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6 來源:互聯網
今年是國家取消棉花臨時收儲政策,實行目標價格的**年。棉花收購加工面臨全球、全國、全省棉花資源減少,紡織工業需求不旺,市場疲軟,企業難收,棉農難賣的嚴峻的形勢。我們始終以服務棉花生產、服務棉農為己任,在服務宏觀調控、保護棉農利益、滿足紡織需求、維護市場穩定等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現就當前棉花收購、生產情況匯報如下:
一、棉花產銷情況
(一)棉花生產情況
1、棉花播種面積。近年來,
2、棉花長勢。今年我市因7-8月陰雨不斷,光照少于常年,棉苗發育受阻,棉花成鈴率下降,爛鈴數增加,全市籽棉單產250公斤的只占30%,220~250公斤的占41%,僅200公斤左右的約占29%,籽棉單產明顯低于去年。由于后期持續晴好天氣,有利棉花生長和吐絮,今年的棉花質量整體要好于去年,顏色級以淡點污棉2級為主,較去年要上升一個級別;長度以28mm為主,較去年長1-2mm;衣分36-40%,較去年高1-2%,籽棉回潮率較低。目前,全市棉花采摘進度超過70%,預計11月底采摘能基本結束,較去年推遲15天以上。今年我市棉花收購進度遲緩,預計明年1月底才能結束。截止11月23日,全市共收購籽棉 38310噸,比去年同期76981噸減少50%,平均衣份39%,平均單價3.10元/斤,加工皮棉9800噸,銷售6510噸。
(二)今年棉花收購、生產面臨的問題
1、棉農賣不起。2014年我市不僅植棉面積下降,而且出現了量價齊跌的情況。籽棉平均收購價在3.0-3.2元/斤,去年同期達到4.1-4.3元/斤。按照今年棉花毛收入在152 0173 3840-1500元/畝計算,除去物化成本及人力支出外,棉農毫無利潤可言。
長?口鎮三元村四組農民楊曉山給我們算了一筆賬,今年他家種了2.4畝水稻和2.2畝棉花(當地每畝面積為1000平米)。水稻成本1176元,其中:種子192元;肥料280元;農藥56元;灌溉168元;耕整240元;機器收割240元。收割后直接變現6000元,不計人工成本每畝(660平米)純收入1340.67元;棉花成本1935元,其中:種子200元;肥料840元;農藥500元;耕整220元;鉀肥175元。銷售籽棉1150斤,單價3.2元/斤,收入3680元,不計人工成本每畝(660平米)純收入528.93元。種植一畝水稻比一畝棉花多收入811.74畝,種水稻不僅投工少而且還有種糧補貼。
因此,棉農普遍采取惜售的對策,期望棉價有所回升,只要價格滿意就交售。
2、收購企業收不起。今年我市有8家200型企業參與棉花收購加工,其中一部分考慮到當前棉價倒掛,加工即虧損的情勢,企業處于半收半停狀態。6家400型企業作為棉花收購加工的龍頭企業也感到進退兩難。湖北銀基棉業是我市規模較大的一家400型企業,去年這個時候每天能收100萬斤,今年***多也不超過20萬斤。公司總經理葉林告訴我們:今年籽棉收購價*初是每斤2.9元,現在漲到3.2元,按這個價格將棉花收購、加工再銷售出去,企業只能基本維持收支平衡。他透露,棉農采摘棉花后不及時出售,企業一時也難得把握棉價走勢,不敢貿然收購。400型企業雖然仍在堅守,但由于棉花供應量不足,企業的生產斷斷續續,生產成本也大量增加。
3、紡織企業用不起。隨著新棉上市數量增加,皮棉銷售價格下跌速度加快、跌幅加大。紡織企業不急于采購,以觀望為主,棉花銷售低迷。“今年棉花貿易、紡織業所經歷棉價硬著陸的陣痛在所難免,如果國內棉價不低于美國棉價,那么自然也擋不住外來棉花和棉紗的沖擊。長痛不如短痛,只有價格跌透了,才能擋住200萬棉紗進口,然后再出去搶占國際棉紗紡織市場,才能為國儲的棉花去庫存。”湖北聯亮紡織企業長期從事棉花貿易的田先生表示,只有今年壓低價格,明年全球減產,棉花產業才能看到漲價的希望。總體紡織企業并未用到低價資源,紡織企業除了關心棉花**價格外,還關注內外棉價差,從**價格看,如果后期棉價每噸在152 0173 38400元左右,更不要提12000-13000元/噸的價格,企業認為都是可以接受的,但另一方面,還需關注國際市場價格,內外價差在2000元/噸以內,企業還是可以接受的,過大價差,對于消費的增量仍形成制約。
