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真絲綢經砂洗后,織物表面產生一層柔和的霜白絨毛(俗稱灰度)。在絲綢砂洗加工中,又分輕、中、重砂洗。輕砂洗即要求綢面基本無灰度,保持原有外觀,手感要求柔軟滑爽。重砂洗要求綢面沒有光亮、灰度大,絨感強,有良好的折皺回彈性;中砂洗的各項指標介于輕、重砂洗之間。真絲綢在染色、砂洗過程中,*易產生“灰傷”疵病,因其在加工中所處的狀態和物理、化學作用不同,所產生的“灰傷”也各不相同。如在砂洗過程中理綢不及時,使匹綢纏結或綢量與水量控制不當而產生”條形灰傷“(俗稱白條);用離心脫水機脫水時,剎車過急,造成脫水機與絲綢不同步產生的”塊狀灰傷“(俗稱擦傷);拉缸染色時匹綢堵塞及繩狀機染色時匹綢倒纏在橢圓形導輥上因拉力而產生的”灰傷“(俗稱拉傷);加工過程中因匹綢與設備的摩擦,匹綢之間的摩擦而產生的各種”局部灰傷“。還有砂洗過重或經多次回修、色光或繩狀染色溫度過高、時間過長,而使綢面灰度過大,似重砂洗,也即形成”均勻的灰傷“。
防止方法如下。
? ? ①在砂洗中,掌握好布量、水量;嚴格控制理綢時間(包括純堿砂洗白坯時間及打熱風、冷風時間)。
? ? ②脫水時不能采取急剎車。
? ??③染色時要注意針對不同設備、不同綢坯,控制配綢量,浴比不能過小,以免造成坯綢被過分擠壓、摩擦而產生灰傷;繩狀染色浴比要控制得當,既要使坯綢在染色浴中自由移動,又不能纏結;拉缸染色的水流速度與綢坯速度要匹配,防止堵塞;對于不要求有灰度的絲綢用繩狀染色機染色時,溫度不能太高,否則易造成綢坯之間因沸騰而產生摩擦形成灰傷。
回修方法有五種。
? ? ④砂洗法。利用砂洗原理,讓綢面產生均勻絨毛,以掩蓋”局部灰傷“。
? ? ②淡油涂揩法。同一塊同色絲綢,蘸取少量橄欖油,放在手中揉搓,使橄欖油充分滲開,用此綢在發白的灰傷處朝一個方向涂揩,使灰傷處的絨毛上也粘上少量橄欖油,顏色變得稍深,看上去像沒有產生灰傷一樣。操作時要注意油量不可過多,否則會出現油斑。這種方法只能暫時消除灰傷,洗滌后,灰傷又會重現。
? ? ③染液涂抹法。用毛筆蘸取染色用染液,小心涂于灰傷處,使灰傷處的顏色與別處一致,再用熨斗燙平,使之高溫固色。
? ??④酶處理法。利用酶精練原理,即蛋白酶在適當溫度、pH值下可分解蛋白質,將需回修的絲綢用酶處理。絲綢表面造成”均勻灰傷“的細小絨毛**被分解,從而使灰度消除。但用2709堿性蛋白酶的作用較緩慢,并由于濕處理時間長會使絲綢顏色脫落,使色相改變??捎萌鹗慨a的”Silk Wash 2000“快速蛋白酶,可在較短時間內消除灰度,效果好。
? ? ⑤燒毛法。利用燒毛原理,將絲綢表面形成的均勻灰傷的絨毛燒掉,消除灰度。但此法較難掌握,高溫燒毛很易使絲綢變質、泛黃,因此要格外小心。
? ? 以上①②③法適用于”局部灰傷“如”白條“、”擦傷“的回修,④⑤法適用于”均勻灰傷“的回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