信息貨幣、新興貨幣向常用支付貨幣的轉變。
?
人民幣在互換和進入儲備領域成效顯著。截至目前,人民幣銀行與33個國家和地區的中央銀行或貨幣當局簽署了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協議總規模超過3萬億元人民幣,本幣互換協議的實質性動用明顯增加;在19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人民幣清算安排,覆蓋東南亞、西歐、中東、北美、南美、大洋洲和非洲等地,支持人民幣成為區域計價結算貨幣;全球已有超過40家央行[微博]或貨幣當局已經或準備把人民幣納入其外匯儲備;10月8日,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在上海成功上線,*大強化了人民幣的國際結算支付貨幣功能。
?
債券市場對外開放有重大突破:6月3日,人民幣銀行發布通知,已獲準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境外人民幣清算行和參加行,可開展債券回購交易;7月14日,央行發布公告,境外央行或貨幣當局、國際金融組織、主權財富基金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開展債券現券、債券回購、債券借貸、債券遠期以及利率互換、遠期利率協議等交易,不再受額度限制,相應環節也大大簡化。10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微博]在倫敦采用簿記建檔方式,成功發行50億元人民幣央行票據,成為央行首次在中國境外發行以人民幣計價的央行票據,不僅增加離岸市場金融機構的流動性管理工具、豐富高信用等級的投資產品和抵押品,為投資提供便利,還有助于深化人民幣市場,支持人民幣在歐洲和全球范圍內更廣泛地使用。
?
證券市場的對外開放也可圈可點。2014年11月17日,滬港通正式上線;今年9月21日達成的中英財金對話成果文件中,雙方對上海證券交易所[微博]和倫敦證券交易所就互聯互通問題開展可行性研究表示支持;10月2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深上海自貿區金融改革試點,確定在上海自貿區內研究啟動合格境內個人投資者境外投資試點。此外,“深港通”也已進入內測階段。
?
此外,7月10日黃金“滬港通”啟動,海外投資者能夠借道香港直接參與中國內地的黃金交易,以人民幣進行結算為國際市場提供人民幣新用途;央行發布境內原油期貨交易跨境結算管理工作公告,8月1日起境內原油期貨交易以人民幣計價、結算,進一步加快形成人民幣與石油直接計價機制,為人民幣國際儲備功能的實現提供實際支撐。
?
*后,在匯率制度方面,8月11日,央行實施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形成機制改革,雖然同步推出的貶值引起了全球市場波動,但匯率形成機制更加市場化的程序已經啟動。
?
技術評估之操作可行性
?
除卻上述羅列的幾項指標要求,人民幣的加入如果存在技術上的不可操作,也將使其止步于SDR門前。
?
作為一項儲備資產,SDR利率的形成基于其構成貨幣的三個月期國債利率(美元:Three-monthU.S.TreasuryBills;歐元:Three-monthEurepo;日元:Three-monthJapaneseTreasuryDiscountBill;英鎊:Three-monthU.KTreasuryBills)。然而此前人民幣并無三個月期的短期國債,這一短板在近日得到了彌補。10月9日,財政部以2.2861%的平均招標利率發行了100億元三個月期國債,在推動中國金融發展的同時,為人民幣加入SDR鋪平道路,為日后利率計算提供技術保障。
?
同日,央行宣布經國務院批準,中國人民銀行[微博]行長周小川致函該基金會總裁拉加德[微博]正式通報中國采納IMF數據公布特殊標準(SDDS)。此舉不僅利于提高經濟數據的透明度、可靠性,更重要的是,為國際了解中國經濟提供可比性,利于我國參與全球經濟合作。此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9月底,中國首次向IMF公布其官方外匯數據,成為披露季度數據的96個國家之一,從而*大地提高了透明度。
?
綜上,一系列數據和客觀事實都為人民幣國際化程度提供了佐證,為中國政府努力推動改革助力人民幣走向世界提供了背書。人民幣已經是事實上的國際貨幣,人民幣應當得到公正的評定與應有的肯定。
?
執董會評估:美國應投贊成票
?
除卻硬指標,就全球政治經濟學的框架來分析,人民幣進入SDR,符合全球各方利益。**中國政府會推進國內金融市場改革,更有競爭力的銀行體系、更有深度的金融市場、更多元的交易工具、對資本流動更少的限制(宏觀審慎管理和反洗錢等工具依舊有效),以及真正由市場決定的匯率,有利于中國,也有利于全球金融體系。
?
其次,SDR成分貨幣自上世紀末被簡化至四國貨幣后,便再無變更,使其代表性日益下降。與此同時IMF因遲遲未能在賦予新興經濟體應有投票權問題上取得進展,也使其合法性一直飽受詬病。若是此次仍將拒人民幣于門外,會加劇新興市場的擔憂,即IMF依然由發達經濟體掌權并代表它們的利益。
?
*終,人民幣能否加入SDR,將取決于30日的執董會投票。按照相關規定,只要屆時獲得70%(而非85%)的投票支持,人民幣就將如愿加入。據此,并不存在具有一票否決權的國家。然而一旦手握16.75%投票權的美國與其他幾個國家表示反對,那么人民幣將再次無緣SDR。考慮到日本一直持否定態度,因此美國和其他大國的態度至為重要。
?
就目前形勢來看,掌握投票權的前十大IMF成員國中,德國、法國、英國、加拿大都已成立了人民幣清算銀行,而意大利和俄羅斯也已與中國訂立了人民幣雙邊互換協議。因此,這些國家對于人民幣加入SDR籃子的意見較為正面,事實上英、法、德等大國已先后表明態度支持人民幣納入SDR。
?
英國財政大臣奧斯本說:希望看到人民幣加入SDR,因為人民幣在全球市場中變得越來越重要,并且滿足了現行的IMF標準。法國財長MichelSapin表示,法國贊成將人民幣納入SDR籃子,不過中國仍然需要**滿足IMF的技術要求。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德方支持人民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
?
手握重權的美國在習奧會期間也出現立場軟化,承諾會在IMF允許的條件下支持人民幣加入(此前美國堅持要求中方進行金融改革、放松匯率政策后,才會支持人民幣加入SDR)。隨著審核結果公布日臨近,美國財長在投票前夕又再次明確表態稱有條件地支持人民幣加入SDR。
?
其實美國應有清晰判斷,促成人民幣加入SDR對美方有利。**,人民幣與美元的地位差距懸殊,并不會構成實質性威脅;其次,以此為契機支持人民幣加入SDR,將促進中美間互信,利于實現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目標;再次,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儲備,在當前政治經濟多*化的世界里,可以與現行主要貨幣一道承擔提供公共產品的義務,有利于緩解美元目前承擔的壓力,為美國實現經濟金融再平衡創造條件;*后,若能加入SDR,中國也將有更多的理由來維護IMF(美國在其中扮演相當大影響力)在國際金融事務中的重要地位。事實上,除非美方做出難以理喻的重大誤判,沒有什么理由會推動美國提出反對意見。
?
(作者分別系《**財經日報》副總編輯和**財經研究院研究員)
? ? 更多內容請關注中國百檢網(www.szlhs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