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以來,棉市*大的亮點是美國農業部月度供需報告數據“翻轉”帶來的利好,帶動ICE期棉低位反彈,并上沖至高位。鄭棉在ICE期棉走高和人民幣貶值提振下探底反彈,但幅度較小,也難以扭轉走勢步入上升通道;而國內棉花現貨量價無起色,不過隨著國儲棉競賣接近尾聲,輪出成交率較前期有所提升;下游紗布市場消費改善乏力,進口紗成本上升,價格提漲。新棉上市在即,新棉收購價和新年度棉花收購直補措施是目前市場關注的焦點。
紐期暴漲帶動鄭棉探底回升
洲際交易所ICE期棉價格走勢先抑后揚,上沖至高位后窄幅調整。8月初至11日,ICE期棉在供應過剩而需求低迷壓制下延續振蕩下滑的走勢,且跌幅擴大。周出口銷售報告不及預期,令期棉連跌4日,降至近5個月來*低位,ICE10月和12月合約分別降至62.71美分/磅和61.79美分/磅的低位。然而,美國農業部8月月度報告預期棉花產量和全球年末庫存都有下降,加之美棉周度銷售量增加,共同支撐棉價扭轉了之前連續六周的下跌走勢,ICE期棉6連漲,其中12-13日大幅上漲,ICE10月合約和主力12月合約分別漲至67美分/磅和65美分/磅之上。ICE10月合約結算價*高至67.98美分/磅,主力12月合約結算價*高至66.93美分/磅。但是需求面并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改善,棉價大漲之后多頭繼續拉漲信心不足,生產商逢高賣出,令價格面臨壓力,進行高位調整。8月21日,ICE10月合約結算價67.98美分/磅,該合約8月以來累計上漲3.63美分/磅,漲幅5.67%。
鄭棉期貨亦是先抑后揚的走勢,價格探底反彈。上旬,上下游市場基本面形勢繼續保持疲軟,無明顯改善跡象,鄭棉期貨延續下跌走勢。鄭棉1509合約累計下跌525元/噸至12020元/噸。進入中旬,ICE期棉大漲和人民幣大幅貶值提振鄭棉探底小幅震蕩反彈。截至8月21日,鄭棉1509合約累計反彈245元至12265元/噸,但該合約8月以來累計仍有2.23%的跌幅。長期看鄭棉難有趨勢上漲走向,而短期內(未來一兩個月內)不排除天氣及政策因素,比如持續陰雨以及國家直補政策采價周期內出臺一些提振價格的措施,這將是棉價的潛在利好。
國內棉花現貨“不為所動”
棉花現貨行情持續清淡,紡企散批量補倉。鄭棉價格的走低以及棉商在新棉上市前降價清理庫存,帶動棉花現貨價格繼續回落。新疆地區現貨銷售情況不佳,多以單批成交為主,市場多保持觀望。內地棉花價格走勢偏弱,有存貨的棉企急于進行棉花的促銷,而紡企依舊隨用隨購。隨著中旬期貨價格連日上漲,現貨市場價格略作調整,個別商家試探性將報價小幅上調,質量好的,三絲、級別、雜質、馬克隆值等都能達到紡企生產需求的皮棉報價略有50-100元/噸上漲。但市場上兩*分化,質量好的皮棉尋貨不易,部分剩余好質量棉花商家惜售,品質較差的皮棉仍無人問津。截止8月20日,疆棉2129級報價在14000-14100元/噸毛重,2128級在13800-14000元/噸,機采棉價格在12600-13300元/噸;地產棉山東河北等地3128級價格在13000-13400元/噸,安徽湖北等地價格在12600-13200元/噸。
雖然儲備棉輪出因質量和價格缺乏優勢,整體成交率處于低位,但隨著競賣接近尾聲,8月第2周和第3周成交率較前期有所提升。據中國棉花信息網統計,截至8月21日,儲備棉輪出累計成交55888.5438噸,成交比例3.61%;兵團已累計成交資源22547.873噸。
8月以來,長絨棉市場銷售清淡,價格繼續跌落100-200元/噸,看空心態較為濃重,137級報價維持在27200-27500元/噸水平,實際成交按數量議價空間較大。
各地新棉采摘期逐漸臨近,北疆采摘時間大概在9月上旬左右,南疆地區采摘時間或在8月中下旬左右。近期,新疆吐魯番市少數小型棉企開秤,收購價格較去年大幅下跌。當前棉企開秤價格在6.20-6.30元/公斤(折皮棉13000多元/噸),去年同期開秤價格高達6.70-6.80元/公斤。
