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產品開發的熱點問題,旨在促進行業的開發實踐,提升企業產品開發的創新能力。?
? ?紡織產業有“圈”
?
? ?主持人:今年的紡織新產品開發研討會的主題和主要目的是什么?
?
喬艷津:今年5月初,在紹興舉行的2015中國紡織創新年會上,我們以“智造**,擁抱紡織工業4.0時代”為主題,就互聯網+時代紡織企業如何從制造向智造的跨越,進行了深度的探討。
?
今年的紡織新產品開發研討會的主題是“回歸產品本質,塑造商業價值”,研討的內容涉及產業分析、流行趨勢、科技創新、服裝品牌、面料需求、供應鏈金融等眾多方面,為企業進一步設計創意、管理提升和品牌建設提供支持,幫助企業建立產品開發創新管理體系,真正從設計、材料、技術、工藝等基礎出發,生產消費者真正需要的產品,并借助互聯網實現傳統產業的跨越性發展,*終實現企業價值。
?
伏廣偉:紡織產業是有生態圈的,既然是生態,就要包括陽光、土壤、水和種子。陽光就是國家的產業政策,土壤就是紡織產業,水就是企業家們辛勤的汗水,而種子就是我們的企業家和產品。
?
過去30年,中國紡織產業的生態圈比較簡單,只要有投資就會有利潤,我們創造了具備世界競爭力的紡織服裝產業。但是現在,隨著東南亞國家在制造領域的崛起,我們的制造優勢逐漸消失,新形勢下,我們必須重新構建紡織產業的生態圈,這也是此次研討會的主要目的之一。
?
產品開發是核心
?
主持人:企業家和產品是紡織生態圈的種子,如何看待企業家和產品的關系呢?
?
喬艷津:產品開發是紡織企業的核心工作,也是行業的重要工作,做好產品是企業生存的根本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石。紡織企業的新產品開發,要深入理解中國制造2025年的戰略目標和戰略構建,統籌各種資源,建立中國制造的互聯網+科技創新,推動紡織產業向數字化、智能化、柔性化、綠色低碳的方向發展,適應產業發展的新常態,實現由大而強的必由之路。
?
孫瑞哲:企業家之本是什么?是創造價值,既通過產品造福消費者,也通過以人為本、保護環境和公平競爭的行為踐行社會責任,而企業產品開發之本是圍繞有效需求和創造需求。新產品開發的*高境界是產生顛覆性技術并擁有核心知識產權;其次是成本優勢,即有整合資源和管控成本的能力;再次,是對需求的快速反應。在不斷變化的時代,你會發現,產品依然為本,堅持如此寶貴,而堅持創新在這個世界上更顯珍貴。
?
重新定位產品
?
主持人:新產品開發是紡織企業的生存之本,企業該如何有效地進行新產品開發?是生產出一大堆東西供品牌商選擇,還是從供應鏈的下游出發,甚至從終端的需求出發來重新定位?
?
孫瑞哲:和以前大不相同,當今紡織企業的產品開發必須走需求導向之路,所謂需求導向,就是圍繞行業的需求來設定創新目標。舉個例子,手機的自拍神器,是個看似不起眼的小創新,但體現著設計者對需求的敏銳捕捉。手機已經成為人體不可缺少的一個外在器官,一個“延長的手臂”找到了消費者真正的心里訴求,創造了一個剛性需求市場,造就一款成功的產品。
?
在紡織行業,目前的棉紡織企業中非棉纖維使用率已達64%,化纖企業針對終端需求,要學會改變傳統的規模化連續生產模式,建立柔性化的生產機制。實際上,只有我國將紡織業人為地分為家用和產業用,在國外并沒有這種說法。針對客戶的需求,同樣一個企業,可以生產出家用的紡織品,也可以生產出產業用的紡織品。就像審視目前高校的學科分類一樣,當人們不斷地將知識劃分為不同科目的時候,其實我們已經把自己束縛了。因此,能否跳出原有的領域,真正按照終端的需求,重新定位紡織產品的開發,成為大家不可回避的課題。
?
伏廣偉:互聯網作為工具,對未來紡織產業鏈的構建將發揮顛覆性的作用,產業鏈必須依托在企業供應鏈之上,因為我們要知道別人需要什么,才可以準確地去安排生產什么。我去意大利的時候,看到當地的企業都很小,人家基本上都是按需生產,而我們的企業是生產一大堆東西出來,讓別人去挑。
?
在互聯網時代,新的紡織生態圈應該是這樣的:陽光是互聯網時代的偉大機遇,土壤是以供應鏈為基礎的產業鏈,水分是高素質中國人民的汗水,而種子是未來的企業家及其新產品。這種新的生態圈必須具備O2O(線上線下互動)的特點,它將集合與面料相關的一切供應鏈環節,包括產品研究、質量體系(第三方檢測、大貨檢測)、云設計、云制造、現代物流倉儲、金融體系(銀行、保險)等。中國的紡織服裝產業解決了13億人口的穿著問題,世界不會拋棄中國制造,將來我們會逐漸建立一條完善的紡織服裝產業鏈,東南亞國家其實是很難與我們抗衡的。
?
打造自己的柔性供應鏈
?
對于紡織企業來說,無論外貿和內銷,當前都面臨一個不可回避的矛盾,即訂單的碎片化與生產的規模化之間的矛盾。
?
多品種、小批量、快翻新已成為趨勢,而大部分企業生產端的設備、工藝、流程、制度、理念都是為標準化大生產準備的。碎片化訂單特別是個性化定制給企業帶來很多挑戰:品質保障難,因為對工人的要求更高;工期控制難,因為客戶下單更零散、無計劃性;成本控制難,因為個性化定制品種多,單批是小批量,很難形成采購的規模化效益,導致成本攀升。
?
對于紡織企業來說,要取得更多利潤,可以走三條途徑:一是增加產銷率,二是減少庫存,三是減少運營費用。這三條途徑中,減少庫存和運營費用的作用是有限的,而提高產銷率可以獲得更多的利潤。因此,對于企業的運營管理來說,改造傳統的供應鏈,打造一條適合自己的柔性化供應鏈才是關鍵。
? ? 更多內容請關注中國百檢網(www.szlhs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