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6 來源:互聯網
一、農業部明確今年種植業八大重點
農業部《2012年種植業工作要點》明確:2012年種植業工作要“穩中求進”,堅定促進糧食穩定發展,立足抗災奪豐收,強化政策扶持,依靠科技進步,全力奪取糧食好收成,努力促進種植業全面協調發展。
2012年種植業工作要使糧食產量穩定在10500億斤以上,全力促進棉油糖菜等經濟作物持續穩定發展,提升種植業生產的科技水平,著力推進種植業發展方式轉變。
2012年種植業八大工作重點:
(一)組織實施全國糧食穩定增產行動,整合資源力量,推動重大政策、重點工作和關鍵措施落實。把糧食面積和增產任務層層分解落實到縣市。進一步完善糧食生產考核獎勵機制,調動各方面發展糧食生產積*性。
(二)加大投入,擴大規模,深入推進糧棉油糖高產創建,發揮好高產創建的示范帶動作用。在棉花主產區和糖料主產區,選擇80個基礎好、潛力大、工作實的鄉(團場)開展棉花、糖料作物高產創建整鄉推進試點。鼓勵社會力量積*參與高產創建,推進高產創建與高標準農田建設相結合。
(三)加大防災減災工作力度。
(四)推進園藝作物標準園創建。
(五)全力保障蔬菜穩定供應。
(六)深入推進測土配方施肥。
(七)加快推進專業化統防統治。
(八)加強種植業基礎建設。
二、2012年全國棉花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
農業部日前發布《關于推介發布2012年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的通知》,其中棉花品種14個,棉花技術7項。
(一)14個棉花品種:
1、中棉所63:適宜在湖北,湖南北部,四川盆地,河南南陽,江蘇、安徽淮河以南(鹽城除外),浙江沿海春播種植。
2、鄂雜棉10號:適宜在江蘇、安徽淮河以南以及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河南南部作春棉品種種植。
3、銅雜411F1:適宜在江蘇、安徽淮河以南,江西北部,湖北
4、蘇雜3號:適宜在江蘇、安徽淮河以南以及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河南南部等中高產棉區作春棉品種種植。
5、魯棉研28號:適宜在河北南部,山東,河南北部和中東部,江蘇,安徽淮河以北麥田春套種植,山東春播種植。
6、中棉所41:適宜在黃河流域直播和麥棉套種棉田種植。
7、中植棉2號:適宜在河北中南部,山東,河南東部、北部和中部,江蘇、安徽淮河以北,天津,山西南部,陜西關中黃河流域棉區春播種植。
8、中棉所50:適宜在河北南部,山東,河南東部、北部和中部,山西南部夏播種植。
9、魯棉研21號:適宜在河北東部和南部,山東,河南東部和北部,江蘇、安徽淮河以北,山西南部,陜西關中作春棉品種種植。
10、冀棉958:適宜在河北中南部,山東,河南東部、北部和中部,江蘇、安徽淮河以北,山西南部,陜西關中春播種植。
11、新陸早36號:適宜在新疆北疆棉區,南疆早熟棉區種植。
12、新陸早42號:適宜在新疆北疆、南疆等早熟棉區種植。
13、新陸中35:適宜在新疆南疆中熟棉區種植。
14、中棉所49號:適宜在西北內陸棉區無霜期152 0173 3840天以上的早中熟棉區種植。
(二)7項主推技術:
1、雜交棉增密技術。
2、棉花專用配方緩控釋肥技術。
3、棉花基質育苗移栽輕簡新技術。
4、棉花輕簡育苗移栽新技術。
5、鹽堿地棉花豐產栽培技術。
6、棉花機械化收獲技術。
7、高密度膜下滴灌植棉技術
