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度國內植棉面積大幅減少,棉花減產,產需缺口增大,棉花價格大幅上漲,棉農收益增加。面對一路“飄紅”的高棉價,今年農民植棉意愿如何,積*性高不高?德州市棉花協會對此進行了調查。
一、棉花減產棉價上揚
德州市是全國重點產棉區之一,常年植棉面積200-300萬畝。受2008年棉花價格低迷、農資價格較高、植棉比較效益下降等因素影響,2009年該市植棉面積減少到232萬畝,比上年下降19%,降至7年來*低點。去年9月上旬,當地持續多天陰雨天氣,棉花質量和產量大受影響,棉花減產20%以上。
2009年新棉上市后,籽棉收購價格一路上揚,從9月初的6元/公斤上漲到12月底的7.30元/公斤以上,比2008年同期上漲了60%,超過了2003年度7.20元/公斤的歷史*高價位,創歷史新高。
春節過后,皮棉和籽棉價格持續大幅上漲,3-4月當地籽棉收購價格已達7.70元/公斤,比春節前上漲7%,比去年9月份上漲30%;皮棉銷售價格152 0173 3840元/噸,比春節前上漲6%。
支撐棉價上漲的主要因素:一是受氣候等因素影響,2009年度國內棉花減產,產需缺口較大。2009年全國棉花總產量預計比2008年減少10%左右,是2000年以來棉花產量的*大降幅。德州市棉花總產更是減少37%。社會資源量少,人們普遍認為后期棉價堅挺。二是近期棉花期貨價格持續上漲。三是紡織行業逐步回暖,尤其是春節后,棉紗價格上漲較快,紡企用棉需求量增大,國內棉花缺口擴大。四是新疆棉外運困難,造成內地暫時性資源短缺。
二、農民植棉意愿下降
雖然2009年籽棉收購價格一路走高,成本相對下降,棉農收益增加,但是今年棉農的種棉積*性并不高。
2009年度以來籽棉收購價格的上漲,并沒有達到棉農的預期,對比糧食和其他經濟作物,棉花的比較優勢并不突出。種糧有良種補貼、種糧補貼、農資綜合補貼,種棉僅有棉花良種補貼,沒有種棉補貼和農資綜合補貼。糧食有*低收購價政策,棉花沒有。德州市農村人均2畝多地,目前農村近80%的青壯年勞力外出打工,月收入一兩千元,2010年工資又普遍上漲,遠比種棉掙錢多。
植棉比較效益下降、農民掙錢門路的多樣化,使農民植棉的積*性越來越低。據德州市棉花協會調查,2009年在棉價創歷史新高的情況下,德州市秋種拔棉種麥的超過10%。
德州市今年棉花播種時間明顯推遲,截止4月27日,植棉進度在70%左右。預計今年該市植棉面積僅有200萬畝左右,比上年降低15%左右,降至十年來*低點。
三、棉花產業亟需政策扶持
面對植棉比較效益不高、農民植棉意愿下降的現實,今后棉花產業將走向何處?業內專家認為,只有提高了棉花種植的比較優勢,農民真正得到實惠,才能激發棉農植棉熱情,擴大棉花種植面積。
**,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國家應參照種糧補貼辦法,出臺種棉補貼政策,同時增加棉花種植農資綜合補貼;出臺扶持棉花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優惠政策;每年安排專項資金,在主產棉區建立優質棉基地縣;制定棉花*低收購價的實施措施和方法,保障棉農利益。
其次,政府有關部門應及時向農民提供棉花供求信息及先進種植技術。大力推廣科技興棉、科學治蟲,實施聯防聯治,根據蟲情測報,統一噴藥時間、統一用藥,降低治蟲成本,提高治蟲效率。鼓勵農民成方連片規模種植,正確引導農民適當擴大棉田面積,促進棉花產業的健康發展。(德州市棉花協會馬俊凱)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