8月21日統計,中國棉花價格指數CCindex3128B累計下跌35元/噸至13103元/噸;價格比電子撮合1509合約高823元/噸、比鄭棉期貨1509合約高838元/噸。
外棉報價高位堅挺,成交慘淡
隨著ICE期棉漲至高位,外棉報價也水漲船高,港口外棉CIF報價、已清關高等級外棉報價大幅高于買方心理承受上限(落差3-5美分/磅);導致8月中旬以來除澳棉、巴西棉和少數高品質美棉有詢價、成交外,其它產地的棉花出貨困難,港口外棉庫存依舊存在壓力。8月20日,港口通關進口棉美棉SM1-1/8報15000-15200元/噸,澳棉SM1-5/32報16000-16500元/噸,商談優惠。而國內期貨、棉花現貨價格持續走低,再加上2015/16年度新棉上市的預期日漸強烈、國儲棉競賣成交比例低迷,因此,7、8月國內市場1%關稅內棉花進口配額轉讓、代理進口的現象越來越少,配額轉讓價格從4、5月份*高的2800-3000元/噸一路上跌至目前1700-1800元/噸。8月21日統計,代表進口棉中國主港到岸均價的中國進口棉價格指數FCIndexM累計上漲2.04美分/磅至73.14美分/磅。按1%關稅和滑準稅計算,折人民幣價格分別為11454元/噸和13794元/噸,與當日中國棉花價格指數3128B棉相比,國內棉價與進口棉的價差分別為1649元/噸和-691元/噸,滑準稅下外棉價格繼續反超國棉。
下游消費改善乏力
紡織市場還處于淡季,秋季訂單不多,正常開工企業也以老客戶的散單、小單為主,紗線銷售依舊不樂觀,庫存壓力很大,資金緊張,用棉量下降。紡織企業增加非棉纖維替代品的比重,混紡類產品增多,一些紡織企業化纖混紡紗線的生產比例大于棉紗數量。非棉纖維消費增長,不斷擠占棉紗市場。
紗廠整體開工維持6成上下,多數按單生產,積*消化庫存。常規全棉紗市場銷售持續不暢,報價維持但商談優惠。中高支紗出貨相對緩慢,多訂單式交易為主,但訂單縮減相對嚴重。精梳長絨棉紗價格相對較穩,但部分企業調整產品結構減少生產。河南地區紗線走貨量有所增加,主要原因是有的下游企業開始備貨秋冬季服裝面料,增加生產消耗,原料庫存不足,從而加大紗線采購量;另一方面近期棉花價格開始有所回穩,給市場增添信心,從而促使棉紗線走貨量回升。但銷售價格仍基本穩定。
受上游原料紗線下跌的影響,純棉布部分價格走勢穩中有跌,部分精梳品種跌幅較大。內需市場正處在季節交替階段,百檢市場整體成交量較前期略有上升。從市場品種走勢看,純棉斜紋布、純棉紗卡、棉紗絹百檢、牛仔布面料市場成交量略有上升;純棉彈力府綢交易量下滑、色織格子棉布成交量持續回落,且價格走勢也相應疲軟。
8月21日統計,純棉紗線代表品種C32S、JC40S銷售價分別下降160元/噸、115元/噸,運行在20710元/噸、25385元/噸的價位上。百檢代表品種C32x321307047"斜紋售價下降0.02元/米至5.55元/米、JC4040133x7263"府綢售價下降0.07元/米至7.91元/米的價位。
進口紗線供應較充足,價格上漲,而市場需求不佳,貿易商銷售壓力加大。受人民幣貶值影響,中旬國內進口紗貿易商紛紛上調報價400元/噸左右,有的甚至高達600元/噸,內外紗價差收窄。但下游企業不買賬,買賣雙方僵持,實際成交價難漲。有市場人士認為32S及以上國產紗替代性逐步增強,21S以下進口紗仍有競爭力。人民幣匯率貶值將使棉紗進口商成本上升,外紗生產企業雪上加霜,國內進口紗的增長勢頭或因此有所抑制,短期看對國內棉紗有提振作用,但是長期來看,國內紡企要想真正改變被動局面還需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8月21日統計,進口棉紗價格指數FCYIndexC21S價格累計上漲175元/噸至17690元/噸,C32S價格累計上漲305元/噸至20165元/噸。
?
? ? 更多內容請關注
中國百檢網(www.szlhs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