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鄭州紡織大世界,如今,國內紡織服裝行業的人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鄭州本地人扯個布頭,訂做窗簾、買點棉花打床被子,更是鄭州紡織大世界的常客。
這里承載了鄭州紡織人的光榮與夢想。
時間回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鄭州紡織大世界前身為友愛路棉紡市場,市場雛形是街邊大大小小的各種馬路市場。
經過10年的發展,友愛路棉布市場已初具規模,但仍然是無序經營,市場還處于“零售”的水準,主要是以攤位市場為主的馬路市場。這一現象一直持續到上世紀90年代初。鄭州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曾多次提出搬遷友愛路市場、還路于民的議案。
于是一個“退路進廳、退路進場”的具體規劃在鄭州市工商局與中原區人民政府共同推動下有了進展。鄭州紡織大世界就此誕生。
152 0173 3840年4月22日,一個占地90畝、總建筑面積5萬平方米,以交易紡織品為主的綜合性市場——鄭州紡織大世界宣告開業。
“要想發,搞批發;要想富,就賣布。”這是鄭州紡織大世界當時的流行語。鄭州晚報記者連日來對這里的多位商戶采訪得知,當時商戶生意好得不得了,商戶*多時達2000多戶,來自江蘇、浙江、廣東的布料都在這里匯集,又從這里向四面八方批發出去,貨物輻射地達到甘肅、遼寧、吉林、安徽、山東、山西、湖北等很多省份,紡織大世界當時是中西部*大的紡織品批發市場,年交易額曾達15億多元。
“當時做半天生意就夠了,十米八米的布都沒人賣”
買新凱當時在鄭州紡織大世界還是做窗簾布藝的小伙計。“我當時十幾歲,應該是紡織大世界成立兩三年我就來了。”當時這里的生意好得不得了。每天都有一二十輛大貨車從市場進進出出,市場門前到西三環的路不知道被車壓壞了多少回。“很多商戶都是做半天生意就夠了,下午想玩兒就玩、想干別的就干別的,賣不賣都無所謂”,買新凱說,像窗簾布匹,商戶都是做批發,很少去零賣,如果有人想在這里扯個十米八米的布,都沒人賣。
“市場建立之初,我們就引導商戶給企業直接供貨,雖然利潤低點,但是量比以前增加了很多。在示范效應下,更多的人感覺是大勢所趨,也紛紛效仿。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鄭州服裝產業有60%以上的企業都在紡織大世界提貨。”鄭州紡織大世界總經理李輝曾向媒體介紹。
紡織大世界周邊少說也有上萬人
買新凱說,那時候紡織大世界的商戶有兩三千戶,加上他們的家屬、打工人員,紡織大世界以及周邊的牛寨、西十里鋪、董寨等,“少說也有上萬人聚集,牛寨、西十里鋪的村民的房子都被商戶租用了。”
說起那時候的繁華,鄭州紡織大世界個體私營協會會長馬永全介紹,“那時候,山西、陜西、山東、河北、北京、湖北等地都從紡織大世界進貨”。馬永全說,他記得絲綢賣得*好的年份是2001年,那一年在中國上海舉辦了APEC會議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中國政府給領導人定做的傳統服裝唐裝非常受國內外的歡迎,全國各地都從紡織大世界進貨,絲綢都賣缺了。
“紡織大世界的商鋪也是一鋪難求,當時身邊的老師、同學、朋友,都是想從事紡織生意或者從這里租商鋪,租不到。”馬永全說。
紡織大世界成就了很多千萬富翁、百萬富翁
馬永全回憶,從152 0173 3840年到2000年前后,紡織大世界的生意非常火爆。
