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棉價的高歌猛進,讓不少人嘗到了甜頭,但農民的植棉積*性并未隨之高漲,據德州市棉花協會調查顯示,明年全市植棉面積將與上年持平或略降。
2010年德州市棉田面積僅有152 0173 3840萬畝,比上年減少了75萬畝,降幅達33%。新棉上市以后,棉價步步走高,從9月初4.20元/斤一直上漲到11月上旬7.20元/斤,漲幅71%,比上年同期上漲一倍,屢創歷史高位。11月10日后,棉價一路下跌,目前5.8元/斤左右,即使如此,仍比往年平均價格高2元/斤以上。
據調查,雖然棉價比往年大幅上漲,但農民的植棉積*性非但沒有上漲。
“很多社員把明年的棉田留好了,其他地塊都種小麥了。”武城縣志遠糧棉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牛文志告訴筆者,今年植棉的收益每畝要比去年增收1000元左右,但從目前的棉種銷量看,與去年相比并沒有明顯增加。棉價的波動讓農民對明年的行情有所顧忌。牛志文說:“價格忽高忽低,讓很多農民不敢盲目擴大種植。”
除棉價的波動因素外,種植成本與收益的效益比不高也影響了棉農的植棉積*性。德城區趙虎鎮大劉漢村傳統種棉大戶老高,以往每年都要種10畝以上的棉花,但今年只種了不足3畝,“種棉花費力費時,還不如到外面打工。”據他介紹,像他這樣的勞力,一個月出去打工*少掙1500元,如果在家種棉,播種、管理、噴藥、摘拾,人工成本就很高,計算下來收益并不算高。
德州市棉花協會認為,雖然今年棉價創出了歷史高價,但與種糧相比,種棉費工費時,機械化作業率低,人工成本高,種棉遠不如外出打工掙錢多。另外,種棉僅有每畝15元的良種補貼,而種糧有良種補貼、種糧補貼、農資綜合補貼,每畝共計補貼上百元。 (德州市棉花協會馬俊凱)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