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6 來源:互聯網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
一、本年度中國棉花市場形勢分析
大家都比較了解本年度的棉花市場的供需情況——庫存很高,產量下降,需求減少,棉花價格走低,內外價差縮小,棉花
供需平衡表——從棉花協會的供需平衡表來看,2015/16年度預測的棉花產量482萬噸,上年度是650萬噸。棉花進口是119萬噸,消費量681萬噸,這個消費量業界普遍認為比較樂觀,就我們所知,業界對消費量的評估*低的有500萬噸,*高的到700萬噸水平。
2015年度
2015年度棉花生產——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5年度全國棉花種植面積是5698萬畝,為近13年以來的*低值,也是中國建國以來比較低的一個水平。棉花產量是561萬噸,其中新疆是350萬噸。
2015年度棉花進口——2015年度棉花進口量大幅下降,截至今年3月份中國進口棉花是57.5萬噸,同比下降43%。棉花進口均價1720美元/噸,同比下降6.1%。
2015年度棉花需求——紡織品服裝
2015年度棉花價格——棉花價格以下跌為主旋律,4月份鄭州期貨市場異常波動對現貨市場帶來上漲,但是缺乏基本面的支撐。中國棉花價格指數是12478元/噸,同比下跌6.8%,這是實行目標價格補貼政策以后現貨價格回歸市場,產生了較大變化。2015年度的籽棉收購價格大幅下跌,截至3月底2015年度全國3128籽棉收購均價5.52元/公斤,同比下跌5.8%,其中新疆的籽棉收購價格低于全國的平均水平。
2015年度棉花商業庫存——據中國棉花協會物流分會統計,4月份全國棉花商業庫存總量約118.7萬噸,較上月減少了47.3萬噸,降幅28.5%。
2015年度棉花情況——棉花
加工布局的調整——隨著產量的下降,全國棉花加工布局也發生很大的變化。棉棉生產向新疆等優勢區域集中,這就帶來了加工布局的區域變化,內地加工企業數量在相對減少。截至5月10號中國纖維檢驗局的數據顯示,2015年度公正檢驗的加工企業數量1100家,同比減少了441多家,其中新疆企業752家,占全國68%,同比減少53家;內地348家,占全國32%,同比減少388家。新疆棉花公證檢驗占全國總量的91%,山東、河北等其他內地棉區的公檢非常少。
2015年度棉花政策——2015年度繼續實施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工作,目標價格水平為18600元/噸,在上一年度的基礎上下降了500元/噸。大家通常認為棉花目標價格補貼政策,三年是一個周期,今后的目標價格政策內容如何,下一步該怎么辦,還正在研究。
2016年度植棉意向——中國棉花協會在前不久搞了一個2016年種植意向調查,因為目前棉花播種,調查也正在進行當中。整體來看,全國氣象條件不錯,適宜棉花播種出苗。而新疆和黃河流域氣象比較不錯,疆和黃河流域的播種已接近尾聲,但是長江流域的雨水過多,對播種還是有很大影響,移栽的工作還沒有完全完成。棉花協會調查數據顯示,全國棉農的植棉意向面積減少11.5%,黃河流域下降19.1%,長江流域下降15.1%,新疆減少8.6%。
本次國家儲備棉輪換的特點是:1)輪出機制常態化和機制化,定期常量安排儲備棉輪出,在規定時間范圍內,儲備棉將長期掛牌競價銷售;2)輪出價格隨行就市動態確定。不同于以往的固定底價,此次儲備棉輪出掛牌銷售底價與國內外市場掛鉤聯動,由國內外現貨價格指數各一半權重確定,每周調整一次;3)質量指標更細化。輪出儲備棉將由中纖局對質量和重量進行全面公檢;4)明確儲備棉輪入安排。在新棉上市期間根據輪出和市場供求情況少量輪入高品質棉花,原則上不超過上年度輪出數量的30%;5)本年度輪出安排略有調整。為實現新舊機制平穩有序過渡,在以上原則基礎上,本年度儲備棉輪出總量不超過200萬噸。
本輪儲備棉輪出啟動以后,5月9日-5月13日本周標準級價輪出銷售底價為11931元/噸,成交均價12353元/噸,折328價格為13391元/噸。累計成交總量約為18萬噸,成交率99%;其中進口棉成交約為12.9萬噸,成交率為****;成交均價13695元/噸;國產棉成交約5.1萬噸,成交率為97.29%,成交均價12626元/噸。
