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0年女裝市場有望超過萬億:根據Euromonitor
預測,至2018年國內服裝零售額將達到2.1萬億元。我們假設中國女裝消費占比在未來5年內提升5個百分點,按照女裝、男裝、童裝分別為58%、32%、10%的銷售額占比估算,2018年國內女裝銷售額有望達到1.26萬億元,對應年復合增速約8.5%,高于服裝整體零售市場增速。?
女裝難以產生“大眾需求”,多品牌集團化運營是拓寬市場的必經之路:年齡結構、民族特征、收入水平、時尚接受度等都造成了女裝在定位、風格與檔次等方面的多樣性,女性消費者的小眾化需求決定了多品牌經營才是女裝企業持續發展的方向。參考LVMH集團發展歷程,我們認為未來女裝多品牌經營的看點在于能否實現“階梯形狀”的源源不斷的增長動力,國內女裝公司通過自身培育或并購方式增加旗下品牌的“投資組合”效應,將在未來幾年逐步顯現。
?
設計師品牌及品牌集合店的逐漸成熟:“國母效應”引發對女裝設計師品牌的關注度,據統計,目前成型的獨立設計師品牌不到200個。
?
大多數設計師品牌仍處于商業化發展的第二階段(品牌作業階段),文化沉積不夠,因此集合店能夠提供設計師培育期的市場反饋,減輕品牌初創期的財務、管理、談判壓力,同時購物中心的高速擴張使得品牌集合店集中特定消費人群的能力加強,填補我國“買手制”的空缺,未來設計師品牌和集合店的模式在我國女裝行業中將逐漸成熟。
?
全渠道零售時代,線下抓購物中心,線上關注O2O:女裝的體驗性消費特征,使其成為適合購物中心業態的服裝子品類,目前購物中心中女裝銷售占比超50%。線上布局方面,我們認為中低檔定位的快時尚品牌更易進行電商突破,對于中高檔女裝,“服務”和移動客戶端或是品牌O2O的突破口。電視、電商合作的T2O模式則更適合時尚度較高的年輕女裝品牌。
?
行業競爭格局分散,快時尚逆勢增長:2013年女裝行業前十名品牌綜合市場占有率僅20.43%。其中,奢侈女裝具有明顯的品牌壁壘,前5名品牌占有率近60%,目前受到反腐及代購影響增速將下滑;高檔女裝受益于消費升級與差異化競爭,近年來集中度有所提高;少淑女裝受到快時尚品類的競爭,對品牌競爭力要求更高;快時尚和電商品牌則依舊憑借平價、時尚、快速反應的優勢實現了逆勢增長。
?
投資建議:近年來優秀女裝品牌陸續登陸資本市場,瑪絲菲爾、歌力思、欣賀股份、太平鳥均在排隊IPO,標的逐漸豐富。我們認為未來女裝行業除關注庫存、供應鏈和門店管理外,長期看點在于細分行業的選擇和品牌組合的內生增長性。推薦公司:朗姿股份、維格娜絲。
?
風險提示:1)品牌梯隊布局推進風險;2)消費環境持續惡化風險;3)企業公司治理風險。
? ? 更多內容請關注中國百檢網(www.szlhs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