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升級的方向和任務,更好地適應新常態要求,謀求實現更高水平上的新發展。?
新常態下新趨勢
?
一是內需消費結構升級加快
?
隨著我國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在紡織品服裝作為生活必需品已基本得到滿足的條件下,個性化、多元化取代數量擴張日益成為新的消費趨勢特征,更好滿足消費者對衣著產品時尚性、功能性、生態安全性等方面高品質要求,成為紡織行業在新時期的重要使命。產業用紡織品的內需潛力隨著國民經濟發展不斷轉化為現實市場機遇,積*加強跨產業鏈、跨部門合作,促進市場機遇物化為現實生產力,也是紡織行業的重要發展任務。
?
二是國際競爭格局調整重構
?
國際市場長期處于金融危機后的緩慢復蘇周期,發達經濟體進入理性消費常態,市場需求端增長平緩,而在供給端,發達國家重啟工業化進程,加強控制紡織產業鏈高端;新興經濟體深度參與國際產業布局調整,紡織制造能力快速提升,逐步加強紡織產業體系建設,促使國際競爭更趨激烈。我國紡織行業成本比較優勢顯著下降,參與國際競爭的壓力凸顯,需要通過資本輸出拉動跨國研發設計、品牌渠道和原料及加工基地建設,以及技術、人才高水平引進等方式,深度參與國際產業體系分工合作,創造新的國際競爭優勢,穩定國際市場份額。
?
三是生產要素比較優勢改變
?
我國勞動人口增長進入拐點,大眾就業偏好改變,使得紡織行業人力資源結構性短缺成為常態,用工成本連年快速提升,比較優勢基本不復存在。天然纖維短缺矛盾隨著消費需求增長日益凸顯,國內棉花流通體制市場化改革尚未完成,纖維原料供給的數量、品質、價格等仍是紡織行業面臨的重要挑戰。行業發展必須更多依靠人力資源質量提升和技術、知識、管理等非物質要素投入,才能有效破解要素制約和成本壓力。
?
四是資源環境約束不斷增強
?
隨著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之間矛盾的進一步加劇,紡織行業面臨的資源環境瓶頸制約將不斷增強。國家對水體、大氣等污染物排放的控制標準更趨嚴格,行業現有軟硬件實力與強制標準之間存在差距,使得有效保護生態環境成為行業面臨的*緊迫任務。各種資源的稀缺性及成本日益提升,加強資源綜合利用與循環再生則日益成為企業的常態選擇和自覺行動。
?
新常態下新特點
?
一是經濟增長逐步減速換擋
?
伴隨著內外市場環境和要素成本條件改變,紡織行業經濟總量增長已開始從高速向中速逐步轉變。行業纖維加工量、工業增加值、出口總額、利潤總額等指標,“十二五”以來增速均明顯低于“十一五”時期,且到2014年均已減緩至一位數增長。“十三五”期間,行業總量增速仍存在放緩空間,但并不意味著衰退,隨著內需潛力釋放、行業調整深化和行業競爭力提升,仍將在中速水平上保持平穩發展。
?
二是結構調整支撐行業穩健發展
?
紡織行業當前在纖維原料、終端產品、產業布局、生產能力、企業組織等方面仍客觀存在著結構性矛盾和問題,必須在轉型升級過程中,著力強化產業用紡織品、中西部及海外產業布局、生產性服務業等新增長點對行業的帶動作用,同時努力化解化纖常規產能過剩、中小微企業競爭力不足等風險問題。產業結構優化和由此所帶動的運行質效提升,將有利于“對沖”行業經濟增速下行的影響,成為行業經濟穩定健康增長的根本支撐。
?
三是創新驅動構筑行業轉型升級根本動力
?
加強創新驅動是紡織行業有效滿足內需升級要求、破解生產要素和資源環境制約、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根本途徑,是行業適應、引導新常態發展的必然要求。行業將在科技進步、產品開發、品牌建設、企業管理等重點領域大力加強創新要素投入,著重加強完善創新體制機制和培養適應創新需要的人才隊伍,使自主創新能力真正成為紡織行業的核心競爭優勢,成為驅動行業轉型升級的新引擎。
?
四是資源配置優化行業發展格局
?
要素資源制約增強和國際競爭加劇,將促使紡織行業不斷尋求優化資源配置,是提高發展效率的有效途徑。為此,行業在資源要素的消耗使用上,將進一步強化綠色生態和可持續性發展;產業布局要更加緊密結合不同地區和國別的資源環境條件,更加充分利用國內國外的優勢資源;隨著企業社會責任和法制意識增強,市場自由競爭環境和有效調節機制更趨完善。各種優勢資源將在市場機制的主導作用下,向優勢企業有效集中,在產業體系各環節合理分配,逐步形成協調、持續、高效的發展格局。
?
新常態下新對策
?
當前,紡織行業發展的新常態特征日益凸顯,對廣大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調整轉型要求,企業發展壓力和挑戰將持續增加,但同時蘊含著外部發展機遇和行業自我提升的動力。
?
近兩年,紡織行業出現了企業發展水平分化加劇的情況,一批中小微企業面臨生存困境,但行業經濟運行態勢總體平穩,運行質量穩中有升,表明不少企業已開始接受新常態的客觀要求,保持了“平常心”和“發展定力”。行業在未來發展中要更加緊密結合市場發展的動態趨勢,不要期待再回到高增長和數量擴張的時代,要突出把科技進步、品牌建設、生態文明和人才培養等發展戰略重點落到實處,有針對性地化解內在結構性矛盾,把握好行業新常態的外部形勢和內在本質要求,努力從自身轉型升級中獲取更大的發展空間,在新的歷史高度上實現新的發展。
? ? 更多內容請關注中國百檢網(www.szlhs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