以上是協會掌握的整個市場大的情況,和大家分享一下。
二、新格局下的棉業發展之路
下面我要講的是本次會議的主題——新格局下的棉業發展之路,從國家宏觀政策方面看,政府未來五年是五大發展理念是“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
經濟情況——2016年至2020年GDP年均增長底線6.5%,這也是有依據的,重點保證一定GDP的增長速度,還是要保證就業。據測算,GDP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就可以解決150萬人的就業,所以保證就業也是政府一個非常大的目標。
現在大家說,中國經濟面臨結構調整的陣痛期,前一輪金融危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還有增長速度的換擋期。所以大家可能也接觸到*近有很多的權威解讀,來討論中國經濟到底是U型、V型,還是L型。相比2008年那一次金融危機,政府表現出更大的忍耐性,態度十分明確,不能也無必要用短期刺激辦法硬推經濟增長。
改革開放38年,從1978年以來,我國經濟經歷了一個很高的增長速度,從中國貨物出口的增長軌跡來看,從1978年到2015年,特別是2001年中國入市以后出口呈現大幅度的增長趨勢,發展速度也是驚人的,在全世界范圍也是一個奇跡。但同時出口的增長速度也很快。中國既是一個世界工廠,同時也是一個世界市場,
金融危機給中國的進出口、外貿帶來非常大的危機,全球貨物貿易下滑*劇烈的就是在2008-2009年這一個區間,發生一個很大的變化。
從貨物出口來看,中國優勢出口產業發生了升級換代。過去在中國貨物貿易出口當中,
棉花情況——我們從入市以來15年間棉花產量的變化來看,2001年棉花產量532萬噸,2015年561萬噸,大家看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我們經過15年,棉花的產量又回到了本世紀的初期,也就是入市的初期。再看我們的棉花需求量,從2001年的566萬噸,第二年650萬噸,2015年度美國農業部的是708萬噸(業界多認為是600多萬噸),也是一個有趣的回歸,從產量到需求量我們又回到了本世紀初期的水平。
新格局下中國棉業發展——經歷了一個時期的高速發展之后,無論是一個經濟體還是一個人,內在機能都會出現一些大的消耗,需要一些結構性的調整和必要的恢復。
在生產領域中國的棉花生產面臨著“小規模、低效率、高成本、農業勞動力的老齡化,以及土地流轉進程的加快”等問題;在流通領域,面臨著加工貿易企業的整合、重組進程加快的問題。而在紡織領域里,“競爭加劇,優勝劣汰,
2014年有一個數據,國內紡織業已經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投資建立超過2600多家的紡織產品的生產、貿易和產品設計企業。近年來在美國建廠也成為一個亮點。有關部門統計中國工業用地平均成本是美國的5倍,而工業用電美國只相當于中國的1/3甚至1/2,所以吸引了大量的中國
在新格局下我們的生產格局從過去黃河、長江、新疆三大棉區各占三分之一,三足鼎立,變成了以新疆為主,內地兩大流域在逐漸的萎縮,加工布局,流通布局以及紡織布局都在發生調整。傳統的棉業增長模式和路徑面臨挑戰,新格局下推進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的轉變。
中國未來的棉業發展,現在政府強調供給側改革,從強調高產轉向優質,從分散轉向規?;?,從人工生產轉向機械化,從傳統貿易轉向現代物流和互聯網+,*近國家發改委發布了中國棉花物流發展制造意見,也是行業共同參與的,這對于流通領域的提升也是一大的機遇,紡織從大國向強國轉變。
未來中國棉花之路艱巨而長遠,但是希望仍然在我們前面。
我就簡單匯報一些,謝謝各位!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