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6 來源:互聯網
9月15日,在中國棉花協會舉行的2011年形勢分析會上,射陽縣棉花協會秘書長陳占龍全面介紹了射陽縣棉花生產、新棉收購準備及紡織運行情況。
今年棉花生產的基本情況是:面積恢復增長,單產略有減少,總產稍有提高,植棉成本上升,棉農收益下降??h棉花協會統計,2010年植棉44.5萬畝。受上年棉花價格、植棉收益大幅提增的影響,2011年棉花的種植出現了恢復性增長,達到52.5萬畝,比上年增加8萬畝,增幅17.9%。單產預計為72.6公斤,比去年同期預測單產74.5公斤少1.9公斤,減幅為2.6%。雖然單產下降,但由于面積增幅較大,總產將達到3.8萬噸,比上年實際產量3.5萬噸增加0.3萬噸,增幅在8.6%左右。
受固定成本、物化投入和勞動用工價格全面提升的影響,全縣棉花的種植成本將突破152 0173 3840元,達到1413.2元,比上年1218.5元增加194.8元,增幅在16%左右。其中:固定成本包括公攤費用、土地租金、農機具折舊等計77.95元,比上年61.04元增加16.91元,增幅27.7%;物化投入381.97元,比上年349.12元增加32.85元,增幅為9.41%;勞動力成本主要由自投工日折價、雇工費用和機牛作業費三塊構成,合計為941元,比上年791.48元增加149.52元,增幅達到18.9%。在總成本中,已經以現金或將以現金支付的直接成本為561.3元,占總成本的39.7%,棉農自投工日折幣為852元,占總成本的60.3%。
如果棉農出售籽棉的平均價格能達到9元/公斤,今年植棉畝收入大約在1850元左右,較上年2319.76元減少約470元,減幅將達到20.26%,剔去總成本,含國家良種補貼在內的純收益只有437元,僅占于去年1113.36元的39.3%。即使含自投工在內收益也只有1288元,也比去年少了570元。這種收益狀況明顯低于糧食,初步測定今年糧棉套種田畝收入約在2700元左右,而麥稻連作收入將突破2900元,且糧食生產投入工本料物比棉花要少得多,這將對來年的棉花種植產生一些負面影響。
目前全縣加工能力突破20萬噸,是今年棉花產量的5倍之多。但由于在3月份以后,棉花價格大幅下跌,部分存棉企業虧損較大,有的確已到了無法自拔的境地,將會退出收購加工。對今年的新棉收購價格,多數棉農趨向集中上市期到手價格能穩定在4.5~5元之間,年度均價不低于4.5元,使畝植棉收入能達到2000元*為理想。紡織企業傾向標準級皮棉價格每噸在21000元左右。棉花企業對新棉收購顯得十分謹慎,將依照國家出臺的收儲價格及標準,結合皮棉銷售情況及成交價格和棉籽的市場價格變化作適當調整。
今年棉花生長發育滯后,裂鈴吐絮的時間較正常年景推后,目前才有零星采摘。多數棉花企業擬在國慶節后開始收購,但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全面展開。從準備的情況看,主要問題是收購資金難籌集。根據測算,全縣今年棉花收購需要投放資金在9.5億元左右,按正常的購銷時序推定,啟動資金至少3億元。由于企業自有資金不足,協作資金、預購定金等都難以到位,國家政策性貸款規模繼續從緊,商業銀行貸款又受到國家金融政策的調控。在收購前能基本到位的還不足2個億,一旦在銷售環節上出現問題,使資金周轉趨緩或停運,“打白條”、“賣棉難”等一些損害棉農利益的行為將不可避免。
今年以來,由于受宏觀形勢趨緊、購銷市場不穩及生產要素制約等多方面不利因素的影響,企業雖然都沒有因此而停產,但確實經受著嚴峻考驗。
為了在執行好國家收儲政策的同時,切實保護棉農利益,以更好地穩定棉花種植,促進棉花產業的健康發展,建議國家和政府的有關部門:
1、加強對棉花購銷價格的實時監控。要盡力避免包括棉籽等副產品在內的中間環節低價收、高價賣,既傷棉農又損企業的市場壟斷和價格壟斷等不良行為。
2、認真防范“白條”現象,切實維護收購秩序。今年的新棉收購,由于受上年度部分棉花企業虧損嚴重,紡織企業庫存物料、產品資金占用量大,銀行信貸政策調整等方面因素影響,新棉收購資金籌措相當困難而又十分無奈,有可能再現企業停收和“白條”現象的發生。因此,政府應予即早防范,強化銀企協調,加大對新棉收購貸款的投放額度,杜絕一切損害棉農利益的事件發生。
3、維持國家政策的連續性,即早出臺下一年度棉花收購的托底政策。棉農并不希望棉花價格年際間波動太大,期盼國家根據物價總體變幅及大宗農產品的價格走勢,合理確定棉花收購的*低保護價,使棉農也能和糧農一樣,對棉價來個“一年早知道”,以利在秋播時就能基本落實好來年棉花的種植面積。
4、提高植棉補貼,改進補貼方式。棉花生產相對于其它大宗農產品比較,多數年份效益較低,國家補貼比照糧食更顯補貼項目少、標準低。因此,棉農都寄希望于國家能提高植棉補貼,同時改進補貼方式,使棉農得到更多的實惠。一是增加補貼項目。將棉花生產從經濟作物中剔出,列入大宗農產品目錄,和糧食生產一樣,實施生產資料綜合補貼。二是提高補貼標準。近幾年國家對棉花生產實施了良種補貼,從現象上看,這為棉農減本增效、穩定棉花種植起到了一些作用,但細算起來,棉農真正得到的僅是很小的一部分,而大頭卻被棉種價格的連年大幅增漲套去了。為此,棉農們更希望國家一方面適當提高良種或其它方面的補貼額度,另一方面政府應加強對種子生產的監管和價格的調控。三是改進補貼方式。將國家現行良種及以后有可能增加的各種專項補貼,均按棉農實際交售的籽棉數量來進行兌現。采用這樣的補貼方式,雖然需要有從收購企業資質的確認到收購憑證的統一印制、發放和使用的監管等一系列較為完善的措施配套,但它畢竟將更加有利棉花質檢體制改革成果鞏固,全面提高棉花品質,維護市場秩序的穩定。更加有利調動棉農主攻單產的積*性,積*參與“高產創建”。更加有利于較好地解決目前在植棉良種補貼面積和產量統計中的不規范行為,提高補貼的公正性和透明度,真實反映各地的棉花生產情況,避免在數據統計過程中的違規行為,為政府決策提供更為可信的依據。
5、制定政策,扶持企業發展。針對中小型企業融資難、融資成本高以及創新能力不足的實際情況,建議國家制定特殊的扶持政策。譬如加大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的獎勵;加大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的資金支持;調平稅賦,切實解決棉紡企業增值稅高征低扣的不合理現象;減免創新型產品的稅費;加大對產業一體化企業政策性貸款投放額度等,以支持棉紡企業加快技改步伐,加大產品結構調整力度,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能力以及在新棉上市后多收地產棉,減少外購棉成本負擔,促進棉紡企業快速、穩定發展。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