買新凱本人也是一個鮮活的例子。在給老板打工幾年后,他變成了合伙人,再后來,他自己又單立門店,做起了老板,如今他的生意正紅紅火火。
馬永全說,現在很多給婭麗達、夢舒雅等廠家供貨的商戶,資產都有上千萬,都是在紡織大世界完成了資本原始積累。“即使是再好的市場,也有賠錢的,資產上千萬的肯定有,但實際資產幾百萬元、二三百萬元的更多一些。”買新凱說。
4月底紡織大世界要搬遷完畢
4月10日,鄭州晚報記者來到紡織大世界。根據政府的規劃,紡織大世界要搬遷出去,如今這里緊鄰馬路的店面已經全部拆除,紡織大世界的主樓仍然存在,走進棉布區、窗簾區,很多商戶門口都標著“拆遷大處理”“優惠大甩賣”等字樣。
位于棉布區的老李,因為生意冷清,一個人正在電腦上玩游戲。“我在這里做生意十幾年了,前幾年掙的錢,這幾年老本吃得差不多了”,老李說,他一年的房租加上各種費用,得五六萬塊錢,“生意有好有壞,同樣的布料,有人賣得好,有人就是賣不出去”,老李說,“平時**能賣1000多塊錢,像今天都沒賣出去貨”。
而在棉布區的另一店鋪,老板張先生正在收拾擺在門口的布匹,“現在生意不好做,我做了20多年了,不想做了,現在在錦榮國際輕紡城找了一間店鋪,如果有人要,我可以轉出去”。
在窗簾區的一間店鋪,老板王先生同樣沒事在電腦上打撲克牌。“我在元通紡織城找的店鋪,市場搬不搬,對生意影響不大。”王先生說。
馬永全介紹,紡織大世界屬于牛寨村的地,按照政府的計劃,這些地塊要在今年6月份掛牌出讓,所以紡織大世界的商戶要在4月底前全部搬遷完畢。
鄭州紡織市場夢在三大市場延續
“我現在**到晚生意不停歇,營業額要比以前翻一倍還要多”,4月21日,錦榮國際輕紡城商戶趙紅星說,趙以前在江山路輕紡城,因為店鋪小,賣的貨品單一,現在生意好多了。而來自紡織大世界的買新凱,在這里的門面房已經擴大了一倍。
隨著鄭州紡織大世界的搬遷,鄭州紡織市場將從原來的一家演變成為南郊的錦榮國際輕紡城、西郊的元通紡織城和錦藝國際輕紡城三家。
紡織大世界的*后安排
當初紡織大世界興起之時,鄭州西區還較為偏僻,如今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這一片區域已成為繁華的市區,因為該市場的存在,這一帶的交通擁堵現象一直嚴重,隨著市區三環內批發市場外遷,紡織大世界外遷也勢在必行。
另外經過近20年的發展,紡織大世界的規模擴展嚴重受限,無論是店面還是配套設施已顯落后,市場本身已無法進行根本性的改造。可以說,紡織大世界的發展面臨著越來越大的瓶頸。
然而,“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很多商戶在市場一開業就在這里,跟著市場發展了一二十年,很多商戶跟市場管理方都成了朋友。馬永全說,為了政府的規劃調整以及牛寨城中村改造順利進行,紡織大世界的管理方也在積*為商戶想辦法,希望為商戶尋找到一個更安心的發展之地,而不是對商戶撒手不管了。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根據鄭州紡織類市場的*新布局以及政府的支持,結合商戶自己的意愿,紡織大世界的現有商戶基本上被分流到南郊的錦榮國際輕紡城、西郊的元通紡織城和錦藝輕紡城三家大的市場里面。
南郊市場一鋪難求
4月21日上午,鄭州晚報記者來到位于大學路與南三環交會處的錦榮國際輕紡城。在一面料門店前,老板陳先生正在卸貨,“市場的生意還可以,如果租房的話,只能往二樓上找了,一樓都沒有了”,陳老板向記者指點,他的這個店鋪一年房租下來得十來萬元。
在另一個家紡門店,老板趙紅星正在指揮店里的伙計趕緊給客戶裝貨。“到今年4月份,我來這里正好兩年了,這里的店面大,市場大,發展得還不錯。”趙老板說,他以前在江山路市場開門店。
