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6 來源:互聯網
人口紅利的作用當下已經減小,然而面對國際經濟競爭,勞動力成本是企業博弈的一個關鍵因素,顯然,中國已經失去了這一個競爭優勢。
5月10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發布的《經濟藍皮書春季號:2016年中國經濟前景分析》指出,在改革開放以來很長一段時期里,低成本優勢一直是中國制造在全球競爭中獲勝的關鍵因素之一。然而,到了今天這種優勢已經逐步喪失。目前中國很多地區尤其是東部地區,工人工資水平已遠超東南亞國家。
根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在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所做的調查數據,上海普通工人的月基本工資為495美元,分別是吉隆坡、雅加達、馬尼拉、曼谷、河內、金邊、仰光、達卡、新德里、孟買、卡拉奇、科隆坡的1.15倍、2.05倍、1.88倍、1.35倍、3.19倍、4.9倍、6.97倍、5.76倍、2.2倍、2.38倍、3.21倍、3.8倍。
另外,即使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制造的成本優勢也不明顯。
然而,長遠來看中國制造的優勢不應當體現在低勞動力成本上,而是體現在完整的產業門類、強大的綜合配套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上,一些低端產業向東南亞等國家轉移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現象。
那么企業應對勞動力成本上升,企業生存壓力增大,被東南亞國家搶走生意的局面如何來破?
對紡織服裝業來說,更應去關注“消費外流”這一現象背后的若干“不正常”因素。對此,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高勇表示,鞋類、服裝、箱包等消費品既然是我國制造業的優勢領域,那為什么沒能挽留住國內消費者的心,國人寧愿漂洋過海前去購買?除卻稅制、流通體系等交易成本過高這一主要問題,我國輕工產品目前在品種、品質、品牌方面尚存在的差距,才是企業應該看清的。
“輕紡等消費品行業必須打響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的‘三品’戰略,加快‘供給側’改革,改善供給結構,發力中高端消費品,下功夫進一步擴大消費,促進境外消費回流。”在談到引導境外消費回流問題時,工信部副部長馮飛說。
緊靠低人力成本去競爭的產品已然失去競爭力,唯有在品種,品質,品牌上做文章才能贏回市場,這是中國企業現在及未來的重要經營思路。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