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6 來源:互聯網
小編是地地道道的東北人,一直對江南的文化即向往又崇拜,每次聽到周邊的人都會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一直想探秘一下江南的文化和歷史沿襲。偶然間接觸到了蘇繡,對這種*度美妙的事物感上了興趣,是怎樣一種生活智慧能夠達到這么高的藝術境界?小編今天就給大家了解一下蘇繡的魅力。
?
蘇繡是漢族優秀的民族傳統工藝之一,是蘇州地區刺繡產品的總稱,其發源地在蘇州吳縣一帶,現已遍衍無錫、常州等地。刺繡與養蠶,繅絲分不開,所以刺繡,又稱絲繡。清代確立了“蘇繡、湘繡、、蜀繡”為中國四大名繡。?清代是蘇繡的全盛時期,真可謂流派繁衍,名手競秀。蘇繡具有圖案秀麗、構思巧妙、繡工細致、針法活潑、色彩清雅的獨特風格,地方特色濃郁。
蘇繡的文化源遠流長,早在三國時期就有了關于蘇繡的記載,早在春秋時期,吳國已將刺繡用于服飾。到了明代,江南已成為絲織手工業中心。在繪畫藝術方面出現了以唐寅(伯虎)、沈周為代表的吳門畫派,推動了刺繡的發展。刺繡藝人結合繪畫作品進行再制作,所繡佳作栩栩如生,筆墨韻味****,有“以針作畫” “巧奪天工”之稱。自此,刺繡藝術在針法、色彩圖案諸方面已形成獨自的藝術風格,在藝苑中吐芳挺秀,與書畫藝術媲美爭艷。清代是蘇繡的全盛時期,解放后有了很大的發展,真可謂流派繁衍,名手競秀,題材廣闊。以前皇室享用的大量刺繡品,幾乎全出于蘇繡藝人之手。繡品種類齊全:按品種分,有雙面繡、單面繡;按體積造型分,有臺屏、墻屏、地屏和大型組合屏風;按表現內容分,有人物、寵物、花鳥、風景、靜物、特色建筑物等等。有著數千年悠久歷史的蘇繡,其風骨神韻在隋唐時期就已奠定基礎,迨至宋元其基本枝法與特色已漸趨形成,明清以后蘇繡藝術開始走向成熟。
?
民國時期,由于社會動蕩,日寇侵華,百業蕭條,蘇繡生產呈現每況愈下之勢,許多中、小繡莊紛紛倒閉,藝人、繡工紛紛轉業,及至解放前夕,繡莊由全盛時的一百五十余家,衰減到了二十多家,從事刺繡生產的專業工人已寥寥無幾。
新中國成立以后,在黨對工藝美術“保護、發展、提高”方針指引下,地方政府通過組織城鄉物資交流等方式,促進了繡品銷售,提高了繡工的生產積*性。吳縣鎮湖、藏書、光福、通安、東渚、木瀆、胥口等一帶鄉鎮,幾乎形成“家家有繡繃、戶戶有繡娘”的規模。據152 0173 3840年時統計,吳縣繡娘達十二萬之眾,人數之多,超過歷史上任何朝代,蘇繡進入了一個全面發展、提高的新時期。1958年,蘇州開始推廣機繡。20世紀80年代末,又部分采用電腦繡花,大大提高了日用繡品的生產能力。蘇州城里幾十個旅游點、幾百家經銷店內,繡品比目皆是。在刺繡行業里,分工也越來越細,其中有專門從事刺繡針法、工藝研究的蘇州刺繡研究所,從事刺繡欣賞品和出口服裝生產的蘇州刺繡廠,從事刺繡日用品生產的蘇州繡品廠,從事兒童繡衣和日用品生產的蘇州刺繡童裝廠與蘇州兒童用品廠,從事劇裝戲衣刺繡和制作的蘇州劇裝戲具廠,從事繡鞋生產的蘇州工藝鞋廠,以及從事刺繡線生產的蘇州花線廠等,仿佛那個充滿藝術感的蘇繡又重新散發了生命力。
?
隨著中國對外文化交流的擴大,蘇州刺繡成為聯結各國人民友誼的紐帶。1956年開始,蘇繡藝人顧文霞、徐志慧、唐寅、錢漱渝、柳金燕等先后到英國、瑞士、德國、前蘇聯等國現場表演刺繡藝術。每年到蘇州參觀刺繡藝人操作和觀賞作品的五洲賓客也約達十多萬人次,其中包括德國前總理科爾,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等。蘇繡被美譽為“有生命的靜物”、“東方的藝術明珠”。同時,近百次為國禮饋贈國外元首,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金日成主席、法國蓬皮杜總統、柬埔寨西哈努克親王、日本中曾根首相等都曾因得到精湛的蘇繡藝術品而欣喜,如2001年由蘇州繡娘薛金娣繡制的《松鶴長春圖》由上海交大演出中心轉送給朝鮮勞動黨總書記金正日。蘇州刺繡研究所的作品先后在一百多個國家展出。蘇州刺繡廠為維護蘇繡的傳承制定了“蘇繡精品標準”。
2006年5月20日,蘇繡經國務院批準列入**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遺錄。
?
時間一直在變,不變的是每一個熱愛蘇繡經敬畏蘇繡的手工藝人民的心,面對各種新形勢的發展,而是更多的融合進購買者的思路與理念,通過純樸的蘇州繡娘純手工刺繡而成。讓蘇繡不僅是藝術,還更多地滲透進人性化的品味。
小編會一直愛蘇繡,關注蘇繡,我們大家也一起努力傳承這種美好。一直一直。
?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