“我現在這個門面大,你看我賣的東西也比較齊全了,不僅是我自己生產的被子,還進了中高檔的被子、床單、枕頭套等各類床上用品,現在客戶到我這里,基本上床上用品一次性都可以買齊了。”趙紅星說,與以前的老市場相比,雖然房租貴了,但是因為賣的貨品多了,加上市場發展得比較好,現在每天的營業額要比以前翻一倍還要多。“正常情況下,每天賣得都不錯。”
買新凱在經歷過紡織大世界的打工者、合作人后,如今在錦榮國際輕紡城有了獨立的門面。“我剛來這里還是小門面,如今換成了大的門面,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我的生意這幾年發展得不錯。”買新凱說。
買新凱從事窗簾布藝銷售,如今他的客戶除了河南本地外,已經輻射到河南周邊的省份。“這里的發展環境確實不錯,像我們早來的商戶,市場給的租金仍然比較低,每年市場還舉辦有采購節,幫助商戶尋找客戶和市場。”
錦榮市場:大約300商戶來到這里
錦榮國際輕紡城企劃信息部總經理王丹告訴鄭州晚報記者,市場整體分為家紡區、面料區、輔料區、里料區和物流區,還有一處地塊仍在建設中。“全部北區安置為家紡、窗簾和床品。招商的時候,有鄭州其他市場的,也有品牌廠家過來的,還有一部分是有經營實力的新加入者。西區床品的窗簾區域,全部是來自紡織大世界的窗簾,都是他們過渡安置過來的。面輔料在南區,有一部分是紡織大世界過來的,有一部分是廠家的。”王丹介紹,為了商戶發展,他們和阿里巴巴集團合作有網商園,讓商戶在線上、線下都能銷售。
據馬永全介紹,因為錦榮國際輕紡城已經開業幾年了,發展相對成熟,為了讓紡織大世界的商戶能及時得到安置,紡織大世界出面和錦榮輕紡城方面商談,錦榮輕紡城方面先對商戶臨時安置,兩三個月后就能在這里正式安置下來,“不含之前零散來的商戶,這次大規模來的紡織大世界商戶大約300戶”。
元通紡織城:5月底就能交付使用
4月21日下午,記者來到西四環與鄭上路附近的中國中部紡織服裝品牌中心,即元通紡織城。在銷售中心,不時有人來咨詢。大廳的報欄里,有包括鄭州晚報等省會多家媒體對政府關于市場搬遷的報道,工作人員對有元通紡織城的地方進行了特別標注。
元通集團副總裁、鄭州元通商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曹建軍告訴鄭州晚報記者,他們的市場正在進行*后的裝修,5月底就能交付使用,根據政府的安排,他們正在就紡織大世界的商戶安置進行安排,有兩個場館專門安置紡織大世界的商戶。
錦藝國際輕紡城:
商戶已能安置,項目年底預計交付使用
同在鄭上路與西四環交會處、與元通紡織城一墻之隔的錦藝國際輕紡城也做好了接納商戶的準備。該市場招商管理部招商經理劉娜介紹,項目面積近40萬平方米,覆蓋紡織類市場全部類型,去年年底已經封底,現在正在加緊施工,預計今年年底前后就能交付使用。
“項目地下兩層,地上四層,總停車位有五六千個,我們已經舉辦了多場說明會、推介會,市場反響很好。”劉娜說,錦藝國際輕紡城里面的硬件設施都做得非常好,能滿足商戶發展的需要,對于紡織大世界商戶的安置,劉娜說,公司已經找好了安置地點,確保商戶過來之后能正常經營。
一片市場帶熱一片地方
如今,隨著錦藝國際輕紡城的投入使用,附近的住宅已經熱銷,附近的城中村租房價格也在水漲船高。買新凱說,前兩年市場剛開業的時候,交通還很不方便,如今在大學路南三環橋下已經設了公交站場,有多趟公交線路從這里始發到市區。
鄭州晚報記者前去西四環與鄭上路附近采訪元通紡織城和錦藝國際輕紡城時,這里的多條公交線路也已經開通,市民往這里來也很方便。同時,周邊的一處樓盤也已經熱銷。預計隨著這兩個市場的投入使用,周邊將會再次得到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