三、2012年全國棉花種植意向調查報告(一)
中棉所、國家棉花產業技術體系于1月調查了16個省市區120個定點縣、2962個定點農戶,發布2012年植棉意向報告。
(一)意向植棉面積呈減少走向
1、意向植棉同比減少半成多。監測結果顯示,持平戶占58.4%,同比增5.3個百分點;增加戶占10.4%,同比減26.6個百分點;減少戶占30.6%,同比增21.6個百分點;另有0.7%的農戶占0.5%播種面積的意向尚處觀望和等待之中。預測意向植棉面積減6.1%,減至7628.4萬畝上下(中棉所數據)。
2、意向植棉變化特點。一是三大棉區都呈減少態勢,長江減4.1%,黃河減10.2%,西北減3.4%,其中北疆減2.7%、南疆減3.3%。二是大部分省份減少。其中:秦減55.7%、蘇減14.6%、津減13.6%、甘減13.2%、魯減13.5%、冀減10.3%、湘減4.3%、新減3.4%、豫減2.7%、皖減1.4%、晉減0.3%、贛減0.2%、川增4.0%、鄂增1.3%。
(二)植棉意向分析
1、價格下降致植棉意向減少。2011年籽棉價格大幅下跌,減幅高達29.9%。另外,2011年植棉成本大幅上漲21.0%,致使當年植棉收益大幅減少58.5%。
當前,華北平原和長江中游尚有三成的籽棉儲存在農戶家中,這些籽棉的售價也將會影響今年的植棉意向,這就是山東、河北等植棉面積減縮的原因。長江中游受水資源短缺和春夏連旱的威脅,棉田繼續“下湖上山”,一些省的植棉面積呈增加態勢。
2、臨時收儲發揮積*作用。2011年度,收儲量已達260萬噸,占全國棉花總產量近40%,有效遏制了棉價的大幅下降,保護了農民的利益,使植棉面積減幅不是很大。然而,植棉費工、費時、費勞和費錢的問題仍然突出,農民認為植棉不劃算,信心不足。
(三)建議適當提高臨時收儲價,保持植棉面積穩定
建議按照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參照紅小麥和混合麥*低收購價提升9.67%達102元/50千克,棉花臨時收儲價提高5%至20790元/噸,基本符合糧棉1︰10的比例。
四、湖北省2012年棉花種植面積預計同比減少11.64%
湖北省棉花預警系統于2012年1月對我省公安、石首、松滋、潛江、仙桃、鐘祥、老河口、宜城、黃梅9個主產棉市縣的20個村300戶棉農2012年棉花意向種植面積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被調查戶累計耕地面積3957.19畝,2011年植棉2422.77畝,植棉面積占耕地面積的61%;2012年意向植棉2140.86畝,意向植棉面積占耕地面積的54%,同比上年減少7個百分點;2012年意向植棉面積同比上年棉花種植面積減少11.64%。
2011年籽棉價格在上年基礎上有較大幅度的回落,生產資料價格比上年有所增加,用工價格在上年基礎上增加明顯,植棉經濟效益明顯低于水稻。被調查戶2012年將上年植棉面積改種其他作物的意圖明顯,其中,意向植棉面積同比增加的戶數只有31戶,占被調查戶數的10.33%;意向植棉面積減少的戶數高達104戶,占被調查戶數的34.67%;意向植棉面積持平的戶數有165戶,占被調查戶數的55%。
2011年被調查戶平均畝產203.1公斤,平均出售單價7.87元/公斤。
五、2011年度湖北省植棉成本、收益情況調查
近期,湖北省棉花協會通過棉花預警系統和部分棉花專業合作社,調查了2011年度湖北省棉花種植成本、收益情況,總體上是成本上漲、籽棉售價下跌導致植棉收益縮水。
(一)單產增收不能彌補售價下跌損失
