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6 來源:互聯網
一、生產情況
據射陽縣棉花協會調查,2009年全縣棉花種植面積50萬畝,比08年減少15萬畝,減幅達27.1%,是十年來棉田面積減少幅度*大的一年。全縣平均畝產籽棉152 0173 3840公斤,受不利的氣象條件和氣候狀況影響,是近三年來產量*低的一年。*終畝產皮棉只有71.5公斤,比2007年和2008年分別減少6.5公斤和12.7公斤,減幅分別為8.3%和15.1%。
今年全縣植棉畝總成本為1015.07元,較上年1125.92元減少110.85元,減幅為9.85%。其中固定成本和物質成本有所下降,但由于勞動工日價格的上升和雇工費用的增加,用工成本小幅上升。2009年棉農植棉的實際畝總收入達到1258.84元,較上年凈增114.61元,剔除總成本后,純收益為243.77元,是上年的13倍之多。植棉收益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自新棉上市后,收購價格一路走高,雖然今年植棉收益較上年有所增長,且幅度較大,但棉農們都認為種棉花還是不抵種玉米、水稻來得劃算。
二、收購情況
1、收購進度。截止12月16日,棉花收購基本結束,全縣累計入庫皮棉71.08萬擔。今年新棉收購進度與往年比,由于天氣晴好,棉花價格接連上漲,采摘、交售和經紀人購銷進度均較快。
2、收購資金。全縣今年的棉花收購資金比較充裕,至收購基本結束,全縣沒有出現"打白條"現象。
3、收購價格。全縣今年的新棉收購價格逐步走高。國慶節前價格穩定在每斤籽棉3.05-3.07元之間,到中秋節后不斷走高,11月以來一直穩定在每斤3.5元以上,*高價達到每斤3.75元。
三、銷售情況。至12月16日,累計加工皮棉2.2萬噸,銷售9000噸,銷售價格從1450元/噸到目前的15200元/噸。收購加工企業全面盈利。目前各收購企業庫存皮棉1.3萬噸。
四、存在問題
1、生產方面。近年來棉農的植棉積*性受挫。植棉面積、棉花單產、總產不同程度減少,棉花總體品質下降,植棉比較效益不高。棉種多、亂、雜現象依然沒有得到很好的根治。
2、流通方面。棉花經紀人不擇手段,摻雜使假,混等混級嚴重。棉花收購價格,忽高忽低,棉農和棉企難以適從,不利于棉花產業的健康穩定發展。質量標準形同虛設,混等混級收購加工普遍。加工能力過剩,普遍收不足、吃不夠。今年全縣有11家400型企業參與收購,平均每家只收1108噸,*少的僅100噸。
3、質改方面。已完成質量檢驗體制改革的企業和過去具備200型加工資質的企業以及無任何資質的小加工企業并行。
五、幾點建議
1、盡快出臺棉花*低收購價政策。對棉農實行價格補貼,以此穩定和保證棉農的植棉收益。
2、提高植棉補貼,完善補貼方式。
3、加大水利設施投入,加快棉區中低產田改造步伐。
4、加快棉花良種培育,切實解決棉種“多、亂、雜”。
5、規范棉花流通秩序。
6、加大政策性資金投放力度。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