二、棉花產業發展思路:
(一)加強龍頭企業建設。仙桃市有17家200型棉花加工企業,7家400型棉花加工企業,在棉花面積逐年減少,經營總量日益下滑的大背景下,仙桃市要以7家400型收購加工企業為龍頭,采取重組、兼并、收購、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培育規模大、起點高、牽動力強的龍頭企業。組建棉花專業合作社,實行訂單農業,對棉農生產的棉花簽訂合同,保證收購,與棉農真正形成利益共同體,實行優質優價,穩定棉花生產,確保資源總量,滿足用棉企業對優質棉的需求。形成以龍頭企業為支柱,其他400型企業為主體,200型棉花企業為依托,力爭在3―5年內,形成加工產值或銷售額過億元的棉花加工和經營型企2家。
(二)加快市場體系建設。2008年投資近1個億成立的湖北順和棉業有限公司位于我市彭場鎮,占地面積200畝,倉儲面積2萬平方米,倉儲容量12萬噸,擔負著全省近三分之一的棉花儲備任務。隨著國家收儲政策的謝幕,新疆棉移庫工作即將拉開序幕,大量的新疆棉將陸續運往內地儲備。借助漢宜高鐵仙桃貨運站的投入建設,區域交通立體網絡逐步形成,在靠近漢宜高鐵貨運站附近,投資建設倉儲容量在10萬噸以上的大型現代化棉花中轉庫、儲備庫,引進外地有實力的物流公司入股經營,增加鐵路發運和接卸能力。依托順和棉業承儲庫的優勢,打造全國功能*全服務*好的棉花交易平臺,廣泛吸納省內外大型棉花經營企業、紡織企業和其它經濟組織成為交易市場股東。力爭到2020年,成為長江流域規模*大的棉花交易市場。
(三)搭建棉花物流公共信息服務平臺。鼓勵棉花加工企業、物流企業等采用物聯網等現代技術采集有關棉花的物流、庫存、質量、數量等信息,并對棉花在庫和運輸實現現代化管理,在此基礎上,通過對棉花物流信息的整合共享,搭建全國統一的棉花物流公共信息服務平臺,以加強企業、銀行、保險、海關、質檢、政府管理部門之間的聯系,引導行業內供應鏈優化整合,為棉花供應鏈上的各相關主體提供銷售、采購、物流等綜合服務。
三、對棉花直補的期望
近期,國家發改委主持召開第二次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工作會議,確定對內地九個主產棉省的棉花生產者進行補貼,包括山東、湖北、湖南、河北、江蘇、安徽、河南、江西、甘肅,2014/15年度定額補貼2000元/噸,補貼方式由各省自主決定,要求各主產棉省盡快制定具體實施方案。
部分棉農反映:籽棉交售已經完成一部分了,交售的時候也沒有留存任何出售證據,若要補辦也比較困難了,希望今年能夠像糧食補貼一樣,全部按照植棉面積補貼就好了。
200型企業表示:內地直補折算到面積上,每畝補貼大概在100多元,激不起棉農的種棉熱情。他們*希望的是能保證內地棉花種植面積和產量,沒有了棉花,軋花廠也就成了無源之水。希望直補能夠簡單易行,減少執行成本,如果能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化解土地流轉的難題上,鼓勵棉農包地或租地經營,善莫大焉,同時還要保證棉花的自由流通。
400型企業認為:內地直補應該參照新疆執行。棉農要將棉花賣給有加工資格的400型企業,400型企業加工的皮棉需要入庫公檢,棉農保留好售棉小票,售棉小票需要進行核對和公示,經產量審核后,補貼直接打入農民一卡通。這樣既保護了棉農的利益,又凸顯了400型企業的優勢。
市場千般言論,百個意見,莫衷一是。棉農還是期望省政府相關部門盡快出臺細則,這樣棉農心里就有底了。棉花企業也期盼補貼細則盡快出臺,以刺激棉農售棉積*性,緩解目前收購的冷清局面。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