此次調查的主要對象是合作社的棉農成員和預警系統棉農信息員,這些農戶積累了多年植棉經驗,種植技術熟練、田間管理到位,單產較高,畝產籽棉為456.8斤,同比上年增加5.01%;籽棉平均售價4元/斤,同比上年下降27.3%;2011年度畝平籽棉產值為1827.2元,同比上年下降23.63%。因此,棉農雖單產增高,但單產增收部分不能彌補籽棉售價下跌損失,致使畝平產值下降。
(二)農資價格上漲導致物化成本增加
植棉物化成本上漲的主要原因是農資價格不同程度上漲。植棉畝平物化成本為547.8元,同比上年增加23.54%,其中:肥料334元/畝,上漲25%;農藥103.5元/畝,上漲28.21%;種子54.2元/畝,上漲4.23%;其他物化成本52元/畝,上漲30%。調查顯示:2010年度有7%的農戶租地植棉,2011年度有近12%農戶租地,每畝租金約170元,因此租地棉田的物化成本相對更高些。
(三)人工費用增加帶動成本上漲
植棉人工費用包括雇工費和自用工報酬兩部分,2011年雇工費用為62.5元/畝,同比上年增加25%。因植棉面積擴大,不少農戶在施藥和籽棉集中采摘期雇請了人工,雇工報酬由上年度的50-60元/天上漲至70-80元/天,雇工數量和雇工日報酬增加導致雇工費用增加。
棉農自用工按每畝20個勞動日計算,平均用工成本46.25元/天,同比上年增加了11.6元;自用工費用為925元/畝,同比上年增加了175元/畝。
綜合以上成本費用,如不含棉農自用工成本,則物化和雇工成本合計為610.3元/畝,同比上年增加23.68%,折算進籽棉成本為1.34元/斤;如包括棉農自用工成本,則每畝總成本1535.3元,同比上年增加23.5%,折算進籽棉成本為3.36元/斤,同比上年增加了0.5元/斤。
(四)植棉收益同比上年大幅縮水,相比常年屬正常水平
如不扣除棉農自用工成本,則2011年植棉每畝毛收益為1216.9元,同比上年下降35.9%,折算籽棉毛收益為2.66元/斤;如扣除棉農自用工成本,則每畝純收益為291.9元/畝,同比上年下降74.6%,折籽棉純收益為0.64元/斤。雖然植棉收益同比2010年有較大減幅,但與近幾年相比,屬正常偏高水平,比2009年增加13.8%,比2008年增加56.93%。
通過調查還發現,要保障植棉收益,不能單純依靠提高籽棉收購價格,還必須要穩定農資價格,保證種植成本平穩;其次是要加大提高植棉技術水平力度,以提高單產,增加產值。
六、天津市意向植棉80萬畝棉花高產創建成效顯著
2012年天津市意向植棉面積約80萬畝,比上年播種面積減少16%左右。
2011年,天津市建設3個“萬畝(棉花)高產創建示范片”,通過集約管理,推廣關鍵技術,棉花高產創建工作成效顯著,皮棉平均單產超過100公斤,達到高產創建目標,帶動了當地棉花生產。2012年該市將擴大棉花高產創建示范面積。
七、新疆昌吉植棉成本上升預計2012年籽棉收購價將提高
2011年,昌吉州棉花種植面積近154萬畝,籽棉收購均價8.3元/公斤,到2月上旬,皮棉銷售均價20200元/噸,遠低于2010年籽棉收購均價10.75元和皮棉銷售均價27550元。
預計20l2年度棉花種植面積將下降到125-130萬畝,主要原因是棉花種植成本大幅增加和籽棉收購價低于預期價位。2011年棉花種植成本1500-152 0173 38400元/畝(含摘花費),大大高于2010年的1200元。多種因素將推高2012年度收購價,預計北疆地區籽棉收購價在9元/公斤左右。
八、江蘇射陽2月份棉花種植意向調查
2012年,射陽縣植棉面積預計將降至歷史*低。
(一)2012年植棉意向
比較1月份,調查的范圍和對象均有所增加。調查結果顯示,意向減少植棉面積的戶數占48.5%,意向增加植棉面積的占9.4%,持平的占42.1%。意向植棉面積比去年減少24.4%。
今年棉種銷售比去年同期偏遲20天左右,銷量也有所減少。
綜合以上情況分析,預計射陽縣今年的植棉面積將降至歷史*低,總面積低于40萬畝,同比減少25%左右,比*高年份2004年減少50%以上。
(二)植棉積*性再度受挫的原因
1、收益大幅下降。受生產和市場等因素影響,去年全縣棉花產量、價格齊跌。籽棉單產較正常年景減少23.6%,收購價格同比下降32.4%,畝均收益1409.3元(包括良種補貼15元),同比下降39.6%。
2、成本持續上升。植棉成本畝均1413.2元,同比上漲16%。其中:固定成本包括公攤費用、土地租金、農機具折舊等計90.35元,同比上漲15.98%;物化投入包括肥料、農藥、薄膜等計382元,同比上漲9.4%;用工成本941元,同比上漲18.9%。
3、種棉補貼比種糧補貼少。種糧每畝可得小麥良種補貼10元、水稻良種補貼15元、水稻直補20元、農資綜合補貼81.5元,累計達126.5元。而植棉僅有15元的良種補貼,如棉花套種夏糧,合計補貼55.75元,比稻麥兩季少70.75元。
4、比較效益偏低。去年種植粳稻畝均收入(包括各類補貼)比植棉高出545.8元。如果扣除用工成本,水稻畝均凈收益1043元,棉花凈收益-3.9元。今年國家再次提高了水稻*低收購價,而且提幅較大,這將更加有利調動農民的種糧積*性,使糧農的收益更趨穩定。
(三)棉農幾點期盼
1、及早完善出臺棉花臨時收儲政策??紤]到預留茬口、購置棉種、播種、制缽、移栽等情況,建議國家在2月底前出臺2012年度棉花臨時收儲預案。并根據合理的棉糧比價,適當調高棉花收儲價格,擴大收儲規模。
2、提高植棉財政補貼標準。參照種糧補貼,增加植棉補貼項目,提高補貼標準,像對糧食一樣實行直補和農業生產資料綜合補貼。
3、大力扶持優質棉生產示范基地建設。建議進一步擴大優質棉生產面積,提高基礎設施投入補助標準。
4、增加植棉科技創新投入。建立棉花科技投入長效機制,設立專項財政補助資金,加大對棉花良種研發、高產栽培技術、棉花機械作業的獎補力度,重點向棉花主產區、植棉大戶、棉農專業合作社傾斜。提高單產效益,促進棉花生產穩定發展。
九、美國2012年棉花種植意向下降7.5%
美國棉花總會2月宣布:2012年美國陸地棉種植意向為1334萬英畝,同比下降7.5%;預計產量399萬噸,同比增加57萬噸。
十、預計2012年新疆棉花主要病蟲害總體中等發生
(一)棉葉螨偏重發生。
(二)棉鈴蟲中等發生,其中和田、昌吉局部偏重發生。預計一代輕發生,二代中等發生,三代偏輕發生,局部中等發生。
(三)棉蚜中等發生,和田、喀什、博州、塔城、哈密部分棉區偏重發生。以伏蚜危害為主,苗蚜偏輕發生。
(四)棉薊馬中等發生,僅喀什、阿克蘇、和田局部偏重。
(五)棉盲蝽偏輕發生,其中阿克蘇、喀什中等發生。
(六)煙粉虱偏輕發生,其中和田、喀什中等發生,吐魯番偏重發生。發生范圍繼續擴大,不乏出現新發區。
(七)其它害蟲偏輕發生。
(八)苗期病害中等發生,若春季持續低溫多雨局部偏重發生。
(九)黃萎病中等發生,枯萎病輕發生。
十一、江蘇省2012年糧棉油高產增效創建工作方案出臺
江蘇省2012年棉花高產增效創建目標為:參加創建的高產片畝產皮棉120公斤。
大力推廣簡易育苗,高效立體種植等技術集成創新;開展測土配方施肥、病蟲綜合防治率達90%以上。參加創建工作的地區實行布局、供種、技術標準統一,創建區內訂單化生產基地面積不少于2000畝,并結合萬畝示范片建設,以推動大面積平衡增產。此舉將針對江蘇省植棉面積逐年減少的現狀,促進棉花單產提高,總產少減,品質改善,效益增收。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